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讀《傷仲永》,談家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旭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人們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后,的確會為仲永惋惜。仲永天生聰明、才智超群,小小年紀就能作詩對賦,但最后卻落下一個“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有所建樹,成為國家棟梁。仲永的“泯然眾矣”這個現象,不能不說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天才方仲永為什么不能成為有用之才?我覺得方仲永父親要承擔主要的責任。那么仲永的父親錯在哪里呢?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一、家長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
  科學告訴我們,人從出生到四歲,大腦完成了50%以上的大腦細胞聯結。兒童認知能力整體結構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兒童智力發展一般是呈負加速前進,在嬰幼兒和童年早期發展較快,以后逐漸減緩。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出生后的頭幾年就完成了智力成熟的一半,在十三四歲以后,智力發展速度漸趨緩慢。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機構,家長是最主要的啟蒙教育者。而仲永的父親在這個時期做什么呢?“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仲永沒有接受后天教育,沒有進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會被荒廢。
  愛迪生只讀了三年學就被學校開除了。但愛迪生母親認為孩子并不像學校說的那樣笨,只不過是好奇心太強什么都要問,所以她決心親自做兒子的家庭教師。愛迪生剛七歲,母親發現他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就借來自然類書籍供他閱讀,并介紹意大利偉大科學家伽俐略的生平事跡。伽俐略通過實驗來探求真理的故事在他心里扎下了根。母親發現愛迪生對物理、化學特別喜愛,就買了《自然科學與實驗科學入門》一書。他對實驗產生強烈興趣的時候,母親助他開辟了實驗場所。她還給他講歷史的興衰,讓他讀《魯濱遜漂流記》、《悲慘世界》等古典名著。仲永的父親與愛迪生的母親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使孩子未來的人生軌跡也不一樣。一個“泯然眾矣”,一個是1200多項專利的發明家,我們不能不說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家長要與孩子共同成長,教育永不懈怠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應做到身體力行。周德藩認為,教孩子“學會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長要通過言傳與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努力教育培養孩子具有優良的品質、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當邑人“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的時候,仲永之父便“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仲永的父親貪圖財富,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在仲永年小的時候,每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尋求蠅頭小利,耽誤了他學習的機會,荒廢了一個天才的一生。其父不思進取,仲永也安于現狀。
  我們很多人都看過《傅雷家書》。從1954年1月18日至1966年6月3日近12年半的時間里,傅雷先生父子往來的書信達數185封,且不說書信的內容,單是書信往來十余年而不間斷這件事的本身,就足以看出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深情和在教育兒子方面從不懈怠的嚴謹作風。
  傅雷把做人的教育貫穿在孩子能接觸到的、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體驗,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傅雷的家庭教育貫穿于兒子成長的始終。不管是幼年、青年還是壯年,他對兒子的朋友般的教育始終都沒有終結。
  傅雷先生愛兒子,但絕不溺愛嬌縱。他把對傅聰做人的教育寓于立身行事、待人接物的家庭生活之中。諸如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這樣的生活小事,傅雷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正是這些做法,使傅聰從小就身心健康,舉止端莊,為其長大成人后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奠定了基礎。因為“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傅聰的成長過程證明了“成人”是“成才”的關鍵。
  三、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只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一個外籍教授帶一個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的四歲小孩來中國,半年后,她居然能夠用中國話介紹幼兒園的情況,而她爸爸卻只能說生硬的“你好”、“再見”。一個人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段”在幼年,過了這個年齡段,再學語言往往事倍功半。由此看來,環境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
  我們要科學地愛孩子,就應該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
  仲永小時候也有理想,“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但因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不利于他的成長,在舒適優越的環境中,理想泯滅怠盡,所以天才仲永長大后和普通小孩沒有什么區別了。
  如果仲永生長在九年義務教育時代,在這個大環境里,仲永就不會“江郎才盡”了,他會接受更多的教育,從而使自己的天份得到更大的發展。
  父母是兒女第一任老師,更是終身的老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的學堂。家庭教育不容忽視,它是整個人生教育最基礎和起點,特別是在教育已全面向縱深發展的今天,誰放棄了家庭教育,誰就幾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誰贏得了家庭教育,誰就贏得了孩子輝煌的未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7990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