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教育日語專業聽力教學現狀及教學方法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項 梅

  摘要: 在高校職業教育中,因為受學習年限限制,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名合格的日語人才,是我們日語一線教師必須時刻考慮的問題。學語言強調“聽、說、讀、寫、譯”,其中,“聽”是第一位的,是衡量個人日語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在目前的日語聽力教學中,雖然基本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局限于教師放磁帶、學生聽,最后一起核對答案,教師解釋語法,或者偶爾放放日劇的模式。如此教的大都是“聾子式和啞巴式日語”。本文對兩所大學學生參加2007年日語二級考試的聽力成績進行分析,結合國內一些較為實用的語言教學法,根據多年聽力教學經驗,認為將學校教學中一般都開設的“聽力課”和“會話課”合成一門――聽說課,其教學效果一定會大于單一的一門課。注重師生互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場景,運用功能意念法,加強學生的聽力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實現自身聽力水平的質的飛躍。
  關鍵詞: 日語聽力 日語聽說 教學法
  
  一、日語聽力教學效果現狀
  
  針對2007年的日語能力二級考試,筆者對兩所大專院校的41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聽力成績在26分―63分,平均成績為46.05分。而沒有通過二級的學生平均分僅為28.47分。通過的學生的平均分為40.66分。同時,其余兩部分的成績則在通過者與未通過者中相對均衡。
  以此可以明顯看出,聽力成績在能力等級考試中是學生最大的失分項目。近年來,日語教育在全國,特別是長三角洲地區方興未艾,聽力教學可以說也同樣花了大力氣,可是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
  
  二、傳統模式及弊端
  
  如此的教學效果,其原因,筆者通過調查,總結出如下幾點:
  1.基本上可以實現多媒體教學。雖然有一些很優秀的聽力教材,但基本上是教師放磁帶、學生聽磁帶,聽完后核對答案的單一模式。
  2.多數為大班教學,學生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聽力訓練。
  3.全面偏向于“聽”,而忽視了“聽”與“說”本一體的原則。眾所周知,聽與說是中國學生學習外語中最難把握的技能。而將兩者人為地分開,則是教學中最大的錯誤。
  4.偏重于純語言能力,而忽視對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
  5.完全以能力考試為目標,形成純應試教學。強調“大致懂”,但實際上“似懂非懂”,事與愿違,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相差甚遠。
  如此現狀,看似是聽力訓練,實際上是弱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學生普遍存在只聽懂只言片語,“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考試中,有時可以做對答案,但實際上完全不懂意思。實際語言交流中,無法表達自我,形成“聾子式和啞巴式日語”。
  
  三、教學方法改革探索
  
  盡快打破聽力教學的單一性,全面引入“研討式教學”,加強師生間的互動。“研討式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法,是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可以營造出一種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學生日語聽力為目標,倡導互動式學習。這正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教學原則。在此種方法中,前提是提高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梢葬槍v年等級考試中的題目設置諸多專題,如在“問路”、“找東西”、“辦事順序”、“介紹天氣”等中涉及到的單詞、語法,事先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一課題材料的搜集、理、歸納并提交學習報告,在全班發表,以實現個人學習成果共享。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下花時間去查找資料,并按要求進行整理,這個過程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當然在此期間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發表時,可以讓其他學生對發表人的課題自由發問,以達到提高整合知識、歸納總結、邏輯思維和日語表達的能力。
  “功能意念法”+“情境教學法”。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A.Wilkins)在七十年代初提出意念大綱強調語言的功能作用,從而奠定了功能法的理論基礎。近年來,此種方法已成為世界外語教學法的一大課題。此方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體系。所謂功能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一定的目的,如建議、邀請、同意或拒絕、詢問等。這種功能是對語言使用的場景的高度概括。意念是功能使用的對象,即指在利用語言完成某種功能時所涉及到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在課堂中設定一些模擬情境來學習和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它要求通過生動具體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運用所學知識來實現交際目的。日語的語言特點及考試要求決定此方法的必要性:日語使用十分強調語境;日語語言的曖昧性;等級考試中聽力考試基本是對話;等等。
  筆者認為聽力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所謂的“聽力”上,要“聽”還要“說”。將兩種方法有效地結合起來,必能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聽力課的教學效果,在其“說”的同時提高“聽”的能力。
  例如:
  情境要求:學生宿舍內,大二學生在看書,大一新生來向其借書,大二學生本不愿借,但在大一學生的極力要求下終于借了。
  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題目,其中卻涉及到了:
  1)因為兩人年級不同,所以就有敬語的使用。
  2)大一學生要借書,屬于等級考試中常見的“請求”問題。
  3)但大二學生不愿借,屬于等級考試中“拒絕”問題。
  4)最后愿意借了,就屬于等級考試中“說服”問題。
  這種練習,最好先要求學生在課下充分準備,在研討式學習中的相關課題學習的成果的基礎上,收集相關資料,如怎樣“請求”、“拒絕”及涉及到的語法單詞。對學生的聽力素質的提高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學生收集資料、練習對話過程中,加強了聽力的練習。這樣的題目在等級考試中經常出現,在會話練習中自然加強了對聽力的練習。
  這兩種教學法具有開放、靈活的特點,這樣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強教學目標分析,設計出合適的場景,達到提升學生相關功能意念的能力。
  要求學生加強課外的聽力練習。課堂上能夠利用的畢竟只有45分鐘,而日語的聽力能力的提高絕非一節課、一星期就能夠解決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課外聽力練習加強引導。要求學生每天或定期進行了聽寫練習,聽完后再去對照原文,找出錯的地方,再來聽一遍或多遍。教學實踐證明,長此以往,1―2月后必有效果。
  
  四、結語
  
  聽、說、讀、寫、譯,“聽”,是第一位,但不是唯一的,必須和“說”結合起來。在目前學校教學中一般都開設了“聽力課”和“會話課”。筆者認為將這兩門課合成一門聽說課,其教學效果一定會大于單一的一門課。
  在教學中不能單一地運用“學生聽”的方法,而要注重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間相互研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場景,運用功能意念法,加強學生的聽力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加上課外的自我學習,實現自身聽力水平的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郏保萃跗G迎.大學日語綜合教學模式探索.日語學習與研究,2000年第01期.
 ?。郏玻蒉蓵詫?關于高校日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社科縱橫,2005年第01期.
 ?。郏常萃蹊?論外語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宜賓師專學報(綜合版),1995年04期.
 ?。郏矗葜芷?,葉紅平.交際情景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07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9952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