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解讀素食肉的食用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年來, “素食肉”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在他們看來,這種食品擁有肉類的美味,卻比肉類更健康,真相果真如此嗎?
素食肉是一類以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經過一定的加工工藝,使其擁有一般肉制品所具有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點的仿肉制品,大家在市場上購買的面筋、素食肉脯以及方便面調料包中的素肉粒等都屬于這類產品。大豆蛋白的生產成本約為動物蛋白的10%- 20%,因此, “素食肉”市場潛力很大。
與動物性肉制品相比, “素食肉”的優點在于其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然而, “素食肉”畢竟不是真的肉,并不能完全模擬動物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特有的誘人香氣。因此為了得到更好的口感和色澤,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很多商家可能添加過量的鹽、油、色素等。從心理上講,人們也覺得“素食肉”畢竟不是真肉,多吃無妨,結果也可能因食用過量而導致“三高”。
從本質上來講, “素食肉”是大豆制品,只不過加工的方式與其他豆制品有所不同,其生產原理和工藝流程上的安全性都經過了食品行業專業人士的科學論證和實驗證明,但各食品廠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購買這類產品時,要多查看產品的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標簽內容,通過簡單的換算看其鹽、油等成分含量是否超標,通過查詢相關網址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檢測標準,或者通過觀察生產許可號、執行標準號和質量安全標志等來看其是否在國家和地方允許生產的范圍內。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追求感官享受就去購買那些來歷不明、價格低廉的“素食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