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農村初中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藝術類的學科。初中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情操的陶冶以及智慧的啟迪有著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學生個人發展,才能促進農村初中美術教學改革。
關鍵詞:初中美術農村興趣審美
引言
教育的均等化發展,讓農村學校獲得了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硬件設施,都比上一個世紀有了明顯的提升。關注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不足,重視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激發。縮小美術教學的城鄉差距,才能讓學生的個人思維得到啟迪,引導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個性化的審美者。
一、展示老師個人魅力,激發初中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初中學校將美術課程視為附屬課程。其他學科的成績更為重要,因此,美術課堂經常被其他課堂所占用。要激發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要關注個人教學觀念的轉變,以此來展示出美術學科的魅力以及個人魅力,讓學生因為喜愛教師而喜歡上美術學習。[1]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美術學科受歧視的狀況有所好轉。美術教師也要在思想上重視美術課程的教育作用。每上一節課都要認真對待,不得應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因循守舊,避免呆板單調的教學。只讓學生去臨摹作品,導致課堂死氣沉沉,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激發出來。讓學生愛上美術學習,需要每一位教師對個人教學任務的認真對待,讓學生喜歡上美術教師。在農村的初中校園中,學生的個人美術學習興趣往往與教師有著更大的關系。教師強大的人格魅力,能夠讓課堂學習氛圍更加和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美術教師在美術領域的學識,自己的個性與品德都決定著其人格魅力。積極學習了解最新的美術教育觀念以及最新的美術藝術發展方向,將這種淵博的知識展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做到教學的收放自如,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課堂中學習美術知識,得到學生的尊重。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還要與學生做朋友。學會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并將學生的欲望融入到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活動的設置中去。成為關注學生個人需求與學生發展的朋友式教師,才能讓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越來越高,在某一個學習欲望滿足之后,產生更多的美術探究想法。[2]
二、重視學生內心體驗,激發初中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對于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有較強的影響。內心體驗越豐富越積極,越快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越高。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美術作品了解學生對世界的觀察結果。而課堂中的美術教學引導,則是引導學生從審美方式去認知世界的實踐。初中學生的身體發展水平、個人知覺能力、情感態度以及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都會成為其美術作品的資源。而美術作品,也反映了這些內容。美術,是一門藝術課程,因此,學生在利用美術知識與技巧去表達個人想法與審美結果時,往往是不同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尊重學生的每一份美術學習成果。引導學生利用美術作品的創作去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以此來保護學生的美術創作欲望。
比如在講解“汽車暢想曲”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汽車表現出來。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眼中的汽車、想象的汽車,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在教學的剛開始,學生會按照自己的所見去畫汽車,如小轎車、面包車、大卡車等,這些都是對汽車的基本描繪,但是我們本節課的內容重點是“暢想”,這就要求學生們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自己喜愛的汽車形象,有的學生喜歡科技,他可能會畫出具有科技感的汽車,如變形金剛;有的學生喜歡天空,他可能會畫出具有翅膀的“飛天汽車”;有的學生喜歡運動,他可能會畫出動感的汽車造型,如跑車、賽車等,來展現自己希望狂奔在賽道上的夢想;還有的學生喜歡小動物,可能會將汽車造型設計的十分可愛,像小貓小狗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的奇思妙想,不能扼殺他們的新奇想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中得到尊重,獲得娛樂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3]
三、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激發初中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美術教學條件有限,現代化水平不足,硬件設施較少。面對這樣的教學實際情況,美術教師要發揮過人教學資源開發能力,利用農村天然的資源,讓更多的美術文化與美術材料走進課堂。打造真實性、特色性的美術課堂,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美術學習資源以及美術創作材料,有助于學生個人創造能力的提高,觀察能力的提升。缺少了美術館與畫廊這些藝術場所的支持,學生所獲得的藝術熏陶較少。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欣賞更多的自然美景,了解更多的自然資源,對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充分開發起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讓學生關注貼近生活的鄉土美術文化,有利于學生個人美術學習思想的轉變與興趣的提高。
比如在講解“增一分活潑,添一分情趣”這一單元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小擺設。其中一種為小泥塑造型,在鄉村,每一位小朋友的童年里都有關于泥塑的記憶。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就地取材。來到河邊,找一些適合做泥塑的泥,并在河邊觀察周邊的事物,選擇一樣以泥塑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個性化又開放化的教學過程,能夠激起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同時,在做折紙動物造型,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鄉村的折紙文化或者剪紙文化,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家鄉美術文化的力量。有了農村自然資源的支持,美術課堂再不單調。[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過程中,農村美術教師要根據教學條件與個人教學水平去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盡可能豐富學生的美術學習見識。結合農村教學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教學方法。利用更多的學習工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郭貞鴻.如何激發農村初中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8,4(7):84.
[2]司云霞.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5):210.
[3]何雙平.激發興趣,優化農村初中美術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7):220,222.
[4]陳秋萍.如何培養農村初中生的美術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6):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