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辨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提高肛腸病術后便秘的治療有效率,本文結合各學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臨床經驗,闡述了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病機及辨證分型,基于此,主要從熱秘、冷秘、氣秘、氣虛便秘、血虛便秘、陰虛便秘等方面出發,歸納了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辨治方法,證實了各項治療方法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肛腸病;術后便秘;中醫辨治
前言:便秘為肛腸病患者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患者痛苦較大,術后康復速度緩慢。中醫認為,便秘指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排便困難的現象。導致該疾病發生的原因較多,以病因為基礎給予治療,實施中醫辯證治療,是減輕病情的關鍵。為改善疾病的治療效果,本文對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辨治治療問題進行了分析。
1 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病機及辨證分型
祖國醫學認為,大腸為傳導之官,化物出焉,與肺相表里。近些年來,隨著人民飲食習慣的改變,肛腸病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多[1]。疾病的常規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術后,受術中出血、術后飲食限制等因素的影響,患者陰血損耗,津虧液少,氣滯血瘀,濁氣不降,便秘由此發生。肛腸病術后發生便秘者,通??梢姁盒?、嘔吐、頭暈頭痛等現象,患者病情的康復速度容易減緩。如未及時處理,同樣可誘發大出血,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證型,包括熱秘、冷秘、氣秘、氣虛便秘、血虛便秘、陰虛便秘等多種。以其證型為出發點,給予辯證治療,可有效減輕病情。
2 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中醫辯治方法
2.1 熱秘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熱秘型便秘,為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主要證型之一。患者多具有喜好辛辣食物之習慣,術后食用上述類型的食物,可導致“熱盛傷陰”,致使腸道干澀,導致便秘發生[2]。熱秘型便秘患者,癥狀以小便赤短,面紅心煩為主,部分患者伴有口臭。應以清熱潤腸為主要原則,對疾病進行治療,方可減輕便秘,促進病情康復。中藥黃龍湯,方劑由大黃10g、瓜蔞仁15g、芍藥18g、杏仁10g、麻仁15g等構成。上述藥物以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用3劑后,癥狀即可減輕。黃龍湯中的各類組分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攻下瀉熱,且可補氣養血,使由便秘所導致的肛門疼痛得以減輕,促進病情康復。
2.2 冷秘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冷秘型便秘,同樣為肛腸病術后便秘的主要證型。該類型的便秘患者,多喜食生冷、寒涼的食物。此外,部分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低,陽氣不足,同樣容易發生該類型的便秘。冷秘型便秘患者,小便清長,手足不溫,面色青白,喜熱,懼冷。以溫補腎陽、養血和血為主要原則,對疾病進行治療,可有效潤腸通便,減輕便秘癥狀。中藥濟川煎,方劑由當歸10g、牛膝10g、肉桂3g、澤瀉8g等構成。上述藥物以水煎服,1劑/d,連續應用4劑后,大便便可恢復暢通。此后,可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以進一步減輕各項癥狀,促進病情康復。
2.3 氣秘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肛腸病術后便秘中醫證型中,同樣包括氣秘型便秘。該類型的便秘,多見于情志抑郁患者。此類患者,長期臥床,活動量少,長此以往,易致腹脹、憋悶、噯氣等癥狀頻繁發生。以肅降肺氣、順氣導滯為主要原則治療疾病,能夠促進排便,減輕便秘癥狀。中藥六磨湯,方劑由大黃10g、烏藥6g、檳榔15g、柴胡6g、沉香10g等構成。藥物以水煎服,2劑/d,連續服用9劑后,癥狀便可減輕。但為進一步減輕病情,治療前,患者同樣需適當運動,避免長期臥床,應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使便秘癥狀得以減輕。
2.4 氣虛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氣虛型便秘,臨床較少見。發病時,患者癥狀以大便困難為主,部分患者兩次大便間隔時間可達3~5日乃至以上,患者小腹肛門墜脹,語聲低弱,疲乏倦怠。需以補氣健脾為主要原則治療疾病,方可減輕病情。中藥黃芪湯,方劑由人參18g、炙甘草24g、炙黃芪24g、葛根15g、熟地15g等構成。上述藥物以水煎服,1劑/d,連續服用5d,既可通便,諸癥漸平。黃芪湯中的各項組分進入人體后,能夠有效行氣導滯,升清降濁,潤腸通便。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黃芪湯加減治療,可進一步促進病情康復。
2.5 血虛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血虛型便秘患者,多伴有痔瘡病史。手術后,患者氣血虧虛,血行不暢,腸道干澀,便秘嚴重。該類患者,臨床癥狀以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等為主。以養血活血為原則治療疾病,是通便的關鍵。中藥桃紅四物湯,方劑由當歸10g、生地15g、麻仁15g、紅花6g、桃仁10g、牛膝10g等構成。各組分以水煎服,1劑/d,連續用藥7d,患者病情可顯著緩解。中藥桃紅四物湯各組分,具有引血下行、引氣下行之功效,可提高便秘的治療有效率。
2.6 陰虛型便秘的中醫治療
陰虛型便秘,多見于勞累過度、損傷陰精者?;颊咧委熎陂g,通常可見形體消瘦、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癥狀。應以補腎養陰為主要原則治療疾病,以減輕病情,改善便秘癥狀。中藥六味地黃丸,以及益胃湯,均具有補腎養陰之功效,將兩者聯合應用到陰虛型便秘的治療中,可促進排便。益胃湯方劑包括牛膝10g、丹皮10g、茯苓15g、生地15g、澤瀉8g、玄參15d等。各項方劑聯合應用治療陰虛型便秘,有效率較高。
結論:
綜上所述,肛腸病術后便秘的發生,與氣虛、血虛、陰虛等多種因素有關。為減輕便秘癥狀,促進術后康復,臨床應于便秘發生后,對其進行辨證分型。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證型,采取不同措施給予治療,使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為患者術后康復速度的加快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宏平,姬甜麗,史建中.中藥敷貼結合按摩療法治療肛腸病術后功能性便秘療效觀察[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8,7(01):57-61.
[2]錢華松.自擬中藥湯劑口服治療肛腸病術后排便困難100例療效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9):15-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