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的臨床應用及循證藥學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的臨床應用及循證藥學評價。方法:選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對其予以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治療,觀察患者用藥前后的射血分數、每搏量、BNP水平與臨床治療效果,之后對其循證藥學進行評價。結果:用藥后的射血分數與BNP水平顯著降低,每搏量顯著提升,并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94%。結論: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對于治療心力衰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同時臨床醫生需要嚴格控制該藥物的使用量。
關鍵詞:左西孟旦;心力衰竭;循證藥學評價
心力衰竭一種常見的臨床心腦血管疾病,將會在較大程度上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1]。目前臨床中主要使用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予以治療,能夠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本文將探討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并評價其循證藥學[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男51例,女47例,年齡為58-67歲,平均年齡為(62.5±4.9)歲。納入標準:①經掃描診斷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臨床標準;②未患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標準:①對試驗藥物嚴重過敏;②患有嚴重的神經性疾病?;颊呒覍僭诹私庀鄳闹委煼绞胶蠛炇鹬橥鈺?,同時由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實驗進行監督。
1.2方法
分別使用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國藥準字H20110104,成都圣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予以治療,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起始劑量為12-24μg/kg,將其與2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混合,以0.1μg/kg/min的速度進行滴注,用藥1h后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觀察,之后降低滴注速度調整為0.2-0.5μg/kg/min。連讀治療3周。
1.3觀察指標
?、倩颊叩呐R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治療24-48h后,臨床癥狀消失,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有效,治療48-72h后,心力衰竭癥狀有所緩解,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無效,臨床癥狀未緩解,且病情有加重趨勢。
?、谟盟幥昂蟮纳溲謹?、每搏量、BNP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數據建立數據庫,使用x2檢驗和t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方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經過治療后,共有95例患者獲得好轉,總有效率為96.94%;其余3例患者經二次治療后獲得好轉。
2.2用藥前后的射血分數、每搏量、BNP水平比較
用藥后的射血分數與BNP水平顯著降低,每搏量顯著提升,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心力衰竭一種具有較大危害的臨床疾病,需要予以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目前臨床醫生主要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其采取的主要原則在于降低鈉水潴留發生率、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提升心肌收縮功能,同時對抑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過度激活予以抑制,并對心室重塑予以抑制,進而能夠有效的緩解不良的臨床癥狀[3]。
目前臨床醫生主要使用左西孟旦藥物進行治療。該藥物是一種鈣離子增敏劑,其可與肌鈣蛋白C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能夠增強其對鈣離子的敏感性;并且還能夠開放血管平滑肌上的ATP敏感型鉀通道,進而能夠有效的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依據相關的臨床研究可知,為有效的確定藥物的使用劑量與應用時間,們則需要對其藥效進行良好的明確。該藥物的半衰期約為1h,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約為4h,雖然對患者停止輸藥,但該藥物的機體內的濃度仍然會上升,因此經過諸多臨床實踐后可知,該藥物的最佳輸注速度為0.05-0.2μg/kg/min,并且靜脈滴注的維持時間約為24h。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醫生可為患者使用較低劑量,之后逐漸過渡到正常劑量,如此才能夠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起到較大的保護作用[4]。依據實驗數據可知,左西孟旦治療心力衰竭的總有效率高達96.94%,并且治療后的射血分數與BNP水平顯著降低,每搏量顯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該藥物能夠提升患者的心肌功能,并且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并且醫生嚴格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因而能夠獲得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鈣離子增敏劑左西孟旦對于治療心力衰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為加強對患者的保護,提升治療效果,臨床醫生需要嚴格控制藥物的使用劑量。
參考文獻:
[1]賈志.左西孟旦在失代償心力衰竭中應用的循證醫學[J].吉林醫學,2012,33(17):3746-3747.
[2]崔薇,于泳浩.左西孟旦臨床應用的循證醫學[J].醫學綜述,2014,20(12):2217-2221.
[3]左晉,高原,花焱,等.左西孟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86例臨床評價[J].中國藥業,2015,24(21):64-66.
[4]杜霞,張曉娟,王敬萍,等.鈣增敏劑左西孟旦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9(2):226-2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