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殘留對動物性食品安全影響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會對人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作為監管部門,需要針對動物性食品的特點,制定嚴格的檢驗標準,加強對動物性食品生產的監管,從而保證動物性食品質量。本文結合獸藥殘留的特點,重點分析了獸藥殘留對動物性食品產生的不利影響,然后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獸藥;殘留;動物性食品;安全影響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動物治療藥物種類不斷增加,對動物生長發揮了十分中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獸藥在食用動物的應用,藥物殘留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近些年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經常發生,反映了我國動物性食品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作為監管部門需要制定嚴格的獸藥使用標準,規范使用程序,控制獸藥使用量,不斷減少獸藥殘留對人們身體的危害,保證社會的穩定。
一、獸藥及其殘留
獸藥就是用于治療畜禽疾病或者動物保健的藥物。隨著畜禽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很多化學藥物、生物藥物被開發出來用于動物疾病治療、保健等,以促進畜禽生長、改善動物肉質品質,因此很多添加劑都被納入到獸藥范圍內。
獸藥殘留就是使用獸藥以后,貯存在動物細胞、組織以及器官中的藥物原形、代謝物以及雜質等。根據實際情況,獸藥殘留包括很多種類,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第一,抗生素類,抗生素主要發揮消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比如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以及諾氟沙星等。第二,抗寄生蟲類藥物,能夠有效殺死或者驅除畜禽的寄生蟲,常見的藥物主要包括有機磷化合物等。第三,激素類藥物,主要促進動物生長與發育、提升繁殖產量,比如甲地孕酮、乙烯雌酚等[1]。
二、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的原因
養殖戶沒有按照標準使用獸藥。第一,沒有遵守修藥期的規定。修藥期就是畜禽屠宰及其產品在進入市場前允許使用的停藥時間。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美國政府對部分州進行了深入的獸藥殘留調查,經過檢驗人員檢驗,很多養殖戶都沒有嚴格遵守修藥期,有將近30%的豬在屠宰前使用過抗微生物,10%的豬肉里出現獸藥殘留,人們食用了這些豬肉后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第二,濫用違禁藥物。有的養殖戶為了增加畜禽的體重和瘦肉率,會在飼料中添加β興奮劑或者瘦肉精。2018年12月,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公司經營的牛肉(牛肋條)進行檢測,其中不合格項目為克倫特羅,經檢測實測值為1.09微克/公斤??藗愄亓_屬于β受體激動劑類藥物,被稱為“瘦肉精”。根據檢測人員分析,養殖戶在牛的飼料中添加了瘦肉精[2]。第三,獸藥使用不合理。在獸藥使用過程中,國家對藥劑量、用藥部位以及用藥途徑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是一旦出現獸藥濫用或者超量使用,就會大大增加獸藥殘留的風險。根據實際調查的結果,有的用戶在雞飼料中添加了乙醇,又添加含有乙醇的預混料,就會導致乙醇含量超出標準。
在動物性食品保鮮過程中使用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保鮮過程中,管理人員會利用抗生素等防止微生物的生長。比如在牛乳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可以防止牛乳變質,但是與此同時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藥物殘留。在動物性食品加工過程中,有的加工企業為了提升食品的賣相,業會使用堿粉、銷芒以及食品添加劑等,這些都會導致藥物殘留。
環境污染導致動物性食品出現藥物殘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周圍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工業“三廢”和城市有害垃圾會污染水源,然后通過食物鏈進入到動物和人的身體內部,從而產生極大損害。從目前來看,我國畜禽類飼料主要來源于種植業,動物食用受到農藥污染的植物后,農藥就會殘留在動物體內,從而出現藥物殘留的問題。
三、獸藥殘留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影響分析
對人身體的不良影響。第一,產生毒性作用。如果長期食用獸藥殘留過大的動物性食品,就會產生慢性中毒,如果在人的身體內長期累積,超過一定范圍后就會危害到人的身體健康。比如磺胺類藥物會對人的腎造成危害,尤其乙酸化磺胺會降低尿的溶解度,出現結晶現象,損害人的內臟;鏈霉素會對人的聽覺系統造成損害,甚至出現耳聾。第二,出現過敏反應。人們經常食用低劑量抗菌藥物,就會出現過敏反應或者變態反應,比如青霉素、磺胺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青霉素殘留問題,青霉素對人的神經系統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根據相關統計,對青霉素過敏人群大約為0.7%-10%,嚴重的會出現過敏休克或者致死。第三,致癌、致畸、致突變等。苯丙咪唑是使用比較廣泛的抗寄生蟲的藥物,可以有效殺死蟲卵等,但是一旦超量,就會誘發潛在的致癌和致突變的效應。另外,雌激素以及硝基咪唑等也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第四,對人的胃腸道菌群產生影響。人的腸胃中含有大量菌群,它們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平衡與制約,但若長期食用含有抗微生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就會抑制或者殺死腸道內敏感菌群,提升菌群的耐藥性,導致致病菌大量繁殖,誘發各種腸胃疾病,損害人的身體健康。第五,激素的副作用。人們食用低劑量激素的動物性食品會產生積累效應,對人體的激素分泌體系和正常機能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固醇類和興奮劑類,會破壞人正常的代謝功能。
提升細菌的耐藥性。長期食用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會導致人身體敏感菌產生耐藥性,在人們感染以后,再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下降,增加實際的治療費用。根據相關歷史數據,人和畜禽每劑肌肉注射劑量不能超過20萬IU和60-80萬IU,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畜禽肌肉注射劑量超過了300萬IU,而成人經脈輸液劑量為240-2100萬IU。在奶牛臨床上,青霉素輸液量超過了160萬IU-1160萬IU×3支/次。
四、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的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動物性食品監督標準。為了有效檢測出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標準,規范養殖戶對獸藥的使用。從國外來看,2014年開始,美國計劃用3年時間禁止在飼料中使用預防性抗生素。2015年9月11日,歐盟發布獸醫使用抗生素指導原則:要避免預防性用藥;預防性治療、飼料和飲水給藥都須獸醫處方,養殖戶個人不能私自開藥;在動物給藥前應進行敏感性試驗,首選窄譜藥物,避免廣譜藥物和復方,有效減少獸藥殘留;減少使用具有傳播交叉耐藥傾向的藥物;WHO列為重要的藥物只能人用,只能獸醫處方用于寵物,但是食品性動物不得使用,以提升實際預防的效果。從國內來看,2015年,我國農業部發布了2292號公告:要求在食品動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4種沙星類獸藥。
從源頭做好獸藥殘留控制工作。通過上文論述,獸藥殘留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因此,為了有效控制獸藥殘留,管理部門需要采用動態化的管理方式,加強飼料加工、動物養殖、屠宰加工、儲藏運輸以及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管理,不斷嚴格檢測標準,加強對每一個環節的管控,對獸藥、飼料、添加劑以及動物性食品進行統一的規范與管理,從而有效減少藥物殘留。作為動物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需要嚴格按照GPM、HACCP等管理標準,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建立優質的肉食品供應基地,提升動物性食品的質量。
不斷開發新型獸藥。作為獸藥生產企業,需要結合不同獸藥的特性,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不斷開發高效、低殘留、綠色獸藥,從而代替傳統的殘留量大、容易誘發疾病的獸藥。比如可以開發中草藥獸藥、微生態制劑,有效降低獸藥的毒害,從根本上改善獸藥的品質,為養殖戶提供優質的藥物,保證動物性食品質量安全。同時,從事養殖的企業應嚴格遵守獸藥的使用規定與用途,明確使用對象、規范使用途徑、合理使用劑量。
參考文獻
[1]高靜薦,獸藥殘留對動物性食品安全影響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8,14(10):50.
[2]曹芹,毛鈺森,陳建悅,何晶晶,動物性食品獸藥殘留對我國食品安全產生的影響——基于公共經濟學視角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01):155-1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