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下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在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斯金納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對學習問題進行大量研究后提出了強化理論。強化理論主要是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強化作用。本文對斯金納的強化理論進行了分析,在充分結合了現代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后,對斯金納強化理論在課堂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斯金納 強化理論 課堂教學 班級管理
引言
斯金納是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他通過堅持行為實驗分析方法,發展出了一種針對人類以及動物行為進行解釋的操作行為體系,由此提出了強化理論,隨后將這種理論在教學、社會的控制等領域進行了推廣使用,在教學領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面對現代教育的新課程改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從教學理論入手,在課堂教學組織以及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強化理論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強化理論
根據斯金納的理論可以將行為分為應答性以及操作性兩種,應答性行為是對某種特定刺激而產生的反應。例如,分泌唾液以及眨眼等行為都是應答性行為;而操作性行為則是有機體自身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發出的動作,例如散步以及朗讀等行為就屬于操作性行為。另外,斯金納還將條件反射也分為了應答性以及操作性兩種。在斯金納的觀點中,傳統理論中條件反射理論只能用來解釋應答性行為,而人類所的發生的所有具有一定意義的行為多應該歸屬到操作性反射構成的操作性行為中。其余應答性條件反射本質的不同就是應答性反射必須要有刺激的存在,而操作性條件反射則屬于反應與強化的直接聯系,而在強化刺激的作用下,其做出的反應也會表現出一定概率增長的效果。
強化作用如果按照強化物的不同可以分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1]。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表現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那么該學生以后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如果增加,那么教師的這種表揚對學生來說就屬于積極強化;而如果學生在主動回答的問題后,教師以不用做家庭作業作為獎勵或者表揚,學生以后主動回答問題的次數也會增加,而在這個過程中家庭作業就成為了一個消極強化物。由此可見,消極強化與懲罰的作用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的。懲罰會導致主體發生反應的概率降低,懲罰雖然能夠有效的制止反應,但是都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反應,一旦懲罰在消除后,那么被抑制的反應也就自然回歸。因此,斯金納對懲罰學生持反對的態度,他積極鼓勵的教師用積極強化的作用來強化對兒童教育。
二、強化理論在課堂教學及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在新時期下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化,針對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實施方法、教學評價以及教學管理等多個方面都進行重大的創新,突破了傳統教學觀念束縛,而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實際教學的要求在不斷提升[2]。鑒于此,教育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及教學水平的高低就成為了新時期教學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必須要從理論出發,在實際的教學課程設計中適當的利用強化理論,并將強化理論在課堂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進行普及,這對教學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的意義。
1.慎重利用懲罰
在美國以及全歐洲教育領域體罰學生盛行的情況下,斯金納對懲罰進行到了研究,他的研究對當時歐美的教育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斯金納的觀點中懲罰并不能真正起到理想得教學效果,因為懲罰只能短暫的抑制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行為,懲罰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懲罰有很大的可能會個給學生帶來一定的不良因素。例如,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候沒有給出正確答案,而教師對此采取措施是批評,那么長期以往學生會出現刻意回避回答問題的現象。其次,不適當的懲罰行為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例如,如果某一個學生在言語上頂撞了老師,而教師對其進行了懲罰,學生的這種行為在其他學生的眼中很可能就會成為一種勇敢的行為,那么這種懲罰反而會起到強化學生行為的效果。再次,懲罰可能會引起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甚至產生的攻擊性的行為。
而如果必須要采取懲罰措施,那么也要采取以下一些可行的懲罰方法:首先要保證懲罰要及時,而且必須要在懲罰后第一時間將正確的行為進行強化。例如,如果經過多次批評后,學生仍然不能改變成績落后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根本沒有找到改正的方法,因此,要在批評后及時的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2.相倚行為契約
所謂的相倚行為契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針對學生將要做的事情以及完成事情后達到的期望效果所達成的一致共識。
契約的形式不僅能對學生得行為形成一定的規范,而且對行為的具體結果也進行了明確。契約必須是由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共同參與其中,而且對于行為完成后對學生的獎勵也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通過這種獎勵能對學生的行為起到對應的激勵作用。在契約的制定過程中,由于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參與,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更高。教師在契約制定過程中,可以按照下述幾種方法來確定最有效的強化物:首先羅列幾種強化物,給學生足夠的選擇空間,然后按照強化物被選擇的次數排列順序,然后選擇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強化物。例如,如果教師在實際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想要改掉一些學生的壞習慣,那么可以為學生提供游戲、圖書館課外書、戶外互動等幾種獎勵來讓學生進行選擇,學生在5次選擇機會中最終3次選擇了課外書,那么就可以確定對于該學生課外書就是最有效的強化物,教師就可以根據選擇的結果來改掉學生的不良習慣。在這種契約模式下,教師一定要定期的更換強化物,否則,強化物的多次出現會讓學生產生饜足心理,使得強化物的強化效果下降。
結語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由強化理論衍生出的各種教學應用技術也被廣泛的應用于實際教學中。而我們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的應用也要認識到強化理論的不足之處,在強化理論應用的時候要將其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相結合,這樣才能到避免讓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產生偏差。
參考文獻
[1]何清.試論如何運用斯金納強化理論提高小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5):165+176.
[2]李響響.斯金納強化理論及其程序教學在拉丁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