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情感,讓語文教學生動起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教育的智慧在于喚醒。教師要取得教學上的成功,不僅有賴于自己豐富的知識、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結構,而且還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適時地喚醒學生的課堂情緒,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
【關鍵詞】?語文教學;喚醒;情感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這樣一種課堂狀態,那就是:低年級的孩子常常高舉小手,回答響亮;再看看中高年級的課,卻大多是沉悶無語,學生的課堂表現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是什么讓孩子在課堂上如此“沉默”?在我看來,情感的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的智慧在于喚醒?!苯處熞〉媒虒W上的成功,不僅有賴于自己豐富的知識、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結構,而且還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適時地喚醒學生的課堂情緒,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感。所以教學中,我們既要喚醒學生的思維,更要喚醒學生的內在情感,從而達到如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所說的,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的充滿生命活力的一堂好課的境界。
一、蕩滌心胸,喚醒學生的審美情感
“審美感受的愉悅,影響著兒童的想象、聯想、情感及行為動作。因此一切教學活動中,美,無處不顯示出一種積極的驅動,無處不產生對兒童智慧的啟迪,對兒童心靈的潤澤?!弊鳛橐粋€語文教師,應把課堂作為載體,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逐步提高學生認識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讓美去蕩滌他們的心胸,從而喚醒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為課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美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處處迸濺著美的火花,處處浸潤著美的甘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針對教材內容,創設美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蘊含著的美。《二泉映月》一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再現了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作為新一代的少年兒童,他們會跟著《雙截棍》的歡快節奏哼唱,喜歡《棉花糖》的優美旋律,更陶醉于《菊花臺》的深情吟唱中,對于《二泉映月》這首名曲,卻不是耳熟能詳,很少有人能夠體會到樂曲中的內涵,更體會不到阿炳苦難的一生。為了讓他們入情入境,體會這首名曲的情深意濃,我就一邊播放名曲,欣賞美好靜謐的月夜圖,一邊深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用心聽、看、想的過程中,立體地、多角度地發現了課文的語言美、意蘊美和韻律美,從而真正領悟盲人阿炳是借“樂聲”傾吐自己的“心聲”。學生一旦入情入境,就能暢所欲言,原本沉寂的課堂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2.激發想象,鼓勵學生創造美
《愛如茉莉》是一篇敘寫人間真愛的優美散文,文章語言平實,描寫細膩。在學習了“爸爸媽媽執手而眠”這一畫面以后,學生完全融入這溫馨而又感人的情境之中。這時,我問:“愛是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愛是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潔白純凈,幽香縷縷?!薄皭凼且痪鋰诟?,愛是一聲叮嚀。”“愛是彼此的牽掛,愛是相互的體貼?!薄皭凼菋寢屪旖翘耢o的微笑,愛是爸爸緊握媽媽的手?!薄皭凼菋寢屒逍押Φ捻?,愛是爸爸布滿血絲的眼睛?!薄藭r再引導學生想象,將這些語言組合成一首小詩,在創造小詩中學生就體會到:真愛就在平凡簡單的小事中,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一聲叮嚀、一份牽掛……
“情動而辭發”,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情境的創設,生動傳神的語言,都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課文內容。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鑒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豐富了他們的情感。
二、同步生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情感
1.師生平等,情感交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新教員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擺出做官的態度,事事要和學生同甘苦,要和學生表真情,參與到學生里面去,指導他們?!鼻楦薪涣髂軌蛳挲g、地位的差異,產生誠摯的師生友誼。民主平等的環境能讓學生在老師的面前無拘無束地暢所欲言,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在深層次上達到共鳴。
2.搭建平臺,生本對話
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一種信息互動,為實現這一互動,我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各抒己見,張揚個性。在課堂上,摒棄“分析型”“提
問式”,抓住文中的經典,設計開放式的訓練點,創設一種直率、真誠、自由的對話氛圍,在相互交流中產生體驗的碰撞。比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文字樸實、流暢、故事性強,如果注重分析,必將破壞文章的美,淡化情感,因此,在學生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就抓住最感人的細節:“大黑騾子到底該不該殺。”讓學生結合文本展開辯論,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體驗在交流中不怕碰撞,不僅展現了體驗的豐富性,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以情激情,喚醒學生的愛與熱忱
有人說:“數學是思維體操,而語文則是情感體操?!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真情的流露,用激情的語言、用真誠的笑容、用寬容的愛心感染學生,只有這樣真情的交融,才能“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的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1.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忱
興趣與愛好就是一種同愉快情緒相聯系的認識傾向性與活動的傾向性。沒有對語文學習的滿腔熱忱,即使老師在課堂上再“激情澎湃”,臺下卻仍舊一片寂靜。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語文知識獨特的趣味性而精心設計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學,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是一篇說明文,學習起來枯燥乏味。課堂上,一組“神奇的宇宙”圖片展示,吸引了每一個學生的眼球,對宇宙、對課文充滿了求知欲。
2.用激情喚醒學生的心向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機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課堂中,我們美觀的書寫,精彩的朗讀,精美的文字和豐富的表情,甚至于舉手投足、一言一行、一個動作、一個微笑都能感染學生,從內心深處打動學生??傊?,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情感激勵、喚醒、鼓勵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教育的魅力在于喚醒,喚醒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是老師高尚的教育情感和豐富的智慧所孕育的一種心靈人格的撞擊和交流,讓我們把學生“喚醒”,把真、善、美根植于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展現自我,在課堂上“小嘴常開”,讓語文課堂步步生情,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