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行知思想,讓“意外”成為“意外之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學預設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但這并不代表只要對課堂進行充分的預設,教學的開展就會百分之百地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眾所周知,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課堂必定會有“意外”。因此我們的課堂既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課堂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才能靈動,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預設;生成;學生;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70-2
科學的預設是為了更有效的生成,而精彩的生成也離不開科學的預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預設與生成應相輔相成、和諧共生.教師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使預設富有成效,同時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使“預設”與“生成”和諧相融,進而成就靈動的數學課堂.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例,談談對課堂預設與生成的一些觀點。
一、課堂充分預設、尊重課堂的生成
課堂預設能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只有預設充分,才能準確把握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然而,預設雖然很有必要,但這并不表示課堂上要完全按照預設來進行,相反的,教師要勇于“越雷池”,敢于走出“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并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探究,所以,在教學中出現“意外”時,教師應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提出的想法很重視。時間一久,學生創造性的思維火花會如星星之火,到那時想讓學生不去研究都不行了。
在教學“整百數乘一位數”時,我補充了這樣一道題目:雙休日老師一家三口打算從蘇州出發外出旅游,有以下城市可供選擇。
(1)請同學們幫老師選擇一下去哪里旅游,并計算出老師一家三口需要準備多少錢?
?。?)假如你們一家到你剛才選擇的地點旅游,你能算一算該準備多少費用嗎?
?。?)多媒體顯示表格后面再加一欄, 老師一家三口如果想去常州旅游,你能幫老師算一算大約準備多少錢嗎?
?。?)如果你有2400元,你會怎樣安排人數和旅游的地方呢?
前面2小題,學生都如我預設的進行解答,到了第3小題,我的預設是學生發現298接近300,所以300×3=900,老師一家三口大約需要900元。現實是大部分學生也確實是這么想,并且這么回答的。就在我欣喜的表揚學生回答正確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老師,我和他的算法不同?!蔽野欀碱^,請他來說說他是怎么算的,他自信的邁著大步來到講臺前,開始板演,原來他是筆算的,但由于中間有步出錯了,結果算出來是970元,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3位數乘以1位數的筆算還沒學,而且本題是讓大家估算,于是評價說“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我們還沒學,到時學了再來研究對不對,另外注意了,本題要求的是大約用多少錢,所以我們并不需要去準確計算出結果?!蹦泻⒆勇犞业脑u價怏怏地走回座位。我“扭轉局勢”進行著下面的題目。
回到辦公室,我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么好的“意外之喜”竟然被我錯過了。課堂上如果我這么處理:因為298比300小,300乘以3得900,所以298乘以3的答案應該比900小,從而970這個答案肯定是錯誤的。看來估算還真是很有用呢,還可以幫助我們檢驗我們的計算正確與否呢!感謝這位同學給了我們這么棒的例子,讓我們大家再一次感受了估算的妙處。如果我這樣做不僅可以啟發學生對自己計算的答案進行估算驗證,而且也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了估算的作用,而不僅僅是為了估算而估算,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
二、深入了解學生,創設彈性的預設
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動態過程,因此,教師對課堂要進行充分的預設,要盡可能全面地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為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在教學千克這節內容時,我參考了很多教案,最終形成了一個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我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課件,走進了教室,因為是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來準備的,所以這次走上講臺特別有興致,我迫切想知道自己的教案是否成功。課伊始以談話的形式開展,我請了坐在第一排的一個小男生和我站在一起做比較,從而引出輕重的概念,然后我讓學生自己找出比較2個本子輕重的方法,有學生說掂一掂,我就請她上臺來試一試,并把掂的結果告訴大家,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接著我請學生想想平時生活中你見過的稱物體重量的儀器,大家開始踴躍發言了,然后我將自己收集到的儀器圖片放給大家看,并做相應介紹。隨后就是觀察臺秤,讓學生讀數。一切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中,教學也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書上的習題也處理完了,還剩最后的7、8分鐘。當時我設計的是一個“猜體重”的游戲,說到玩游戲,學生都興奮的不行,首先我先請班中最瘦的一位學生A站到講臺前,然后請學生來抱他,并猜猜他的體重,對猜的最準的學生我們給予熱烈的掌聲。接著,我說:現在請出我們班的重量級人物B同學,大家再來猜猜看他的體重。(我原來的打算是讓學生以班級最重和最輕兩名同學的體重為參照,然后再猜一猜自己的體重。)誰知我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開始騷動了,一句“他胖的像頭豬,誰抱得動?”打破了我的“美夢”,學生開始哄笑,還沒等我做出反應,另一個學生搶著說:“他那么胖,應該要減肥了!”班中學生開始哈哈大笑。B同學憤怒地大喊:“我胖,關你們屁事!”……此時學生的興趣轉到了B的“胖”上,場面失控了。我怒不可遏,開始對著全班發火,“課堂上誰允許你們在那邊插嘴?……”一通教育后,回到教學,學生們心不在焉地繼續所謂的游戲,最后草草收場。
這節課讓我充分體會到,課堂預設要充分,課前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案,更重要的是備學生。本來我只是想舉兩個典型的例子,既可以調節氣氛,又讓其他學生在預設好的范圍里猜測自己的體重??晌液雎粤藢W生,沒有注意到這個“胖”已經傷害到了B。如果課堂上我能夠靈活應變,讓學生體會到嘲笑B是不道德的,并深入讓學生了解怎么看一個人的體重是否標準,相信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要好的多,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濃。 三、及時調整預設,為生成騰出空間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就是教學生學”。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又是多變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到所有可能發生在課堂上的情況。因此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這樣的意識了,在課堂實踐中也踏踏實實落實到實處了,再遇到這樣的“意外”就也會合理的去處理,從而為學生生成騰出空間、創造條件。
之前看過一個案例,現在想來仍記憶猶新:一位教師在上一年級《立體圖形》一課時,教學剛開始按照著老師的預設,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開展著,到了認識球的時候,老師向學生提問:“屏幕上這些物體,你們認識嗎?”學生齊刷刷的說:認識,是足球、籃球、乒乓球?!皩?,這些物體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球?!苯處熇^續提問“那你們知道球有什么特征嗎?”學生們開始思考,就在這時,“李老師,他在下面玩小彈珠”,一下子打斷了這份安靜。李老師對“告狀”的學生及同桌看了一眼,本以為事情會就此打住,可是不一會兒彈珠卻又“咚咚咚”地掉到了地上,滾出很遠?!袄罾蠋?,他又把彈珠拿出來玩了?!苯淌依锏耐瑢W們循著聲音,眼睛都齊刷刷地盯著那名搗蛋的學生,就在大家等待一場暴風雨來臨之際,李老師卻彎下腰把彈珠撿了起來,然后走到講臺旁,問:“為什么彈珠會在地上滾得那么遠呢?”這時候那名學生的小臉已經漲得通紅,李老師繼續微笑著舉起彈珠,說:“同學們,其實我們還得感謝這名學生呢?!睂W生面面相覷,很是疑惑?!翱矗瑥椫椴徽檬乔騿??剛才呀,這個調皮的彈珠在地上滾地可遠了,那你們知不知道它為什么可以滾出那么遠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
生1:因為彈珠是圓的,所以可以滾得那么遠。
生2:彈珠是圓的,而且很光滑,放在地上,當然會滾得很遠。
生3:彈珠和球一樣,是圓的,所以會滾得遠。
……
而那名搗蛋的學生正用專注的眼神看著老師,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接下來的課堂中。我為李老師的機智點贊,如此化解“尷尬”,相信在場的學生都會對這位老師充滿敬意,至少那位搗蛋的學生會對李老師滿懷感激,他會因此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之中。
總之,對課堂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但課堂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出現“意外”也在“意料之中”。此時,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應學生而變,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均得到發展。我們的課堂也正因為“意外”得到恰當處理而更顯得靈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