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習作批改“三原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習作教學歷來都是語文教師很傷腦筋的一件事,而批改習作更是教師沉重的負擔。教師改得辛苦,學生卻只關心分數,對評語經常視而不見;教師一改再改,精批細改,筆墨占了原文的一大半,而學生只不過照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更有學生,對修改自己的習作竟然毫無興趣……教師的一番心血付之東流。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就是習作批改應堅持及時性原則、明確性原則和鼓勵性原則,才能改變上述現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談談及時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批改后的習作及時反饋給學生。有的教師一定會認為無法做到,因為以一個教師教一個班計算,每次習作就有50篇左右,這的確是較大的工作量。如果每一篇都精批細改再發給學生必定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經過那么長一段時間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已沒有什么印象,對此次的訓練重點已模糊不清,因此教師評講起來十分費力,學生學得也很吃力,效果怎么會好呢?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三段式”批改習作的方法,有效地改變了反饋不及時的弊病。所謂“三段式”就是將習作批改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只粗略地批閱,不評分,根據此次習作的要求、訓練要點把習作分成好、較好、較差三類,找出主要不足,在課堂上評講,給學生指出修改的方向,由學生自改。自改的方法比如通讀習作,看是否符合寫作要求,認真分析每個句子是否有語病,是否有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符號,找出來改正。第二階段,教師細致地批改,通過眉批、尾批等方式使學生文章能條理清晰,結構完整,語言通順。第三階段,則是讓學生互閱他們二次修改后教師初次打分的習作,互提意見,取長補短。比如改錯字病句,用波浪線畫出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在自己有看法的地方寫下意見或建議等……學生互改環節有個小秘密,就是把優秀的習作發給習作能力較弱的學生,這樣他們獲得了向先進學習的機會,把水平差的習作發給水平高的學生,這樣他們能發現習作中的很多問題,改起來大刀闊斧、有的放矢。第三次修改后教師最后打分。這種“三段式”批改能及時反饋給學生,當中又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比較理想。
明確性原則是指教師的批語、評語要明白、準確,使學生一目了然,知道如何去改,還指教師評分的依據要讓學生清楚,讓他們知道在哪一方面還須加強、努力。如學生習作中有句子“我心里很著急”,我便這樣寫眉批:“改成比喻句則更形象、生動?!庇械牧曌鹘Y尾泛泛而談,我就作批:“扣緊題目,畫龍點睛。”給學生打分時我并不是給一個籠統的分數,而是分項評分。做法是:習作以100分計,思想內容40分,語言表達30分,謀篇布局20分,卷容10分。我給某個學生評分30+25+15+10=80分,就是告訴他文章語言表達較出色,完整嚴密,字跡工整,但不夠具體,學生自然心服口服,而且在以后的習作中會有意識地爭取在各項中都有良好的表現。
鼓勵性原則也是習作批改中的重要原則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睂τ诹曌魉揭话慊蜉^差的學生,我總是善于在其習作中發現“珍珠”,只要有可圈點的地方,我都用紅筆畫出,評分也偏高,以示鼓勵。另外,我在教室墻壁上設置“學習園地”,每一次習作訓練后都把優秀習作貼在上面,讓學生學習、比較,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在“三段式”習作批改中,學生習作的最后得分一定比前次高,這不但提高了他們修改習作的積極主動性,而且使他們明白了“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
在習作批改過程中,只有遵循及時性、明確性和鼓勵性原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使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切實的提高。
?。ㄗ髡邌挝唬焊=ㄈ菔袑嶒炐W)
責任編輯 張 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