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鄒魯禮樂文化及其走進小學課堂的嘗試與啟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鄒魯禮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鄒魯地區發生發展而來,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底蘊,是貫穿儒家文化的一條主線。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為學生了解、傳承、發揚傳統音樂文化搭建了一座橋梁,意義十分深遠,也為其他地方傳統音樂文化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鄒魯禮樂文化;小學課堂;嘗試;啟示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具有各地特色的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鄒魯禮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鄒魯地區發生發展而來,具有濃厚的儒家思想底蘊,是貫穿儒家文化的一條主線。對鄒魯禮樂文化進行選擇、整理,將其引進小學課堂,使傳統音樂文化的幼芽深深植根于學生的心中。
  一、鄒魯禮樂文化
  鄒魯禮樂文化的起源始于上古時期的伏羲氏,東夷族是中國最早發明樂器的民族,女媧發明了笙,庖犧氏用土燒成塤,由華胥、伏羲氏部落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曙光?!渡袝び碡暋份d:“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說明鄒魯地區早在夏代成立之前就有 “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等制作樂器的上等材料。春秋時期,“鄒人之子”孔子開創私學,教授弟子“六藝”,后孔子弟子編輯《禮記》,才有了后世對“禮樂”的傳承及發揚光大。戰國時代的莊子,在其《天下篇》中描述:“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边@個時期的鄒魯大地,已經是華夏禮樂文化的興盛者、引領者?!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有,公元前219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曾與魯諸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祭山川之事”。記載了秦始皇一統六國后到鄒魯地區來尋求“封禪”的祭禮,以安天下。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他在鄒魯地區體驗禮樂的盛況:“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
  中國傳統文化中,從殷商到周禮,鄒魯地區對這種儀禮進行了比較完好的文字保存及行為傳承,鄒魯雅樂一直在這個地區以“開筆禮”“成人禮”“鄉射禮”“婚禮”“祭禮”等各種禮儀中傳承,不斷被復制、傳播、記載下來。
  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禮樂文明占據了重要地位。在距今較遠的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制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和禮樂體系,通過禮樂的制作,對文化修養及倫理道德加以推廣,對社會秩序起到了維護作用。禮和樂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有序的社會政治文化制度。
  《禮記》中有篇長文,說道:“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币馑际牵簶菲鸬胶屯淖饔茫Y能起到區別的作用。和同使人們親近,區別使人們相互尊敬。樂超過限度會使人放縱,禮超過限度會使人們隔膜。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融合而儀表莊重,這就是禮樂的功用。
  鄒魯禮樂文化既是對鄒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是對其思想和精神的傳承,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東鄒城是孟子的故里,是鄒魯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最近幾年,鄒城市政府站在推廣孟子思想和傳承鄒魯文化的角度,與外界進行廣泛交流,加強合作。鄒魯禮樂團隸屬于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團隊以挖掘、整理、恢復古代鄒魯地區的禮樂文化為使命,以面向社會推廣傳統禮樂文化為目標,將古代禮儀規范普及化、親民化,讓民眾重新感受到傳統禮樂文化中蘊含于生命各個階段的精神震撼,起到禮儀教化的作用。
  二、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的嘗試
  小學課堂的教育對鄒魯禮樂文化具有傳承、選擇、整理和發展的作用。這種教育不是把古代禮儀簡單的復原,也不是把古樂純粹的還原,而是讓他們汲取鄒魯禮樂的精神,把禮樂精神融入到音樂教育當中去。
  鄒魯禮樂團在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首先,在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如:挑選生活中并不常見的“塤”,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現場樂器演奏,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器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鄒魯禮樂中樂器的魅力。通過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了相關詩詞歌賦及典故知識,讓學生體會到了鄒魯禮樂的博大精深;其次,鄒魯禮樂團重點打造“教子有方·游學鄒城”的文化旅游品牌,將復興的加冠禮、加笄禮、成人禮、鄉射禮,以及孟母教子文化劇目等多種禮樂傳承活動作為孟廟孟府景區常態化的演出項目。小學生是這些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活動中能真實體會到鄒魯禮樂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也對其繼承與弘揚產生著深遠影響。
  三、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的啟示
  (一)開展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的作用
  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通過結合媒體、教材、表演、欣賞的教學,在教學內容選擇上,要結合現實情況,選擇貼合學生興趣和生活的禮樂文化,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的舉措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當地的音樂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了音樂賞析能力,在培養高雅興趣愛好的同時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ǘ┼u魯禮樂文化教育即素質教育
  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對于學生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二字有非常大的幫助,身心修養也得到了提升,為我國建設和諧社會奠定了必要的文化基礎。
  (三)鄒魯禮樂文化教育即愛國精神教育
  通過對鄒魯禮樂文化細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學生對其他地方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主義精神及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加強。
 ?。ㄋ模┼u魯禮樂文化教育即弘揚教育
  通過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這一活動,使學生了解到自己本地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臺,并朝著更大更廣的空間而奮發圖強,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
 ?。ㄎ澹崿F鄒魯禮樂文化在小學傳承的途徑
  積極推進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活動,充分調動管理部門和演出團體的積極性,可以解決學校教學資源短缺的問題。從鄒魯禮樂團隊活動實施的效果來看,在封閉的學校教學環境中很難繼續開展下去,還必須要學校與社會之間進行有效合作。一是要請進來,即把鄒魯禮樂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專家及表演家請進校園,以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二是走出去,學校教師在課余時間深入民間,實地走訪,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學習鄒魯禮樂文化,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另外,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開設鄒魯禮樂文化興趣班,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接觸到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提高其興趣,為鄒魯禮樂文化的發展提供后備人才。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西方文化對我國的沖擊,傳統音樂文化在基礎教育中被人們所忽視。鄒魯禮樂文化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寶貴的非物質文化財富,其傳承和發揚方面存在的危機不容小視。開展鄒魯禮樂文化走進小學課堂活動,能使教師和學生理性地認識到鄒魯禮樂文化對于民族精神傳承和學生人文素養養成的重要性。在小學教育實施中應在保持鄒魯禮樂文化原有精髓的基礎上對其有所突破與創新,有效地推動鄒魯禮樂文化教育向前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項陽.將民間藝人請進大學的校園——新疆之行的感受與思考[J].中國音樂,1999(3):44-46.
  [2]甘紹成,楊明輝.將音樂類非遺項目引入中國傳統音樂教學體系的思考——兼談川音在非遺進課堂方面的嘗試[J].音樂探索,2015(3).
  [3]王瑩.山東鄒魯禮樂復興及其對當下音樂教育的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