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觀”為“聽”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巴甫洛夫曾說過:“觀察,觀察,再觀察?!笨梢娪^察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不言而喻。教育教學中,課堂實況下,聽評課反思時,到底該聽什么,觀什么,如何察,怎么記錄,有沒收獲……這些疑問毫無疑問困擾著許多青年教育教學工作者尤其新上崗者。本文在此也淺談一下筆者對課堂觀察的認識,以及課堂觀察地位和作用,最后將簡述筆者的課堂觀察觀,希冀能給有關研究課堂觀察的人員和還不了解課堂觀察的新教師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聽課  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認識  課堂觀察地位作用  課堂觀察觀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39-01
  1.課堂觀察的目的和意義
  課堂觀察的目的是為課堂教學評價提供過程性實證,通過研討找到針對性的對策,從而有效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課堂觀察是對最普通的傳統教研活動形式的一種改進,是聚焦課堂的重要形式,是深入研究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通過課堂觀察可以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還可以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課堂觀察的目的在于研究處理課堂教學中兩種變量之間的關系,即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業成績(過程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并可為評價學生和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一個動態的參數。
  2.課堂觀察的方法
  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常用的可操作的課堂觀察方法就是事先制定的課堂觀察量表,根據所觀察的任務和關注點設計自己需要的觀察表,分人分工去觀察不同點并作出記錄。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的方法,都要提前擬定觀察計劃或觀察提綱,對需要觀察的對象作好各方面真實的記錄,事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最終生成自己的評價和感受,或者寫出觀察報告。
  3.課堂觀察地位及其作用
  (1)課堂觀察地位
  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得教學實踐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用以收集學生課堂學習資料,分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與學的關系及其行為的基本途徑更是教師師范技能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名外語教師不管其教學能力有多強,教學理論水平有多高,若缺乏全面的外語課堂觀察技能,那么該外語教師的師范技能就是不完整的。
 ?。?)課堂觀察作用
  外語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活動,它在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有著其顯著的作用。第一,課堂觀察的本質:不是為了評價教學,把教師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為了研究教學,總結得失。教師們平等對話,展現智慧,思維碰撞,分享成功;第二,觀察者通過觀察別人的課堂來反思自己的課堂,從而提升教育理念,改進教學行為;第三,被觀察者受人指導,被人點拔,從而讓優點更優,讓缺點更少。因此課堂觀察讓教師智慧,促教師成功。通過外語課堂觀察技能的培養,教師可以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
  4.課堂觀察觀
  聽課,對上課教師而言,是展現自己教學觀念、教學個性、教學思路和教學經驗、教學智慧的平臺;對聽課教師而言,是學習、借鑒同行教師經驗和教訓的機會。作為教學研究的一種形式,聽課,不僅要注重“聽”,而且還要注重“看”,所以聽課更應為“觀課”才是。我認為對此有幾個常見的問題要處理好:其一,要注重聽什么與怎樣聽的問題。聽課是一種很專業化的腦力勞動,不僅需要聽、看,還需要記、思。觀察者應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求,要有所側重地將聽、看、記、思的內容有機靈活地結合起來。其二,多聽要大于多記。聽課時不必有言必錄,否則就成了教案副本了。聽課要多聽少記,主要記下教師的教學流程,重難點處理,觀察者自己對教學閃光點的點評感悟等等“精髓”就可以了。其三,聽課不是評課。新教師在聽課時的最佳角色應該是審美者而不是批評家,要多學習老教師的長處,閃光點,為我所用,還要用其不足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避免重蹈覆轍。其四,要具備分工合作團隊意識強烈,一個人的觀察畢竟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會忽視課堂關鍵點從而影響對整節課的有效評價和學習,這不論對被聽者和聽者都是不利的,正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運用到課堂觀察上強調的就是一團隊分工分任務的全面性和大局性。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以學為重”。
  本文從課堂觀察的目的意義、方法、地位及作用這幾個方面簡述了一下自己對課堂觀察這一課程的總體認識;讓筆者更加明白課堂觀察技能是教師的必備教學技能之一,必須牢固掌握其理論知識,而且要學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最后談了筆者自己淺顯的課堂觀察觀,但以后還會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不斷成長,不斷進步,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課堂觀察者,一位出色的英語教師。常記“以生為本,以學為重” “理論來源觀察,觀察滲透理論,實踐離不開理論,觀察,觀察,再觀察”。
  參考文獻:
  [1]陳如平.教師的課堂觀察技能及其培養[J].教學與管理 小學版,2004(8)
  [2]張惠英.淺談課堂觀察[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