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在中學課堂中的實施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學語文課堂上經典誦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學中采用經典誦讀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此外,通過經典誦讀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提高中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學課堂;語文教學;經典誦讀;實施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096-01
經典誦讀的教學模式順應當下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下,為學生選擇經典誦讀的文章,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對于強化學生文章理解力,體會國學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中學課堂中經典誦讀的實施還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該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
一、中學課堂經典誦讀存在的問題
?。ㄒ唬┙虒W目標不明確
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語文經典誦讀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從傳承中華文化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從而將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但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普遍將提高教學效率作為經典誦讀的目的,在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基礎下,很難發揮經典誦讀的有效性,因此嚴重影響了經典誦讀的順利開展。
?。ǘ┙虒W方式不恰當
在經典誦讀中存在教學方式不恰當的問題,表現為經典誦讀方式的隨意性,老師缺乏對學生有效的引導,不注重加強學生誦讀中對情感、節奏等的把握。這樣缺少統一要求的誦讀方式不利于其有效性的體現。此外,學生長期受該教學方式的影響,也會逐漸喪失誦讀的積極性,在情感上存在抵觸誦讀的心理。
二、促進經典誦讀實施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學生誦讀興趣
促進經典誦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首先需要加強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認識程度,讓學生了解誦讀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讓學生明白通過誦讀經典名著可以從中汲取優秀的文學知識,對于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個人氣質的提升。最后,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優秀的誦讀材料。
?。ǘ┰谛〗M合作中提高誦讀有效性
經典誦讀中小組合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于學生及時發表對誦讀文章的讀后情感,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可以提高自主誦讀的學習能力,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學生在誦讀詩詞時,可以體會其中的藝術美感,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老師可以將《離騷》《氓》《春江花月夜》等經典古詩詞布置到小組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誦讀練習,也可以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搜集有關作者的資料,如屈原寫的《離騷》,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歷,體會浪漫主義精神的韻味。學生還可以從詩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體會作者憂國憂民情感。這樣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誦讀文章,能幫助學生奠定文章誦讀的情感基調,從而逐步養成經典誦讀的好習慣。
?。ㄈ┖侠戆才耪b讀時間
經典誦讀的教學方式是穿插在整節語文課堂中的,目前中學語文經典誦讀在課堂上所占時間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學生誦讀時間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即便是學生在具備濃厚誦讀興趣基礎之下,沒有足夠的時間加以實施,也會逐漸磨滅學生的誦讀興趣,就像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說的一樣“誦讀需要具備兩個要素,第一是讀,而不是吟和唱;第二是有足夠練習的時間”。因此教學中老師需要合理安排誦讀時間,利用教材中現成的文章作為誦讀材料,從而保障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經典誦讀的有效性。
?。ㄋ模I造誦讀意境,體會文章情感
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老師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將經典誦讀的主動性留給學生。教學中老師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誦讀意境,注意少講精講,引導學生置身于文學經典中,體會誦讀的樂趣。如在誦讀《孔雀東南飛》時,老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文章呼應的背景音樂,也可以在誦讀前向學生講述當時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為學生設置誦讀的感情基調,利用背景故事來體會詩詞的情境。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占據重要的位置,在素質教育模式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提高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認識程度。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搜集文學性較高的誦讀文章。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認知程度,加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由此將學生整體的文學素養得到提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