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互”課堂研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三互”課堂研學模式是基于番禺區教育局“研學后教”理念提出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三互”課堂研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框架下,學生經歷“互研、互學、互評”的學習過程,在研學案的指導下開展自主與合作探究結合的綜合性學習,教師適宜點撥指引。這種模式轉變了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三互”課堂;研學模式;學習方式
  “三互”課堂研學模式是基于番禺區教育局“研學后教”理念提出的,“研學后教”是教學理念,而“三互”課堂研學是此理念下的具體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學科學習規律及所倡導的學習途徑,重點傳承過去對學科教學模式與方法的研究基礎,并加入“研學后教”的理念,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轉變教與學的方式,變師本為生本,變重教輕學為“研學后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
  “研學”主要是教師在深入研究課標、教材和學情、學法的基礎上,編寫引導學生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的“研學案”,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鉆研知識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昂蠼獭敝饕峭ㄟ^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生生互教,針對學生存留的困惑與發現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拓展和延伸,講到實處,點到關鍵,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把袑W后教”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一、“三互”課堂研學的含義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一般課堂結構是從教師的教學角度劃分為:復習、導入、新授、鞏固、提升、總結等。而在“三互”課堂研學模式中,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劃分成三個學習環節,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通過完成三個學習環節,取得學習成功。其“三互”是:互研(學生個人,學習小組,教師)——互學(學生、教師)——互評(教師、學生),又稱“三互學習法”。
  1.“互研”是學生按照研學案學習目標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特點進行獨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標示出來,以便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中提出問題。教師巡視作必要的個別指導,或學生之間相互指點,以不影響他人學習為前提。
  2.“互學”是利用小組里的學生凝聚在一起,對自主學習內容進行交流評議探究小結,或提出存在的問題并在小組內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然后在教師的點拔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學習能力。
  3.“互評”是學習小組的代表對學習內容在班上進行展示、點評,大家互幫互助,將自己不清楚的問題提出來,由其他組同學解答。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對學生展示評議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進行有效的點撥和引導,教師要把機會讓給學生,只是在關鍵處指導。同時教師要相機對本節課教學效果進行檢測,針對檢測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最后要在小組內進行本節課的學習評價。
  二、研學案是課堂學習的載體
  “互研”階段,是學生自主閱讀“研學案”及自主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研學案”是學生參與“三互學習法”課堂的學習文本。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材料就是一本書,或者是練習紙,研學案是新課堂模式下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文本。如果說教案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描述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那么研學案則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描述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研學案是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的操作指南,主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根本出發點,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作引導。
  研學案的閱讀主體是學生,教師編寫研學案必須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以學生為第一人稱,解決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的問題。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聽講,而是通過閱讀研學案,參照研學案的指引,通過自主學習或小組學習等方式解決問題,從而總結經驗,獲得知識。
  研學案的基本結構分為研學導航、研學過程、達標測試以及學習評價四大模塊。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小學一到六年級的學生,在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導致他們在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上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編寫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研學案。
  三、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學習
  傳統課堂學習中,課堂的學習過程是由教師預設的,學什么、學到哪、學習方向等全由教師掌控,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就是完全被教師的思想左右。在“三互”課堂研學模式中,學習過程是學生以解決學習問題為中心的“互學”過程。課堂學習的開始階段,學生通過閱讀研學案,對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路線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研學案中重點的部分就是研學問題。教師把本節學習內容通過幾個重點的研學問題展現,引導學生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就是圍繞要解決問題而展開“互學”活動。
 ?。ㄒ唬┭袑W問題的設計
  好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研學案必須尊重、信任學生,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學習內容,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顯現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教師在編寫研學案時,形式上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盡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認識水平,由淺入深,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研學問題也可以是課堂生成的,也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有研究價值的學習問題。
  (二)研學問題的解決
  “三互”課堂研學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把新的認知與原有的認知相融合,形成新的知識技能,完成自主建構的學習過程。研學案中的研學問題是大方向性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把它分解,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高年級的給予自由度大一點,難度大一點,低年級則適宜多一點指引,問題細化、具體一點。由問題引發思考,研學活動就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開展的,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該根據學情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形式的指導,如:查閱書本、畫圖、動手操作、自主完成、分工合作等,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的。
  四、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
  “三互”課堂研學的實施,改變了課堂原有的“生態系統”,學生不能依靠教師的“灌輸”而被動學習,只有主動求知,親自參與學習的各個過程,通過各種學習方式多渠道接收,才能有效地獲得知識,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ㄒ唬┆毩W習
  在“互研”階段,學生首先通過研學案的指引,完成自主學習的部分,帶有互相獨立的意思,對于有疑問的地方學生做好標記,或即時請教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進行指點。有自身的學習與思考作為基礎,學生才能在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小組學習
  小組學習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獨立學習后的小組交流,首先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并提出疑問,尋求幫助。二是小組合作共同解決某個問題,或者完成某個操作活動,此過程需要組內成員之間分工合作,要求每位組員都參與其中,各司其職。
  (三)集體學習
  各組匯報學習成果,并提出未解決的疑惑之處,由其他組的同學或教師協助解決,就是后教的作用。
 ?。ㄋ模┗訉W習
  互動是“三互”課堂最為顯著的特點,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佑袉蜗虻模纾航處煹膫鹘?,學生的匯報;也有雙向的,如:二人之間的對話、問答、質疑等。還有多向的,參與人員不局限于兩人,多用于集體討論、合作等過程。
  (五)多元評價
  傳統的課堂評價可能是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主,但在新課堂模式下,學生集評價與被評價于一身,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小組集體評價等,評價內容可以是學生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的成效,學習成果等。
  “研學后教”理念旨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三互”課堂研學模式則是踐行這個教學理念,在這個模式下,學生通過“互研、互學、互評”的學習過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叭ァ闭n堂研學模式為學生創建學習平臺,讓學生擁有更多主動權,有更多展現機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是學習掌握知識的方法與途徑,為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7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