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小班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語文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課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造現代化、使用化、進步化的課程體系,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學習能力的新場景。小班化的教學策略也加大了對于師資力量的要求,提高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方法的要求。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小學語文課堂小班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作為主體,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小學生活潑開朗,對周圍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與豐富的想象力,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當一次“小主人”,對于學生來說再開心不過了。這能夠讓小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更能夠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所以教師在課程設計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想方設法地圍繞教學主題設計一些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的小游戲、小活動。重點是在小班課程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這種參與是積極有效的。
?。ㄒ唬┯性捀艺f
小班化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的趨勢,小班化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在班級學員人數比較少的班集體中,使教師能夠照顧到家庭背景不同、知識掌握程度不同的每一個學生,從而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調動每一個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做到積極主動,有話敢說。
?。ǘ┯幸赡苜|
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每個家庭的教育背景不同,使每個孩子在學習中表現的狀態也不同,而攀比心理,使一些同學樂于積極表現自己,同時也使一些同學不善于表現自己,在學習中不敢提出疑問。小班化教學中,教師能近距離地觀察同學在學習中的表現,因材施教,激勵學困生,提高優等生,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質疑。
二、實施分組合作教學,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分組合作教學,學生在學習中不會有學習壓力,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嚴肅的,是管理者,因為個體化的差異,在一些學生心目中會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而分組合作讓性格、文化背景、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等客觀上存在差異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在沒有壓力、自由討論甚至爭論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團隊榮譽感。同時我們還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學習的中心,或者在桌椅的擺放上采取方形或者圓形的小組形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小組學習的氛圍當中。小班化教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對課堂上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通過在合作中,培養同學之間的感情,引導學生互相學習的意識。
同時要注意在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分組策略。按學生差異分組: 按照所了解的學生的智能差別以及學習態度、方法、先天因素、興趣愛好等差異,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按教學目標分組:根據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對總體教學流程有統一目標,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按教學方法分組:教學方法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其都得到相應提高,這樣既能保證完成學習目標,同時給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過程。由于學生數額的減少,教師不用擔心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可以準備一些課堂上的問題或者圍繞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后思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語文教材以及課后輔導書、課后讀物產生興趣。
語文閱讀材料,往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世界,教師應該善于發現語文課本中豐富的感情因素,應該善于運用不同的語境、適合的音樂、豐富多彩的畫面、不同的角色扮演等方法創造娛樂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及巧妙地運用課堂活動,啟發學生聯想,引導學生產生課本中的感情引起共鳴。如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成為小班課教學對于教師教學方法的考驗。
(一)學會自學
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輔導工具書以及聯系自身學習能力,將課文中感覺精彩或者有疑問的句子標注在書上,并且學會利用媒體網絡學會收集資料。課上自學:給予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自學時間,做到簡單的東西一學就會,并且能夠把課文讀對、讀通、讀好,讀不懂的地方讓學生主動思考。
(二)學會提問
提出質疑:對課本中不理解的字、詞、句子或者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提出的問題,同學提出的觀點提出質疑。提出疑問:圍繞課文內容,課文思想,提出疑問,帶著疑問解決問題。
?。ㄈW會討論
提高參與討論的能力,能夠積極主動地發言,思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吸取同伴有利的觀點并且改正自己的觀點。 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并且能夠在討論中能夠找到合理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ㄋ模W會具體的學習方法
如:怎樣記、算、說、寫等,在小班教學中教師能夠更好地針對學生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或者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摸索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ㄎ澹W會反思
會結合自己說的學習情況反思和總結,找出現階段學習上的不足,找出更好的學習方向。
四、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注重過程評價,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具有多元性、多樣性、針對性以及可選擇性。不僅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評價,更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提出評價,隨時給予學生激勵。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特定的激勵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在評價中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情況,尊重和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對于學困生,要運用表揚性評價,找到學生在學習中好的方面加以表揚,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熱情;對于中等生,要運用激發性評價,既要指明其不足的地方,也要指明其好的地方,使學生改正不足的方面,并且好的方面能夠做到更好;對于優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采用高標準嚴要求,提醒學生嚴謹謙虛,促使他們不斷進步。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一段文章,讓學生能夠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理解教師知道過程中的重點,也能督促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生中的優缺點,提高自我反思能力。鼓勵學生互評,“三人行,必有我師”讓學生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分析過程自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問題,好的方面一同進步,差的方面共同改進。
五、注重指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課堂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學生的討論情況,及時糾正學生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的偏頗,讓合作學習不偏離中心主題,同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不了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個別指點或者集體討論。讓所有同學在針對個別同學的問題進行討論發言,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過程,教師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且引導其解決問題,讓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思維。
六、結語
小班課教學的優點已經是無數實踐總結下來的,那么怎么在小學語文小班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是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針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自覺成為課程活動中的“小主人”,教師應做到“學生為本”,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能夠更好更快地學習語文課文中豐富的情感,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學。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教學點“小班化”教學模式實踐研究”GS[2018]GHB1948)成果。
(責任編輯 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