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起來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1世紀需要全面發展、學科專業素質拔尖的人才,這無疑對中學的教育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著傳統的初中學科教學方式和方法以及觀念需要革新。在本文中,筆者就新課改形勢下對中學教學方式作出新的要求,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就如何講究時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儲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3-0015
在語文教學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并能適當積極參與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積極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從而更好地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意識。筆者在研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從實踐角度獲得一點感悟。在此對于初中語文自主課堂教學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導入時留白——激發閱讀興趣
提起閱讀,多數學生都會認為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一堂課在教師的命令下讀短文,然后回答問題做練習題。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完全沒有被激發出來。在導入環節,教師不妨嘗試運用留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促使學生參與到思維活動中。每一堂閱讀課,在課堂開端,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幾個和閱讀內容相關,并且能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懸念的設置為學生留白,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貓》這篇課文時,課堂開始前,可以讓學生先講講自己家的貓的故事。接著提出問題:你家現在還養貓嗎?以后還會養貓嗎?學生會帶著這樣的留白陷入思考中。接著,教師再通過“有位作家,家里養過幾只貓后,卻再也不養貓了,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有歡樂也有悲傷”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讓學生領略文章大意,并初步感受作者養貓的情感。在懸念留白的驅動下,學生會自主探究,層層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形成自己的觀點。
二、德育滲透——扮演好多種角色
首先應把握好正確的師愛導向。因為正確的師愛是一門高尚的藝術,是教師發自內心地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待、贊賞的美好情感。一旦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切身體驗到成功或學習的樂趣,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會更自覺地投入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其次要扮演好多種角色。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位慈祥睿智的父親,有時是一位和藹細致的母親,有時是一位撥云見霧的智者,有時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有時是一位推心置腹的朋友,有時更是一位譜寫愛的合奏曲的總導演。因此,教師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樸實無華的作風及優良的職業素養外,還需要注重施愛的藝術。常言道:“嚴師出高徒”。對學生嚴格要求,要講究科學性,應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恒”,在教學中遵循學生不同年齡的發展規律,提出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和認知水平的要求,尊重學生人格,以平等真誠的態度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時機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就顯得極為重要。
三、注重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古語有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由此可見,讀書與閱歷同樣重要,忽視了讀書的重要性,就會束縛自身的思維發散,不利于自身對書本情感的產生。曾經有學者做過研究得出:朗讀可以誘發學生內心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是豐富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手段。而在美國,朗讀教學早已與讀寫教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朗讀教學提高的不僅是學生的朗讀水平與語文感知能力,它還能夠激發學生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當前的語文教材與傳統的教材不同,它更適合學生進行朗讀。學生能夠在朗讀初中語文教材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名族語言美的感悟,學生在豐富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積累更多優美的詞句,這些優美的詞句能夠用于平時的寫作以及語言表述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而學生通過大聲地朗讀教材、聲情并茂地朗讀教材,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由此可見,朗讀教學對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合作學習——眾人拾柴火焰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自學、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的知識獲取策略,而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脫離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出供學生思考、探究的問題,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在合作活動中學會“漁之技”“學之法”,即讓學生能學、會學。為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之前設計的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在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答疑解惑,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從而集中集體的智慧,共同感知語文中深刻的思想內涵。以《愚公移山》一文為例進行分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如果單靠教師的“三寸之舌”來對愚公精神進行解讀,那么學生的理解是無法深入的。此時,教師則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力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愚公精神,讓各小組分別從愚公的有毅力、堅忍不拔等角度進行分析。
五、接地氣——引導學生走近生活,學會觀察
寫作離不開觀察,觀察就是在生活中汲取營養,在生活中獲得寫作的素材。在觀察中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事物、增長知識,這些有利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大自然、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也是寫作的資源,可以在這里找到語文學習中所適合的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在多角度的觀察中,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熱愛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會積累,學會思考生活,體會到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惡,對生活的點點滴滴形成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并將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用自己的筆寫下來,表達出自己的所思和所想。在日積月累中,腦子里的“貨”也會越來越多。有了觀察就會有寫作的素材,也就能夠寫出深刻雋永的文章。
六、競爭意識——正確引導學生競爭 正值朝氣蓬勃、青春年少的中學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強烈的求知欲和競爭意識?;诖耍诮虒W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自主性,可經常有意地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競爭的機會。在班級創設語文擂臺,學生將其設計的富有個性和特色的板報張貼于板報墻。學生可以仿照《青蘋果樂園》的特色與風格,將其板報內容取名為《初露小鋒芒》,它在謙虛之中顯其鋒芒,體現了中學生的個性與特點??蓪ā⒐旁?、演講和寫作等欄目都納入板報之中,然后每天課前兩分鐘演講,每次的寫作以及每天的書法都進行定期的評比,每次評比都設置若干優秀名額,每次優秀都進行累計,到期末時評選出獲得優秀數目最多的學生,并給予表揚與獎勵。
七、與時代接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去主動學習。反之,缺乏興趣,他們就不愿學習,極易產生厭學情緒。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始終占據著主體位置,往往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學習不能產生絲毫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它集聲、文、圖、像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的特點,能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苦學為樂學。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語文課堂引入新的境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海燕》時,為了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教師可在介紹背景的同時播放視頻課件:在蒼茫的大海上,雷聲轟響,閃電蜿蜒游動,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飛翔,越飛越高。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無聲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就能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使他們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的狀態,進而積極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育思想的創新是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也是實施教學方式創新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自身的觀念發生轉變,對新時期的教學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后,才能夠使語文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才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積極自主地進行思維創新,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廣西浦北縣官垌鎮官垌中學 535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