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問題的分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論述,就企業融資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實踐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問題;分析研究
1.中小企業融資概述
1.1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認識
在資本市場上融通資金的行為稱為融資。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企業為了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在資本市場融通資金的行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補充資金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企業的經營過程一般來說都必須經過產品生產及銷售階段、建立品牌階段和開展資本營運等階段。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與外部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協作,在各個方面都逐漸走向規范化,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對融資問題有了重要的認識,在籌集資金提高融資能力方面普遍得到了管理層的重視。
1.2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
融資過程比較靈活,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活躍,為資本市場增添了新鮮血液,促進了資本市場的自由競爭;中小企業有比較強的服務意識,視客戶為上帝,能夠及時向市場提供優質產品,融資方式靈活多樣;有些中小企業財務實力不強,融資能力相對偏弱。
2.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2.1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弱
根據調查,目前國內九成中小企業得不到銀行的信貸支持,銀行的全部短期存款中,中小企業累計存款數只占20%,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弱。目前中小企業的存量約5萬億,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企業僅占1%。由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資金,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籌資比較困難,他們就選擇了不具有法律保障的民間借貸市場籌措資金,有的地區民間借貸出現了比較繁榮的景象。民間借貸利率高,借款運作成本比較高,中小企業采用民間借貸方式融資與從銀行貸款融資比較會失去成本競爭優勢,大多數企業采用企業自身信用作為擔保,財務風險非常大,不利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可持續性發展。
2.2我國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相關法律不夠健全
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法規比較少,目前只有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涉及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這部法律只對中小企業在融資行為方面起到一定的領導作用。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融資困難方面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相應的優惠扶持方面的具體法規作為規范性的指引。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一般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這兩種融資方式中都存在制度方面的不足。就資本市場來說有效監管缺乏,直接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受到限制。企業私募股權的界定沒有相應的法規約束,導致在具體操作方面出現偏差。在企業的間接融資方面信用貸款缺乏明確的法規條款約束,企業出現了借款糾紛時沒有辦法通過法律程序進行妥善解決,使得企業的融資效率大大降低。在民間借貸方面我國法律還處在空白階段,導致民間借貸出現了混亂局面。
2.3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的問題
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比較小,自身財務實力弱,采用銀行借款方式籌集資金比較困難,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證券融資由于不具備發行證券的資格,想在資本市場獲得籌資機會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中小企業是依靠內源性融資方式或者是通過民間借貸方式籌集資金,行政區域在融資過程中可供選擇的融資渠道比較狹窄,選擇性比較少,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資金來源嚴重不足。中小企業通過外源性融資據統計資料顯示僅占所需資金的30%,企業所需的發展資金依靠企業自身提供,企業的外源性資金的籌資渠道還是以民間借貸市場為主。中小企業在外源性籌資中大多數是選擇銀行這一融資渠道,而銀行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小,經營風險大,貸款的安全性差,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種類一般是短期貸款,中小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沒有資金安排長期投資項目,這樣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通過長期經營獲取盈利的可能性。
3.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對策
3.1完善中小企業管理制度
中小企業必須加強自身制度建設,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創造價值的能力,增強財務實力,抵御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的資金管理和資金的運營效率,通過自身內部制度建設,增強了財務實力,取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和認可,得到更多的融資機會。加強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實行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通過提升企業的信用等級,更好地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機會,努力降低籌資成本。中小企業取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后,應該嚴格執行借款合同的各項條款規定合理使用借款資金,保持企業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心目中的良好的信用形象,保持與銀行間的良好的信用關系,為今后順利獲得貸款創造好的環境。中小企業加強內部員工管理,經常進行職業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員工的責任感,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提高中小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和地位,為企業在發展中順利融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創建中小企業融資的外部環境
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為行政區域創建融資的外部環境。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法規方面應該對每一位參與融資的借款者規范借款合同,明確權利和義務,通過政府法規處理融資糾紛,進一步約束中小企業融資的行為,正確引導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活動。各級地方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出臺地方性法規,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好的條件。加強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制度,規范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盡量避免企業的違法行為的發生。各地方政府部門制定扶持發展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優惠,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企業的各項費用,讓中小企業有更大的盈利空間,扶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保護中小企業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政府部門通過建立中小企業專用征信信息平臺,實時監控企業的信用狀況,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制度。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中小企業征信系統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財務實力,及時審查中小企業的借款申請,按銀行貸款審批標準及時審批,滿足中小企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保障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轉和長期發展需要,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提供資金支持。 3.3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和工具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狹窄,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借款是比較困難的,采用發行證券在資本市場融資又沒有資格,多數企業通過民間借貸渠道融資。目前對于民間借貸政府部門沒有統一明確的法規制度進行管理,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民間借貸資金融資活動,建立多渠道融資平臺和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正確引導中小企業進行規范化的融資行為,為中小企業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互聯網系統創新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和融資工具,制定自動分析管理系統,在網絡平臺上使借貸雙方進行溝通,科學評價企業的信用等級,資金供給者通過網絡平臺選擇經營穩定、財務風險低、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通過進一步審查,向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通過這種方式企業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增強獲利能力。創新融資工具,適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加強網絡融資的監管力度,政府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保證網絡融資的合法性、效率性、可操作性。中小企業融資有法可依,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融資方式和融資工具進一步創新,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好的外部融資環境。
3.4加強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增加現金流入量
企業通過加強應收賬款的數據管理來直接反映其生產經營銷售規模、企業價值創造和財務狀況等方面的相關信息,應收賬款的管理與企業的發展有直接關系。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近幾年來有增長的趨勢,對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帶來了不利影響,降低了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使企業經營出現舉步維艱的狀況,一些企業甚至走向破產邊沿。加強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中小企業應該探索出管控應收賬款,降低應收賬款占用資金,避免發生壞賬損失的好方法。政府層面制定預防應收賬款風險防范、通過合法手段追收拖欠賬款、調查取證等方面的法規制度,以法律手段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小企業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對客戶要進行嚴格的信用標準評價,對客戶信用進行評級,挑選優質客戶,采用商業信用銷售方式,對信用不良的客戶嚴格賒銷標準。對發生的應收賬款應該加強管理,采用賬齡分析法控制應收賬款的收款速度,及時收回應收賬款。
參考文獻:
[1]王衛國.淺析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問題[J].企業管理與改革,2017(04)
[2]章涵芝.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