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教育植入農村高中英語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為普通的農村高中學校,我們的學生和城市高中學校的學生相比,英語水平較差、基礎相對更加薄弱,他們學習英語就是簡單地為了通過考試,而在實踐中并不能靈活運用英語去交流和表達,“啞巴式英語”現象比較普遍。學習過程中沒有激情,我們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對他們而言也沒有太大意義。但作為學習的主角,他們的主體地位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得到充分體現、潛力要得到充分發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更細致地去研究問題的所在并采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去來鏈接學生的內心,發覺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主動且大膽地表達自己。
一、農村高中英語學習的弱點
?。ㄒ唬膶W生角度看問題
1.基礎相對薄弱
在農村地區,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差,接觸英語的機會較少,周圍環境實用英語的機會也很少。詞匯量太少、句子成分、句子結構幾乎一竅不通,語法知識也是極其匱乏,有的同學甚至連最基礎的音標知識都不會,由此導致他們在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能力差。
2.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太差
由于處在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很多學生還是習慣于接受傳統的教育方式 ,圍著老師的“教”轉,缺乏自己思考的過程,也不能總結出日常學習的規律知識。不知道學習的基本有效方法--- 預習、復習、總結。再加上他們的基礎薄弱,幾乎完全失去對應于的學習興趣。
3.缺乏朗讀和背誦
相對于城市學生,農村學生比較內斂,公共場合不愛說,這也成為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障礙,平時沒有朗讀和閱讀的習慣,沒有語感,從而導致他們使用英語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中式英語”,生搬硬套,不能按照英語的習慣來表述,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寫作這一項---詞匯搭配混亂、語法誤用等等。
4.學生被動學習
地處農村地方,教師觀念和學生觀念相對比較傳統,教師習慣了“教”,學生習慣了“聽”,為完成教學任務,一堂英語課下來,感覺老師在演“獨角戲”,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潛力沒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能力沒能得到培養。
5.作業應付現象
不論是城市校學生還是農村校學生,作業,是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檢測手段,也是學校教育最常見最有效的一種方式。英語區別于其他科目,尤其是對農村學生來講,本身不感興趣,基礎弱,詞匯積累太少,老師布置的課下作業,好多同學都是簡單的填上A、B、C、D答案,根本不看題目是什么,不知道內容是什么,完全為了交作業而交作業,長此以往,成績差距越來越大,對英語學習失去耐心信心。
?。ǘ某醺咧兄R廣度和深度解析
1. 初高中英語知識能力要求的轉換不到位
隨著《新課改》的執行與深入,對初中學生英語的要求要達到五級水平,教材內容也是貼近生活,學生們很容易理解、接受并運用,相對于高中英語,初中對語法、句子結構的要求相對低一些;而高中英語對象和省的要求達到八級,教材的內容涉及了語文、科技、化學、物理、政治、地理、音樂、美術、文化等國內外各個領域,詞匯量的增加,閱讀材料難度的增大,對句子語法和結構的要求的提高等,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擾。
2.高中英語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
高中英語學習內容和范圍之廣,對于農村高中學生來講,困難又增加了很多。他們地處偏遠,自身知識的積累匱乏,外界信息的閉塞,了解不及時,對高中英語的學習增加了陌生感,導致他們對知識的接受速度又減慢了。
二、靈魂教育植入英語學習
1.教育要觸及靈魂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是要觸及人的靈魂的,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彼贿^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留給年輕一代,是他們自由的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
然而,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真正的教育是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要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即親自實踐、發現并解決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思考、探究、合作等,把學生的內在潛力發掘出來,能力得到發揮,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教育也是一個長而慢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具有獨特性,包括身體、心理等,同時也是復雜的混合體,因此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我們作為一線教師,要盡力做為學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機會,讓他們盡情發揮并展現自己。
作為一名農村英語教師,深知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及不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更應適當增加一些熱身活動及游戲,激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
2.不要追隨我,要追隨你自己
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習慣了“聽”,被動接受,老師也習慣性的“講”“自導自演”,但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們老師在旁引導,即:把學生們引入到自我學習的道路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自我學習、成長,與此同時,我們老師還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以同一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
身為一名一線農村老師,我也要不斷進修學習,給自己充電,隨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式,然后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挖掘潛力,總結出適合自身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為此,我對我的學生常說“不要追隨我,要追隨你自己”。這是一個過程,或許時間會長,也或許有困難,但是,只要堅持,定會成功,很多學生也會由此取得很大進步的。
“辦有靈魂的教育,育有靈魂的人”,是我們教育的使命。 因此,我們教師要時刻關注、找到、采用有效的觸動他們內心的方式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主動去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切切實實達到教育的目的,也為他們適應多元化世界的發展要求積蓄能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