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分享閱讀策略的建構與實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分享閱讀是指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開展讀者之間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梢越嬈饘⒎窒黹喿x具體化、生活化、形象化、情境化的策略,并積極實施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淀文化底蘊,提升書香氣質,促進學生、家長、教師自主閱讀和分享交流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 分享閱讀;策略;建構;實施
分享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享受生活、感受愛的過程。通過分享閱讀,大家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帶給閱讀者歡喜、智慧、希望、熱情和勇氣。下面,筆者就結合本校課題研究實踐,談談小學高年級分享閱讀策略的建構與實施。
一、分享閱讀具體化,讓閱讀更有尺度
現代信息社會,閱讀能力被稱為“學習的基礎,教育的靈魂”。其中,分享閱讀(shared-bookreading)被證明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這一方法基本都在幼兒時期的家庭中實踐,而進入小學,尤其是高年級后,大部分孩子的分享閱讀習慣一切又回到起點。這時,我們就需要將分享閱讀具體化,讓閱讀更有衡量的尺度。
1.定閱讀時間
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保證。學生在校閱讀時間畢竟是短暫的,因為有很多的課程和學習任務需要完成,最好的閱讀時間是在家里,爸爸媽媽也是他們閱讀時的最好伙伴。其次,我們可以合理調整學校作息時間,設立每天15分鐘的午間閱讀時段,鼓勵學生自由閱讀、分享閱讀,營造一個人人好讀書、讀好書的氛圍,從而充分認識讀書的好。
2.定閱讀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閱讀具有盲目性。因此,我們需要給他們一個方向,給他們一個大概的范圍。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側重推薦給高年級學生的讀物有:《稻草人》《青銅葵花》《中華經典誦讀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讀者》《紅樓夢》(少兒版)等,并要求他們:五本精讀,十本略讀,以中篇小說和詩歌散文為主,長篇小說為輔,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3.定分享內容
分享閱讀指導強調的就是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這個建構的過程,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一個框架,確定跟大家分享的內容。為此,我們可以設立分享閱讀記錄卡,內容包括:書名、作者、喜好指數、內容簡介、好詞好句、精彩片段、閱讀感想等幾個方面。
二、分享閱讀生活化,讓閱讀更有溫度
感悟文本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因此,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開展分享閱讀的時候,必須引導學生將其與生活這個大舞臺相鏈接,將分享閱讀生活化,在活動中享受生活、感受愛,讓閱讀更有溫度。
1.親子閱讀
筆者認為:分享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享受愛、感受愛的過程。在家庭中,每晚由父母輪流與孩子共讀書,交流對讀本的看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它就好像一扇進入兒童世界的窗戶,讓孩子、家長、老師有機會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分享書本帶給閱讀者的歡喜、智慧、希望、熱情和勇氣,讓閱讀更有溫度。
2.惠群“悅”讀
這是一個專為分享閱讀開辟的宣傳欄。在這里,學生每天可以讀到多樣的報紙,了解最新的時事,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分享同學的閱讀感受。我們可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分享閱讀,每天“悅”讀就在身邊、就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里,感受到分享閱讀帶給我們的溫暖。
3.自由閱讀
正如朱光潛在《談讀書》中所講:“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趣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庇纱丝梢?,自由閱讀的好處在于使讀書成為生活中的樂事,對于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使閱讀保持較好的溫度。
三、分享閱讀形象化,讓閱讀更有深度
讀者個人經驗不同,在頭腦中想象出的、產生的畫面也不同。因此,在開展分享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閱讀內容形象化,讓閱讀更有深度。
1.作品賞析
小學語文中的文學作品比重加大,科學引導學生鑒賞這些作品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課文《童年的朋友》時,我們可以圍繞高爾基的作品《童年》開展主題閱讀,舉行一次作品賞析活動,引導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創新,與教師一起探討質疑;教師梳理相關知識,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認識更加形象化,并升華內化為文學素質,讓他們的閱讀更有深度。
2.閱讀沙龍
分享閱讀沙龍不應是傳統的講座模式,而應該是鼓勵更多的讀者熱愛閱讀,享受讀書的樂趣。例如,我們可以圍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展開討論,分享自身的閱讀習慣和方法,讓讀者們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閱讀一本書。
四、分享閱讀情境化,讓閱讀更有高度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教學中的情境要能與學生學習內容建構的內部知識體系產生有利遷移。因此,我們在開展分享閱讀活動時也應盡可能將它情境化,讓閱讀更有高度。
1.朗誦欣賞、分享會
分享閱讀過程中,有助于培養讀者的興趣與愛好,在朗讀、朗誦、朗誦表演藝術的遞進過程中尋找方法,不斷提升自己。例如,中央電視臺的《電視詩歌散文》欄目就是我在舉辦朗誦欣賞會時常用的一個資源。在節目的音樂、畫面里,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跟著朗誦者的聲音,走進作者的創作世界里,感受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的閱讀和情感得到升華。
2.經典詠流傳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提高審美修養,能夠認識生活中的美、表達生活中的美。在這一方面,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欄目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經典古詩詞并不只是配上古琴才能吟唱,它其實也可以變成搖滾歌曲,被大家流行。就如鳳凰傳奇演繹李白的一首《將進酒》,一夜之間傳遍神州大地。除了讓大家一下子記住了這首詩,同時也感悟到了詩人李白的熱情豪放、滿腔熱血和創作時的矛盾心情。通過這種載歌載舞、聲情并茂的作品再現、分享閱讀,我們的古詩詞閱讀也就更有個性化、更有高度。
總之,在開展分享閱讀時,我們可以積極建構起具體化、生活化、形象化、情境化的策略,并積極加以實施運用,這樣有助于我們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積淀文化底蘊,提升書香氣質,促進學生、家長、教師自主閱讀和分享交流能力的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