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的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文是小學課程中比較基礎的學科,但因其涉及到的知識面廣,要求學生的基礎素養高,所以許多語文教師在平時交流時都覺得語文課好上但上好難,那么如何能夠上好語文課,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更加高效有效,我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工作經驗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熟悉教材的編排特點
一套教材中的課解設置都有各自的特點,每一單元圍繞什么樣的主題展開,重點訓練學生掌握哪些技能,學會哪些方法,教師在上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準備教學設計時才能更好的理清思路,明確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學素材,教具、學具,這樣課堂教學時才有底氣,環節也會更加緊湊清晰,學生學得也會輕松愉悅,課堂效果自然高效。
二、從學生出發,以趣促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而學生又存在著個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熟悉所教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結合學情,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達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此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創設情境,更不能毫無生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語文《我愛大海》時,我課前搜集了許多大海的圖片,因為我所在學校在農村,這里的孩子多數沒有親眼目睹過大海的容顏,如果沒有這些圖片,學生從文本中很難感受到大海每個時段的特點。記得那節課,我將圖片剛剛出示,學生就發出了一陣陣驚呼,他們一下子被眼前美輪美奐的景象感染了,再加上課前充分的預習,學生那節課學得興趣盎然,效果十分好。
三、巧設問題,節時省力
有效的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心思考,一節語文課如果被無關痛癢的問題填滿,學生對文本閱讀、理解的時間就會減少,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很難充分發揮出來,清楚的記得我在執教《三峽之秋》一課時,由于之前沒有做好課前問題的設計,上課時我結合課文內容按照“問答式”的方式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結果學生開始還十分配合,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漸漸的學生失去了興趣,而有的已經有了厭煩的神情,課堂變得異常沉悶。我也感到十分尷尬,課后我及時反思這節課的失敗之處,感到學生對課文內容十分喜歡,為什么最后沉默了,就是因為這節課,我的問題太多了。于是我靜下心來認真思索,把“三峽之秋有什么特點?”作為這節課的中心問題,然后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設計,再上這節課時學生剛開始沒有舉手回答,我就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在小組中碰撞出了火花,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在最后匯報時讓我驚訝,不但把文章的脈絡里整理了出來,還有的小組總結了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并概括為:抓特點、按順序、用修辭、表真情。整堂課下來,我只是發揮了引導組織的作用,課堂還給了學生,他們不但學到了屬于自己的知識,而且多年回想起來依然會津津樂道,難以忘懷。
四、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學生能力
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還需教師有過硬的業務素養,所以教學之余我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需求,這也給新時代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跟上時代節拍,2013年度開始我參加了“國培計劃”的網絡研修,學習過程中我積極參與研討,發表自己的見解,幾年下來我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語文的課堂教學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導——三讀——一寫”的教學模式,如今我所任教的年級語文成績始終名列全鄉同年組前茅。
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課下主動完成作業并認真檢查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會更有效。
總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潛心鉆研,結合文本內容,做好課前準備、課上的情境創設、課后的認真反思,只有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熟練運用課堂教學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ê邶埥〈髴c市肇源縣民意鄉中心校 黑龍江大慶 1665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