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班幼兒籃球情境化教學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籃球運動是大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將情境教學法與大班籃球教學有機結合,創設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教學情境,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優化籃球教學,提高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大班籃球教學中依據現實生活、運用經典故事和仿生物形態動作創設教學情境,還可以將競爭意識融入教學情境。
  【關鍵詞】大班幼兒;籃球;情境化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和模擬真實情境,從而加深記憶和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將情境式教學法融入到大班籃球學習中,能激發幼兒不斷探索,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將幼兒帶入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同時還可一改單調、重復的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一、根據現實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贝蟀嘤變夯顫姾脛?、思維活躍,但重復動作技能的練習會使他們易于疲勞,產生厭煩情緒,以致經常出現教師難以實施教學的現象。把籃球活動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創設的情境貼近真實,密切聯系生活,讓他們帶著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進行游戲,在入景動情中促進各項教學目標的達成。
  球性練習也叫控制球能力的練習,是結合各種持球技術動作的特點進行的專門性練習,以熟悉球的性能、增強手對球的感應能力和控制支配能力。球性練習是讓幼兒學會運用手指、手腕力量控制籃球,為之后的高、低運球、左右手交替運球、傳球、投籃等動作打下基礎。為此,筆者創設了“去小猴家做湯圓”這一情境,幼兒將手上的球想像成一輛汽車,在地上推著球按照教師的指示“開車”,紅燈停,綠燈行,遇到行人就拍打球并發出“叭叭叭”的聲音以提示行人。到了小猴家,要按門鈴(撥球),并一起搓湯圓(搓球)、煮湯圓(低運球)。通過這一系列的練習,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練習了球性,為下一步的課程做好鋪墊。
  在“中低運球”中,創設“坐電梯”這一情境,在地上用繩子圍成一個正方形當“電梯”,幼兒抱球坐電梯,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樓層高度,當教師說“出來運球”,他們就立刻向前一步,走出電梯,馬上運球,看誰反應快,為了避免幼兒反復游戲而產生厭倦情緒,并培養自我覺錯、自我糾錯的良好學習品質,繼續創設“電梯壞了”這一情境,增加練習的時間。并用語言引導:“現在電梯壞了,我們要繼續練習,你們的動作越標準,修理員就能越快地修好它?!边@些情境的創設,為單調枯燥、重復機械的練習注入了好玩的元素,更能激勵幼兒在練習中調整自己的動作,力求達到標準,化被動為主動學習。
  二、運用經典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大班幼兒心理上的發展相對小、中班幼兒來說比較成熟,只需要創設一個氛圍,他們根據這一氛圍和教師的語言提示,就可以很投入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來。
  三步上籃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一個技能,必須通過循序漸進、大量重復的練習才能掌握。筆者將幼兒熟悉的童話故事《灰姑娘》進行改編,小朋友就是故事里的“小仙女”,要幫助“灰姑娘”找到所需的東西去參加舞會。他們通過找禮服(急停持球)——找水晶鞋(練習上籃步法)——找南瓜車(連貫的上籃動作)這一故事主線,學會了特定的籃球技能后才能幫助“灰姑娘”得到相應的東西,挑戰性的情境讓他們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激情,以極大的興致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有了這一主線的支持,就會產生內在的驅動力,對活動始終保持激情。運用經典的故事創設情境,避免了教師用大量的語言去進行講述、組織,他們能更快的代入角色,對情境的理解更加清晰、明了。
  三、運用仿生物形態動作創設教學情境
  運用仿生物形態動作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動作,能達到入景動情、寓教于樂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大班側滑步防守動作時,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側滑步,設置了“小螃蟹守護家園”的情境,先讓他們學習側滑步:要求四肢充分展開到位,橫向移動,就像一只小螃蟹一樣,訓練其防守動作與意識。當他們掌握了側滑步后,加入“章魚怪破壞家園”的情境,教師及部分幼兒扮演“章魚”帶著“炸彈”(運球)闖關,扮演“螃蟹”的幼兒待“章魚”來到時運用側滑步防守,并將入侵者趕走。
  在練習“掃球防守”時,讓幼兒扮螃蟹怪,兩腳打開,下蹲一點,兩只大鉗子舉起來,看到對方的球在面前,就把一只鉗子放低到與球一樣高,橫掃過去,盡量將對方的球打掉,成功防守。
  四、將競爭意識融入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加入競爭性的情境教學,可以讓幼兒在籃球運動的開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意識、能力及規則意識,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一些形象可愛、角色性格鮮明的卡通形象對幼兒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將這些角色引入到競爭性的情境教學中來,讓他們通過角色扮演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增加刺激性,更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比如游戲“光頭強砍樹”,將幼兒分成“光頭強”“熊大、熊二”兩組,用雪糕桶設置森林情境。先要求“光頭強”組在規定的時間內一邊低運球一邊砍樹(把雪糕桶推倒),再要求“熊大、熊二”組一邊低運球一邊把砍掉的樹重新種上(扶起雪糕桶),看哪組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兩種技能相對而言,“砍樹”比“種樹”簡單,可以在比賽的過程中互換角色,讓幼兒都有機會練習不一樣的技能。當他們對兩種技能都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就同時進行比賽,“光頭強”組負責“砍樹”,“熊大、熊二”組負責“種樹”,這邊的樹“砍掉”了,立刻就有人把它扶起來,幼兒樂此不疲地加入到這場沒有輸贏的比賽中,勝負不再是重要的,只有參與游戲的快樂縈繞在他們的身邊。
  通過這些情境練習,幼兒的籃球基本技能得到提升,防守的意識在幼兒的腦中形成,而且對幼兒形成上下、前后、高低、遠近、大小、長短、先后、快慢、輕重等時空和運動知覺大有裨益,為以后的實戰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悅.情境教學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J].學術研究,2015(2):220-221.
  [2]教育部.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李亮.球性練習在高職籃球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內江科技,2009(8):170.
  [4]曾志,陳婕,曾偉.幼兒小籃球運動的開展分析與實踐路徑闡述[J].運動,2017(9):83-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3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