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紅塔區森林資源管護體系的建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加強地方公益林保護和維護生態安全,依據中共玉溪市委辦公室以及玉溪市林業局、玉溪市財政局相關文件,秉持“生態優先、嚴格保護、分級管理、科學經營、合理利用”的原則,淺談紅塔區森林資源管護體系的建立相關內容。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護體系;紅塔區
1紅塔區森林資源現狀
紅塔區隸屬玉溪市,地處滇中腹地,東與江川區相連,東南與通海縣毗鄰,西南與峨山縣交界,北與昆明市晉寧縣接壤。全區東西長64.3km,南北寬38.6km,國土總面積949.24km2,距省會昆明市88km。全區為中亞熱帶半濕潤冷冬高原季風氣候,具有冬暖夏涼、夏秋多雨、雨熱同季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6.5℃,全年日照時數為2394.7h,日照率為54.0%。多年平均霜期88d,全年降雨101d,降雨量886.5mm,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為植被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基礎要素。根據2016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資料,全區總土地面積94924hm2,其中,林地面積62647.33hm2,占全區總面積的66.00%,非林地面積32276.67hm2,占34.00%。
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森林玉溪”建設進程,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切實做好市級公益林的保護與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運轉,管護效果達到要求,從而推進森林分類經營的進一步深入,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真正使市級公益林形成高效、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使其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目標,紅塔區根據《中共玉溪市委辦公室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建立市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玉辦發[2016]54號)的具體要求,積極開展市級公益林實施方案編制工作,以其建立符合紅塔區當地森林資源管護的體系,更好地服務當地森林資源。
2森林管護體系建立
2.1搭建組織、細分管理
紅塔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紅塔區成立了以區林業局局長為組長,下設包括政府辦、發改委、工信、住建、環保等多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和指導全區市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及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對于下轄的各鄉級單位,分別依據當地的自身情況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明確其目標和職責,并制定公益林管理辦法,嚴明獎懲的管護組織形式。
2.2分級管護
對于納入市級公益林生態補償的林地權屬有國有和集體,市級公益林管護形式根據紅塔區林業局、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各鄉(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林業站、涉及村委會相關領導意見,紅塔區市級公益林管護形式采取聘用專職護林員統一管護(專業管護)。集體部分的具體管護方案由村委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經村民大會通過,并經鄉(街道)政府審核簽署意見后報區林業局備案。國有部分的管護方案由紅塔山自然保護區制定。
2.3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2.3.1層層管理、分級負責。區林業局對全區市級公益林管護項目進行管理;各(街道)林業站、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對本區域內的市級公益林管護效果負責,村委會對本村的市級公益林管護負責。
2.3.2區域劃分、任用人才。村集體所有的市級公益林,以行政村為單位,根據市級公益林的分布、權屬界線、交通條件、管護的難易程度等情況,劃分管護責任區,確定責任區面積、補助標準,并張榜公示,公開競聘護林員進行管護,簽訂管護合同。
2.3.3確定合理管護標準。認真落實下達任務。結合各地的實際及管護的難易程度,劃定不同的管護標準,對公益林地塊較為集中,交通不便,村寨少,人口較稀,易于管護的村寨,管護責任區面積可適當放大;對管護難度較大的村寨,管護責任區面積可適當放小,原則上1個責任區1名管護員,簽訂統一管護合同。
2.3.4層層落實管護責任制。管護經營責任人確定后,要簽訂管護經營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義務、權利,把管護經營任務、管護經營責任落實到山頭、地頭、人頭。
2.3.5制定相關制度。根據《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辦法》、《玉溪市市級生態效益補償補償資金管理辦法》,《玉溪市紅塔區森林資源統一管護方案》,市、區、鄉(街道)目標責任狀、《區級公益林管護合同(A)》、《紅塔區森林資源統一管護合同書》的有關規定,制定管護細則、護林人員巡山記錄出勤制度、人員考核與獎懲等制度。
2.4制定管護措施
2.4.1加強地區宣傳。加強宣傳教育,爭取全社會的廣泛支持。通過印發市級公益林補償政策和林業法律、法規和粘貼標語,利用電視、電臺廣播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使市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意識深入人心,廣泛爭取廣大群眾支持,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為市級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各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全面加強市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的領導。堅持把建立和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制度納入林業建設發展目標責任制,通過層層簽訂責任狀,將責任真正落實到人。
2.4.2合理利用經費,科學化管理。依據相關經費管理辦法對于不同地區經費實施不同管理制度,市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由市財政預算安排,區、鄉(街道)財政和林業部門因開展市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而發生的管理經費,由區級財政預算另行安排。此外,在經費允許情況下,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現代化科學管理。建立紅塔區市級公益林管護質量監測與評估體系,應用常規技術與高新技術相結合,調查、收集、全縣生態系統的類型、分布、面積和生長狀況等信息,構建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統。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全縣生態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和預警系統;為全區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發展,建立森林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提供技術支持。對于市級公益林管護檔案管理體制,做到統一技術標準、專人負責、分級管理、及時修訂、分年度整理保存,并根據資源變化情況及時準確地增添檔案中的資源數據。在全區范圍內積極引進推廣森林管護的成功經驗和管理模式,對管理人員、管護人員定期進行政策、業務技能、行政執法等方面的培訓。
2.4.3政府支持,加強監督保障。為了充分落實森林管護體系,玉溪市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各實施單位要認真執行該辦法,確保補償地塊符合要求,補償資金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對補償資金的使用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資金使用違規違紀問題的責任追究制度。要制定管護工作涉及的相關制度,完善相關措施。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和操作規程,將市級公益林具體落實到林班小班和山頭地塊,做到權屬、區位和地類清楚,事權劃分和經營主體明確。在確保質量上,做到現場區劃到位,落實主體到位,登記和建檔到位,數據準確,圖表齊全、統一,簽訂禁伐或限伐協議到位。
2.4.4搭建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實施管理。建立市級公益林管護計算機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計算機信息管理體制,重點全程監控實施效果、資金運轉。完善市級公益林管護檔案管理體制,做到統一技術標準、專人負責、分級管理、及時修訂、分年度整理保存,并根據資源變化情況及時準確地增添檔案中的資源數據。積極引進推廣森林管護的成功經驗和管理模式;對管理人員、管護人員定期進行政策、業務技能、行政執法等方面的培訓。
3結語
紅塔區作為玉溪市的政治、經濟中心,其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整個城市的環境綠化、凈化空氣等起到了關鍵作用。此次,編譯的該地區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可以更好地保護該森林資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使其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