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脈搏波傳導速度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就動脈壁而言,其為動脈硬化疾病始發部位,在早期血管病變篩查中,其功能或結構的變化,是較為重要的靶點。研究示,脈壓雖可對動脈彈性進行反映,但脈壓出現增大的情況,多為動脈彈性發生嚴重減退的一種標志。將動脈僵硬度在病程早期檢出,可為臨床對血管病變的程度掌握提供參考依據,進而便于完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分層。脈搏波傳導速度(PWV)為對動脈血管彈性進行檢測和評價的重要技術,本文從其測定原理和方法、實際運用展開探討,旨在明確優勢,指導臨床應用。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脈搏波傳導速度;測定原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4..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重要因素,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主要表現為動脈血管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內膜-中層增厚和斑塊形成等管壁結構的改變,和動脈彈性功能的改變。在動脈結構功能改變之前,功能已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異常[1]。脈搏波傳導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為一種評價動脈血管彈性的無創性檢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復性。
  1 PWV的測定原理和方法
  心臟收縮將血液射入主動脈,擴張的血管壁產生壓力波,壓力波推動血液流動并沿血管壁向前傳導,這個沿著血管壁向前傳導的波就是脈搏波。根據Moens-Korteweg方程PWV=,其中E為楊氏彈性模量,即彈性系數,h為血管壁厚度,ρ為流體密度,D為血管內徑。由于血液密度和血管幾何特征(壁厚度和管徑)的變化相對較小,PWV與彈性系數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PWV反映了動脈彈性或順應性,數值越大,說明動脈彈性越差、動脈僵硬度越高。
  PWV是指脈搏波在動脈系統的兩個既定點之間的傳播速度。PWV(m/s)=L/T。距離(L)是兩個測定動脈搏動點的距離,傳播時間(T)是同一脈搏波在兩個測量點之間的時間差。PWV一般測定10個連續的搏動,包括一個完全的呼吸周期。
  根據脈搏波記錄位點的不同,主要有頸動脈-股動脈脈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WV,cf-PWC)和肱動脈-踝動脈脈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WV,ba-PWV)兩種。
  1.1 cf-PWV
  cf-PWV可直接反映主動脈僵硬度,是目前檢測主動脈僵硬度及預測心腦血管事件的“金標準”[2]。在對一組無心臟事件及腦卒中的社區人群的研究中,測定cf-PWV并同時應用正電子斷層掃描檢查評估冠狀動脈鈣化的情況,結果發現,在經過了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矯正后,cf-PWV仍然與冠狀動脈鈣化的存在與否及程度相關聯[3]。表明cf-PWV是亞臨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預測因子。PWV正常參考值為10 m/s(<60歲)或12 m/s(≥60歲)。我國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將cf-PWV作為一個重要的靶器官損害評價指標。cf-PWV測定具有良好的精確性和可重復性,但是操作相對較復雜,需要檢查者暴露腹股溝區域,故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2 ba-PWV
  ba-PWV主要反映了大部分的中央彈性動脈的僵硬度及一小部分周圍肌性動脈的僵硬度。此外,進一步研究示,ba-PWV與臨床冠心病患者病情分級之間也有較密切的關聯,可作為一個對心功能進行評價的指標。有研究[4]針對心血管疾病中,ba-PWV的具體應用展開探討,發現相較對照組,ba-PWV在冠心病患者中呈顯著增高顯示,單因素分析表明,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經檢測呈越嚴重表現時,ba-PWV值水平越高。同時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表明,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評分的高低,同ba-PWV存在密切關聯。經系統的Logistic回歸表明,ba-PWV為一項可誘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故ba-PWV具較高的可重復性和準確性,可發揮對血管損傷進行準確標記的作用,并在血管損傷相關篩查工作中高效應用?,F階段,ba-PWV是對動脈硬化進行評估的一項較為理想的指標,可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動脈硬化過程監測中應用,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依據,并可用于對遠期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事件的預測。除可檢測動脈硬化,還可早期對高血壓病例左心室舒張功能進行測定。
  1.3 cf-PWV與baPWV特征比較
  分析cf-PWV特征,為在股動脈和脛動脈位置,經對壓電感受器應用,來完成對脈搏波的直接測量,但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操作過程相對繁雜,且需對腹股溝暴露,故在臨床的推廣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分析ba-PWV特點,是在踝動脈和肱動脈處,經對袖帶加壓方式運用,來完成對PWV的間接測量,操作較為簡單,但具體運用時,需要心音等參數加入,以達到輔助對參數測量的目的,其測量值有較高的被心律進行影響的幾率。臨床多項研究認為,
  cf-PWV可對中央彈性動脈的僵硬度進行反映,是對動脈硬化實施檢測的“金標準”。相關報道示,ba-PWV檢測水平的高低,同心血管疾病風險及相關臨床事件關聯密切,預測作用較為突出,且二者間有相對一致的關聯程度,可在心血管風險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
  2 PWV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應用
  2.1 早期診斷動脈硬化
  在心血管疾病病發和病程進展過程中,對動脈彈性進行檢測,方便早期將動脈血管疾病檢出。在對體檢的人群的研究中發現,有高血壓史的頸動脈內
  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明顯高于無高血壓的,baPWV≥1400 cm/s的頸動脈IMT明顯高于
  baPWV<1400 cm/s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5]。有報道[6]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病程早期血管壁形態學和功能展開實驗,發現,可將動脈壁厚度和PWV作為檢測動脈硬化的指標。經體內磁共振成像展開細致的觀察,結果示,敲除載脂蛋白E基因的動脈硬化模型小鼠體內PWV,在觀察至第18周期時,出現明顯增高樣變化,表明動脈壁厚度出現顯著增長的情況,可提前12W顯示。相較形態學改變,PWV已可在更早階段用于動脈管壁形態學改變的預測,在早期診斷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中,潛在預測價值同樣十分突出。   2.2 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Yamashina等[7]在對10828例體檢人群的PWV與Framingham積分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PWV與Framingham評分密切相關,多元回歸分析顯示
  PWV與Framingham評分的相關性獨立于其他的傳統危險因素,且該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及腦卒中患者的PWV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管是冠心病,或是具糖尿病、高血壓風險因素的廣大亞健康人群,PWV均為一項有價值的對冠心病風險進行評估的指標。
  2.3 心血管疾病預后評估
  研究示,PWV除是動脈硬化常用指標外,也可在心血管事件評估中發揮較佳療效,且同時是獨立誘導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險因素。一項在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隨訪研究[8],PWV每增加500 cm/s,其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2.35倍,總死亡率增加了2.1倍。結果表明,PWV是心血管不良事件(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心絞痛)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 結
  以壓力感受器為基礎,對PWV測量的方法包括兩種,即ba-PWV和cf-PWV,相較傳統危險因素,PWV易于被測量,且可在動脈硬化性心血管危險事件評估中,作為預測的指標,也可用于對動脈硬化損傷程度進行預測?,F階段,無創對血管病變進行檢測的方法有超聲、MRI、CT等,冠狀動脈造影是對冠心病和冠狀動脈情況進行檢測的金標準,均可對血管行直接在形態學方面的檢測,可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預測,為臨床診療的診斷提供準確參考依據,以使患者得到規范、有效的診療。
  參考文獻
  [1] Cohn,J.N.D.A.Duprez and G.A.Grandits,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Hypertension,2005.46(1):p.217-220.
  [2] S,L.et al.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arterial stiffness: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6.27(21):p.2588-2605.
  [3] IJ,K.et al.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and quantity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a community-based study.Hypertension,2006.47(2):p.174-179.
  [4] 徐洪明.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在預測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藥指南,2012(29):第242-245頁.
  [5] 王鳳娣,等.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與脈搏波傳導速度及踝臂指數的相關性研究.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9.25(9):第648-651頁.
  [6] Gotschy,A.et al.Local arterial stiffening assessed by MRI preced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 Circ Cardiovasc Imaging,2013.6(6):p.916-923.
  [7] Akira,Y.et al.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marker of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amag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Hypertension Research,2003.26(8):p.615-22.
  [8] Laurent,S.et al.Aortic Stiff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Hypertension,2001.37(5):p.12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2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