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  > 中國論文網 > 
  • 醫學論文  > 
  • 體檢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研究

體檢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體檢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紅蛋白(HbA1c)、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方法 120例體檢者, 根據是否發生頸動脈斑塊分為研究組(發生頸動脈斑塊, 65例)和對照組(未發生頸動脈斑塊, 55例)。比較兩組的臨床指標, 分析Hcy、HbA1c、baPWV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結果 研究組年齡、總膽固醇、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血糖值、Hcy、HbA1c和baPWV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541、3.214、2.853、4.258、7.544、2.728、5.738、11.833, 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Hcy、HbA1c和baPWV是頸動脈斑塊發生的危險因素(OR=0.856、2.658、0.854, P<0.05)。結論 Hcy、HbA1c、baPWV與頸脈動斑塊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 在身體檢查和疾病診治當中應對以上指標予以重視。
  【關鍵詞】 體檢;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頸動脈斑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48
  頸動脈斑塊屬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表現, 也是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影響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因素進行分析, 能夠為相關疾病的防控與診治奠定基礎[1, 2]。Hcy、HbA1c、baPWV作為重要的體檢指標, 明確其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的關系, 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篩查和診治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指標[3, 4]。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體檢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
  的120例體檢者進行研究, 根據是否發生頸動脈斑塊分為研究組(發生頸動脈斑塊, 65例)和對照組(未發生頸動脈斑塊, 55例)。研究組中男38例, 女27例。對照組中男34例, 女21例。兩組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為研究期間到醫院體檢中心的體檢者;②簽署院內倫理委員批準的研究實驗知情同意書;③語言功能和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臨床信息不完整者;②存在腎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等病癥者;③存在嚴重殘疾, 無法完成體檢者。
  1. 2 方法 收集統計兩組體檢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既往病史等基礎資料,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體檢者頸動脈斑塊發生情況。通過血常規、血壓計測量等檢查分別檢測記錄兩組總膽固醇、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血糖值、Hcy、HbA1c和baPWV, 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差異, 在此基礎上研究Hcy、HbA1c、baPWV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的關系。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研究組年齡、總膽固醇、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血糖值、Hcy、HbA1c和baPWV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541、3.214、2.853、4.258、7.544、2.728、5.738、11.833, P<0.05)。見表1, 表2。
  2. 2 Hcy、HbA1c、baPWV與頸動脈斑塊的關系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Hcy、HbA1c和baPWV是頸動脈斑塊發生的危險因素(OR=0.856、2.658、0.854, P<0.05)。見表3。
  3 討論
  基于頸動脈斑塊在心腦血管等疾病發生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臨床研究中明確影響其形成和發展的相關指標, 有助于相關疾病的預防、篩查和早期診治[5]。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年齡、總膽固醇、體質量指數、收縮壓、血糖值、Hcy、HbA1c和baPWV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541、3.214、2.853、4.258、7.544、2.7285.738、11.833, P<0.05)。Hcy、HbA1c和baPWV是頸動脈斑塊發生的危險因素(OR=0.856、2.658、0.854, P<0.05)。Hcy屬于含硫氨基酸, 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產物, 在正常健康人體中, Hcy會在機體中被分解代謝, 因此其濃度處于較低的水平[6]。在吸煙、高血壓和體質量指數等因素的影響下, Hcy會逐漸堆積, 導致其水平上升, 形成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從而對血管內皮功能、炎癥反應以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等產生顯著的影響, 導致血管壁厚度增加, 發生頸動脈斑塊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進而增加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7, 8]。比較體檢人員的HbA1c水平發現, 發生頸動脈斑塊者HbA1c水平會隨之上升, 在臨床檢查中應予以重視。baPWV屬于衡量動脈血管彈性的無創指標, 指標數值越大表示動脈彈性越差, 僵硬程度較高, baPWV的升高表明大動脈以及外周動脈的硬度增加, 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幾率隨之增加。
  綜上所述, Hcy、HbA1c、baPWV與頸脈動斑塊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 在身體檢查和疾病診治當中應對以上指標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胡青, 胡青, 梅彩霞. 高血壓患者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的相關性.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6, 24(10):1019-1022.
  [2] 王靜, 陳時芳, 徐淑靜. 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斑塊的關系. 重慶醫學, 2016, 45(10):1345-1347.
  [3] 任鴻坤, 奧日瀚. 高血壓病病人中心動脈收縮壓、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與頸動脈斑塊的相關性研究.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24):2927-2929.
  [4] 陸寒英, 王泰蓉, 滕斌. 2型糖尿病患者強化治療過程中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踝臂指數及頸動脈斑塊變化及分析.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 2016, 10(5):507-512.
  [5] 梁榮, 梁芳, 生書萌, 等. 脈搏波傳導速度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9):103-106.
  [6] 周菲, 張意仲, 葉帆, 等. 強化血壓管理對H型高血壓病人動脈病變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1):1348-1350.
  [7] 張朝富, 劉學鵬, 梁敏華, 等. 血同型半胱氨酸、踝臂指數和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18):2019-2021.
  [8] 王啟平. 12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踝臂指數、血同型半胱氨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實用預防醫學, 2014, 21(1):112-114.
  [收稿日期:2019-01-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