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生兒喂養的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5-0022-01
足月份生產的新生兒消化系統大部分功能已經健全,除了部分蛋白酶如胰淀粉酶不足外,其余的消化酶足夠消化脂肪與蛋白質,但是由于新生兒中還有不少不足月的早產兒,發育還沒有完全,部分的消化酶不足,不能將蛋白質充分的消化吸收,而且由于膽酸的分泌流量較少,使得脂肪的乳化不徹底,吸收不完全,所以在新生兒的新生期,主要以母乳喂養為主要的方式。
1 新生早產兒的喂養方法
早產兒一般指胎齡未滿37周的新生兒,早產兒的各個人體系統發育的還不是很完善,所以導致早產兒的營養吸收、疾病抵抗、身體素質以及身體發育等方面都處于劣勢。早產兒需要大量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來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尤其是新生兒腦部的發育等。
1.1母乳喂養
母乳中含有大量新生兒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母乳對于新生兒來說是最好的食物,但是由于早產兒的身體機能發育并不完全,使得早產兒在母乳吮吸的過程中難以攝入足夠的母乳,為了保證早產兒的健康發育與成長,醫護工作者們創新開發出了很多的喂養方法與喂養途徑以保證早產兒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
1.1.1簡易微量喂養法
為了應對早產兒吮吸能力弱,母乳攝入量少等情況,通過應用簡易微量喂養法來幫助新生早產兒獲取到足夠的營養物質保證身體的發育。
方法1:
通過一次性的5ml注射器與醫用無菌棉簽來輔助早產兒進行母乳進食。
具體步驟為:
提前將母乳通過吸奶器或者其他手段收集,放置在盛有熱水的密封容器中進行保溫,將一次性的5ml注射器去掉針頭,吸取少量的溫度合適的母乳,將醫用消毒棉簽放在早產兒口部,或放入口中,將母乳滴在醫用無菌棉簽上,引導早產兒的吮吸動作,或者直接將注射器貼近早產生兒的口角,緩慢的將母乳送入早產兒的口中,并觀察早產兒有無吞咽動作。在早產兒學會吮吸與吞咽的期間,保持繼續使用簡易微量喂養法,直到早產兒可以進行主動的、有效地吮吸母乳與吞咽母乳。
簡易微量喂養法使用期間一定要注意醫用無菌棉簽與一次性無菌注射器的清潔消毒工作,避免因醫用無菌棉簽不干凈或者一次性無菌注射器的不潔而帶來的感染。
方法2:
也可以通過使用滴管微量喂養方法來輔助早產兒進行母乳進食。
具體步驟為:
將保溫的母乳吸入滴管中,緊貼早產兒口角,將母乳一滴一滴的滴入早產兒口角,按照早產兒的吞咽速度來進行母乳的滴入,滴管喂養通過反復的喂養來培養早產兒的吞咽動作,增強早產兒的覓食意識,促進生理功能的發育;經過一段時間的簡易微量喂養法使得早產兒吮吸動作可以幫助自身獲取足夠的營養,之后進行母乳喂養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進行母乳的吮吸與吞咽。
簡易微量喂養法對于部分新生早產兒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喂養方法,幫助早產兒在營養不足,吮吸動作不能保證自身足夠營養物質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其他方式獲取到足夠的營養物質來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簡易微量喂養法對于新生早產兒來說,經濟費用較低,奶源為母乳提供,滴管、一次性無菌注射器、醫用無菌棉簽等都不需要太多的經濟花費;安全系數大,奶源為母乳提供,相較于奶粉、營養液等安全性更高;喂養效果好,一幫早產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就可以自主進行母乳的吮吸與吞咽,加快早產兒腸胃功能的發育以及腸胃正常菌群的繁衍,促進了早產兒的生產長發育與體重的增長。
2 新生兒母乳喂養方法
母乳喂養對于新生兒來說是一種極好的方式,有相關研究表明,母乳喂養的孩子與母乳喂養度過新生期后改用奶粉喂養的孩子身體素質明顯比較高,對于感冒的小病的抵抗力也要優于奶粉喂養的孩子,所以母乳喂養對于孩子來說是身體素質保障的基礎。
正確的母乳喂養方法可以幫助媽媽們節省不少精力,標準的母乳喂養方法姿勢是“三貼”:即媽媽的胸部與新生兒的胸部相貼、媽媽的腹部與新生兒的腹部相貼,媽媽乳房與新生兒的下頜相貼;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媽媽用手托住新生兒的屁股,媽媽的肘部托在新生兒的頭頸之間,新生兒的上身躺在媽媽胳膊上面。在哺育的過程中媽媽應當注意新生兒的鼻子不要被乳房捂住,將新生兒的頭適量的向外伸展,但也不能太過于伸展造成新生兒的吞咽動作困難而導致嗆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8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