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應對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護理干預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血站屬于公益性機構,每日接觸的是無償奉獻的獻血人群。無償獻血分為獻全血和獻成分血(機采血小板),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機采血小板,但采集成分血期間所需時間較長且存在循環血容量,易導致獻血者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同時初次捐獻血小板者缺乏獻血經驗,對獻血流程與獻血知識缺乏了解,導致獻血流程難以順利開展,因此在獻血者捐獻成分血期間采取切實對癥的護理干預能提高獻血效果,改善心理應激反應,對保留招募無償獻血者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應對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護理干預進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護理干預;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5..02
  隨著現代醫療事業進步發展,臨床對機采血小板的需求量日漸增多,因其具有成分含量高、臨床治療效果好,輸血傳播疾病風險低與白細胞混入低等優勢,但機采血小板采集流程具有復雜性,時間較長且循環血量大,易導致獻血者發生獻血不良反應,對血小板采集流程與采集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對無償機采血源招募與保留產生影響。從機采獻血實際情況來看,采集血小板期間獻血者易產生惡心或頭暈等不良反應,導致獻血者重復獻血率不高,因此采血期間切實采取對癥的護理干預是很重要的。可以改善預后,降低獻血反應發生率,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1-2]。
  1 發生獻血反應的原因
  1.1 枸櫞酸鈉反應
  從實際情況來看,機采血小板采集期間極易發生枸櫞酸鈉反應,主要原因是分離機按照抗凝劑與全血的比例是1:11,混合全血與抗凝劑避免血液凝集,根據采集量的差異性,整個采集流程需回輸含枸櫞酸鈉的ACD-A抗凝劑350~450ml,同時離體血液加以造成血液溫度下降,若機體不能及時代償,則血漿中枸櫞酸鈉會出現較高的危險水平,血清結合鈣升高或游離鈣水平降低,造成機體呈現枸櫞酸鈉反應[3-4]。
  1.2 精神因素
  首次捐獻血小板者對機采知識與流程缺乏了解,面對血細胞分離機易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部分機采獻血者在采集血液期間往往存在二次穿刺、機器頻繁報警或設備故障等現象,直接影響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同時部分獻血者對穿刺疼痛敏感或存在暈針暈血等癥狀,全身緊張引起機體發生小血管擴張或血流緩慢等反應,血壓降低或腦供血量不足造成獻血者易產生獻血反應,使得最終的獻血效果欠佳[5-6]。
  1.3 體質與環境因素
  部分獻血者在獻血前若睡眠不足或過度疲勞,導致迷走神經反射引起短暫性血管擴張,外周阻力或血壓降低造成其發生獻血反應,同時空腹狀態下獻血極易造成獻血者發生精神萎靡或血糖下降等情況,采集期間能量消耗過大使其極易發生獻血反應[7]。其次,獻血者體質具有差異性,若血管條件欠佳則血流速度緩慢,采集期間易出現時間延長、機器頻繁報警與不適感等情況,若獻血者體重過輕、血容量少或血小板數量少,則回輸紅細胞到達體內的枸櫞酸鈉數量增加,導致機體易發生低鈣反應。另外,采集期間若環境較差,若氣溫過低造成獻血者血管收縮,對血液流速產生直接影響,針頭堵塞或全血流速過低導致機器易重復性報警,若氣溫過高則造成血液濃縮,機器運行期間易發生血漿流速低等情況,同時獻血等待時間長或工作人員態度欠佳或操作生疏等因素也極易誘發獻血不良反應,并且獻血環境布局不合理也會影響獻血者的心理狀態,[8-9]。
  2 護理措施
  2.1 枸櫞酸鈉反應的預防
  首先在采集血液前需對獻血者血小板含量實施嚴格篩查,確保達到血小板≥150x109/L的標準,根據血小板采集量的差異性合理選擇采集時間,以獻血者實際情況與以往獻血經驗為基點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降低獻血反應發生率,同時采血前給予獻血者口服20ml葡萄糖酸鈣,采集期間實時監測其各生命體征,發生四肢麻木或痙攣等情況需暫停采集,待癥狀好轉再次開展采集流程[10-11]。
  2.2 精神因素護理
  根據獻血者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健康宣教與心理指導,重點介紹捐獻血小板的目的、生理知識與采集流程等,確保其充分掌握采集血小板的意義,根據獻血者年齡、文化程度與既往病史等基礎資料,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將以往成功案例詳細告知獻血者與家屬[12-14],幫助樹立獻血的信心,便于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其次,采集期間需實時監測獻血者的采集情況,有異常及時對癥處理,確保采集流程能順利開展,同時告知獻血者穿刺時具有輕微疼痛感,因此工作人員在日常需加強靜脈穿刺技術水平,緩解疼痛感,減少獻血反應發生,并且采集期間保持熱情真誠的態度與獻血者溝通,消除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若其出現暈針暈血情況可以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協助獻血者調整舒適的體位,選擇合理的采血針與采血通路,便于隨時做好搶救措施[15-17]。
  2.3 體質與環境護理
  獻血前,需評估獻血者的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若其存在睡眠欠佳或身體不適等情況,應暫緩獻血;若獻血者未進食,需補充高能量且低脂肪食物后再進行獻血;若獻血者血管條件較差,應由穿刺經驗豐富者實施穿刺;以血管充盈情況為基點將血液流速調整至合理范圍,同時結合獻血者身高、體重與外周血小板計數等情況合理選擇血小板采集量;為獻血者提供良好的獻血環境,合理安排獻血人流,確保獻血流程能順利開展[18-20]。
  3 結 論
  綜上所述,采供血機構面對的是無償獻血者,與醫院患者比較,其屬于健康人群,保持奉獻精神與愛心開展血液捐獻。但機采血小板具有采集時間長、耗材多與采集過程復雜等特殊性,受體質、環境與精神等因素影響,導致獻血者易產生惡心、嘔吐與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對機采血小板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有學者證實,獻血期間切實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改善獻血者預后效果,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使得重復獻血率顯著提高,改善獻血者心理應激反應,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因此被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麗華,梁潔貞,陳存意,陳超紅.101例機采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1):30-31.
  [2] 朱曉梅.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改進措施[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8,12(05):361-362+367.
  [3] 關 艷.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初次捐獻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不良心理及獻血反應的影響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278-279.
  [4] 歐曉芳.單采血小板發生獻血血不良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8):79+81.
  [5] 李建平,朱林平.機采血小板出現獻血反應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09):136-138.
  [6] 卞 玲,柏則蓉,徐慧敏.探討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對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04):186-187.
  [7] 費海燕.單采室夏季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獻血反應發生率增高的原因與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3):437-438.
  [8] 蔣雯穎,彭 浩.機采血小板全身性獻血反應原因分析及處置措施探討[J].系統醫學,2017,2(21):158-161.
  [9] 常 穎.單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發生情況調查及護理體會[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05):865-866.
  [10] 熊惠連.整體護理干預對獻血反應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7):185-187.
  [11] 馬春會,羅益紅,溫麗玲.首次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獻血反應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0):1306-1308.
  [12] 張 穎,詹偉波,符雪麗,黃 彥.在機采血小板獻血者護理全程中始終貫穿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01):116-117.
  [13] 張 紅.預防機采血小板獻血不良反應分析及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3):247+250.
  [14] 胡偉偉.探究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在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05):2500-2501.
  [15] 楊 堃.心理護理預防首次單采血小板獻血者獻血反應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6,22(22):115-116.
  [16] 田愛華,王現梅,孫金蓮.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護理體會與探討[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10(07):600-601.
  [17] 吳 瓊,王 飛,黃文娟,關江南.機采血小板獻血過程中整體護理的實施效果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6,22(03):206-208.
  [18] 梁雪開,游冉冉,劉 詩,梁小帆.兩種護理模式在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9):291-292.
  [19] 于波媛.整體護理對機采血小板捐獻者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9):235-236.
  [20] 劉 靜,王 琳.應對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護理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0,31(26):4481-44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0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