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單元主題閱讀下導學案應用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要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本文從“在日常中有機滲透、每課巧妙落實、單元訓練重點”突破三方面闡述了巧妙運用導學案,指導學生有機開展主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課外閱讀實效。
  【關鍵詞】主題閱讀 導學案 提高 閱讀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04-01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明確提出“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彪S之,課外閱讀逐漸成了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和拓展。導學案是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將教學重心前移、以導促學、先學后教,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根據學生嘗試的結果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導學”方案。我們應如何巧妙運用導學案,指導學生有機開展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實效呢?
  一、日常滲透,持之以恒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當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隨之,課外閱讀逐漸成了閱讀能力訓練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整合身邊適合兒童閱讀的各類讀物資源,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讓讀書活動常態化,成為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指導學生日常有效進行課外閱讀,我運用了以下導學案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在日常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利用導學案,有機開展課外閱讀,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導學案調整教學設計,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內容,在班上展示匯報,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
  通過這樣,在日常閱讀中,以學案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閱讀內容、提高了閱讀的動力、完善了閱讀的策略,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課外閱讀的實效,為推進課外閱讀生活化常態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每課設計,有所側重
  在以往的課外閱讀指導教學中,教師們常重在課堂上的指導而忽略了課前的指導,其實課前的預習也是不可忽略的。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將教學重心前移、以導促學、先學后教,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根據學生嘗試的結果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導學”,從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與嘗試中獲得反饋,然后進行二次備課,采用“集中學習——分組討論——級組設計”的方式,遵循賞識性、人文性、多樣性、個性化的設計理念,探討“導學案”的編寫形式及備課過程,形成相對穩定的“導學案”編寫方案和一套較為完善、規范的“導學案”備課流程:“前置自學→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達標拓展→總結提高”等環節。對每課的學習目標、導學作業、課堂導學、課堂檢測、課堂拓學和課堂反思等部分內容都進行了細致的要求,很好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預習的實效。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教學,教者巧妙運用導學案,圍繞三個核心問題展開,每個問題,先是從文本出發談感受,然后跳出去想到相關的新聞、名言、書籍、詩歌、歌曲……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大量搜集資料,通過整理、歸納,這當中學生就會涉獵到課本無法滿足的豐富的課外閱讀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量必定大增,而且,在拓展延伸環節,學生還了解到很多國內外的異域風情,這為最后老師向他們推薦《異域風情》這本書激發了閱讀興趣。
  在此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們針對課文的特點,巧妙地設計導學案,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將教學重心前移、以導促學、先學后教,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根據學生嘗試的結果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導學”。并在教學中相機引用導圖輔助學生理解,使學生很好的在學習文本的同時,有機地深入課外閱讀,很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文本、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
  三、單元訓練,重點突破
  小學人教版課本均以“單元主題形式”編排教材,完成一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后,教師組織學生們開展單元主題課外閱讀活動,以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五、七單元分別以“走進中國古典名著之旅”、“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為主題,在這兩單元里,通過《將相和》、《草船借箭》、《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生》等文本,向學生們展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及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勾起了學生們對閱讀中國古典名著、感受作家筆下鮮活人物形象的欲望。借此契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課鼓勵學生以“感悟人物形象”為主題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以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這樣,在充分利用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內容,進而通過巧妙創設情境、有效進行課前預習、合理開展評價、靈活拓展延伸展開感受人物形象單元主題課外閱讀,真真切切地引導學生去感受《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在日常有機滲透、每課巧妙落實、單元訓練重點突破巧妙運用導學案指導學生有機開展課外閱讀,極大地豐富了閱讀內容、提高了閱讀的動力、完善了閱讀的策略,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了閱讀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課外閱讀的實效,為推進課外閱讀生活化搭建優質的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P1至P34
  [2]李小君.“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實踐與反思[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09, (2):22-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70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