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研學后教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理解對學生的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理解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鼓勵學生談論情感,珍惜他們獨特的經歷。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課堂過輕、缺乏結構化閱讀等問題?!把袑W后教”課堂改革的教育理念為閱讀課帶來了新的思路。本文結合“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的理念,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研學后教;小學語文;閱讀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04-01
  前言
  “研學后教”是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典范,這種模式支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進行學習,在形式上顛倒了傳統課堂教學,傳統教學的模式為“教師-教授-學生-接受-復習-考試”,這種理念最大的變化是老師在授課前思考探索時,學生先考慮教學前的學習問題,再研究后實施教學模式,雖然很多學校已經將此模式運用在課堂上,但目前提倡這種學習模式的只限于在部分科目上使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現狀
  1.課內閱讀比重較高。
  中國傳統教育根據學生的閱讀內容,將閱讀內容分為“課內”和“課外”兩部分。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就有很多的問題,老師在閱讀課堂上對課內閱讀的重視程度高,忽視了課外閱讀,閱讀文章、講解課文和考卷是語文閱讀教育的主要內容。然而,在學生的實際教學中,課堂與課外課堂并沒有嚴格的區分,過分強調“課內閱讀”與“課外活動”的區別是不正確的,從而讓學生的閱讀發展受到嚴重限制。
  2.學生缺乏構建式閱讀。
  學生缺乏構建閱讀能力是現如今存在的現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師的指導,獨立地積累知識的過程。知識都是前人解釋世界和解決問題的積累所得,這是被否定和重組的過程?,F如今,傳統的閱讀模式缺乏構建式閱讀,傳統的語文閱讀教育在閱讀課文的背后似乎有一個近乎真實的解釋。那就是閱讀練習的目的是通過技術訓練找到最合適的解釋。因此,傳統的語文閱讀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來尋找中心思想和段落的一般思想,并判斷學生的閱讀分數給出答案。解釋學理論認為,書本一旦產生,就不可能恢復客觀現實。人們總是根據他們潛在的經驗來解讀書本。書本的解釋因讀者不同而有所不同。每天,即使你在讀書,老師也會表現出強烈的閱讀意識。這種閱讀教育忽視了學生對書本的不同解釋。由于缺乏對創造性閱讀體驗的獨特要求的尊重,傳統語文閱讀教育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制約。
  3.缺乏閱讀過程。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關注自己的閱讀經驗,經驗知識的形成比常規知識更為重要。在過去,中國的閱讀課對于學習閱讀的結果和閱讀的過程有著極大的要求,對學生的情感和感受關注較少,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事實上,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很多的教學中只是把閱讀當做考試的一部分,沒有真正領會閱讀的真諦,也沒有讓學生真正的去享受閱讀過程。
  二、研學后教理念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1.創建閱讀研學案。
  研學案是研學后教學的重要工具,教師在上課前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輸入新知識,研學案是一種新的教學思維方式。同時,閱讀學習提出相關問題,就會使學生能夠就特定領域的內容進行思考,并在教師討論問題時提供相關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閱讀興趣。例如,當一名五年級學生上了“父親的愛”這一課外話題時,作者引導學生討論自己的父親,在討論中結合照片、錄像和聽音樂。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了介紹其他的作品,如《木偶奇遇記》、《甜橙樹》和《愛的姿態》等作品,讓學生很快對閱讀這本作品,并產生興趣,從而也可以讀到作品帶給學生的啟迪。
  2.消除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的界限。
  閱讀古典作品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古典兒童文學比教科書更清晰、更容易閱讀。為此,老師需要在語文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除了閱讀我國教材的主題部分,還要并利用其他教材的內容,古典作品一般都在課外進行閱讀,利用古典作品也是消除了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的界限方法,在利用古典作品時候要按照不同年齡段選擇適合的作品,如,低年級選繪本,高年級選較長的作品。此外,以簡單為主要材料,也要利用新聞,報紙和微博作為閱讀材料。同時,在語言教室外組成讀書俱樂部,邀請學生閱讀古典文學作品,以此提升閱讀能力。
  3.建設構建式閱讀課堂。
  建設構建式閱讀課堂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要根據學習后所教授的課堂改革思想,將學生分為多個閱讀群。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性的閱讀內容,有時相同,有時不同。每個小組將一起閱讀并調整分工。在閱讀分享會上,每個小組需要與其他小組分享小組的閱讀內容,其他小組的學生需要根據內容進行討論。閱讀和分享的好處是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直觀地交流他們的閱讀經驗。同時,老師也要參與閱讀討論。討論的內容不一定非得是閱讀經驗??赡苁枪适碌膬热?。閱讀分享有很強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理解表達與主流價值觀相匹配的觀點,以此增強閱讀興趣。
  4.選擇性閱讀。
  閱讀的關鍵是滿足學生的喜愛,如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作品和作家。因為學生性格的差異是多樣,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其他作品。教師在閱讀課上的作用是通過廣闊的視角為學生提供線索,幫助學生發現閱讀的樂趣,陪伴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發現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能夠體驗閱讀課程。
  結論
  閱讀理解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接受語言素養和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環節。同時閱讀是用語言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發展思維能力、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也是是提高綜合學生素質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傳統的語文閱讀教育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體驗,研學后教理念是一個新的想法??梢宰尫敝氐恼n程變得簡單,讓學生增加體驗與合作,這種創新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語文閱讀教育的低效問題。所以,作為老師需要認真把握新課程理念,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研學后教理念逐步深入到所有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郭鳳玲.基于“研學后教”理念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02):116-117.
  [2]李月恒.小學語文“研學后教”的綜合性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1):146.
  [3]馮倩媚.研學后教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本對話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6):91-93+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7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