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情趣思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中國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推廣與深入,素質教育與核心教育理念已經被廣大的教育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在這種大環境下,不僅要對學生的課業負擔進行減輕,同時也要將整個教學的重點逐步轉移到趣味教學、核心教學上,站在多元化的角度來提高整個教育質量與效率。下面就來以小學數學為例,對如何讓數學課堂充滿情趣展開思考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 情趣 思考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數學給人的第一直觀印象就是嚴謹,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而言在授課的過程中還應當強調對其實用性以及簡明性的展示。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習慣來看,他們在開展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興趣的吸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享受成功的同時獲取優良的數學學習成績,同樣也為后續的深入鉆研打下夯實基礎。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和情趣呢?下面就來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情趣展開思考與研究。
1打造有效的教學情景、激發課堂氛圍
教學情景的有效建設不僅要強調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也要強調對整個教學情景的構建、遵循適可而止和恰到好處的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氛圍與情境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入一些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故事情景構建,讓孩子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從而認真、細致的去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進行“體積與體積單位”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入學生們耳聞能詳的“烏鴉喝水”的故事來幫助學生通過相關的情景來對“體積”這個看似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理解和掌握,最終得出結論:“所謂體積就是物體所占有的空間,而體積單位則是不同情況下對物體所占空間的歸類表示”。
2通過手腦并用的教學方式讓數學課堂充滿情趣
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年齡與心理發育等方面的制約,他們對于數學這樣抽象化的知識如果僅憑耳聽目睹進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于一些與實際生活較遠的事物更是需要借助動手、動腦這樣的一個過程來獲取相關的知識積累。例如在進行立方米的認知過程中,對于剛剛有了一定體積概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立方米的理解更是十分有限,在這種環境下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通過引入四根木棍圍成一個立方體,且每個棱長都為1米,相信再這樣的動手、動腦能力融合,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對立方體這個體積單位產生一種立體的理解,同時也能夠通過這種搭建模型的方式來測一測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熊大熊二的家”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光頭強的實驗室”體積是多少立方米。相信再這樣的教學手段引導下每一名小學生都會帶著一種積極的情緒參與到整個的數學課堂情趣學習當中。
3將數學問題具體化提升數學學習情趣
數學知識呈現給廣大小學生的印象應當是理性化、抽象化與標準化的體系,但這些理性化、抽象化與標準化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而言都是相對較遙遠的,為了能夠拉近學生的這種距離感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在抽象問題轉變為具體化問題的同時,緊密的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讓學生們理解到數學知識并不是一件理他們生活較遠的知識,數學可以是一個妙趣橫生的偵探、帶領他們解決一些實際的生活問題;數學可以是一個調皮的精靈,在貌似不經意間帶給孩子們更多的驚喜和挑戰,通過這種思想轉變每一名小學生才能夠將數學理論與日常生活進行緊密關聯,以此來更加熱愛數學、更加熱愛生活。例如在進行“長方體面積計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帶來一個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快遞箱,以計算快遞箱面積的方式來進行計算過程交流。在學生對此項基礎知識有所了解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走進操場上的小水池進行表面積計算、通過對課桌的面積進行計算、通過對整個教室的面積進行計算等方式,來掌握相關的長方體面積計算,相信在這種教學手段的引導下小學生都能夠充滿熱情的展開情趣學習。再比如學習到“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調查本次數學考試成績、調查父母以及其他親屬最喜歡的水果來繪制出相關的統計表格,以這種最接“地氣”的方式來提供一個充滿情趣的學習環境。而當進行“位置與方位”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則是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學生宿舍、食堂、行政辦公樓等,通過實地測量來將相關的“位置與方位”知識進行學習和實踐,同時繪制出簡單的比例地圖。相信在這種教學手段的引導下每一節數學課堂都能夠充滿情趣和樂趣,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對各種數學知識的掌握產生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整個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的完美提升。
4通過學習小組合作實現情趣課堂構建
小學階段的數學情趣課堂需要充分的結合實際教學互動,通過對小組的合作來實現課堂內外的學習目標落實。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要突出對學生參與性與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在合作、互助的條件下來展開各種數學實踐,將看似乏味的數學解題、思考活動轉變為一種靈活、生動的團隊體驗。相信在這種環境下所展開的情趣課堂構建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參與激情和情趣體驗,同時也能夠將團隊精神這種核心素養貫穿到整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需求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高度的責任心和集團榮譽感為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例如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基本圖形”學習后,教師就可以通過七巧板的方式來鼓勵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圖形的拼接與設計,以此來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圓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進行理解和認知。
5總結
作為小學生開展各項數學知識學習的原動力,必須要在日常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強調情趣的提升和吸引,特別是對于一些生僻、枯燥的教學內容而言更是要通過融入一些諸如生活化、情景化、具體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推進,讓每一名小學生都能夠將看似乏味、枯燥的數學知識當做是一場愉快的游戲甚至探險。
參考文獻
[1] 邱坤.例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情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8(06):67
[2] 鄒雪峰.重情境,情趣生——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J].數學教學通訊,2017(25).
[3] 肖可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原則與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4):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