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借古詩,奏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旋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種特殊文學體裁。在小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古詩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4B-0092-02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利于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教師要立足現狀,更新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中結合古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在課堂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古詩學習中培養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下,倡導學生是學習主體,是課堂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要改變過去只注重傳授知識,忽略學生素養提高的情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鍛煉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學習態度,主動參與,樂于動手,勤于研究,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古詩,改變過去傳統枯燥背誦的情況,更加關注學生交流和合作能力,關注未來發展,關注個性素養和能力提高。
  教師要結合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手段創新,可以引入歌曲,視頻等,配合詩詞意境美,通過形象展示,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將詩中描寫的“日照”“生紫煙”“瀑布”“飛流”“銀河”等自然景觀結合成一幅自然景觀畫卷,呈現給學生,配以優美淡雅的輕音樂,這樣可以讓教學氛圍立即生動起來,這樣就便于學生進行自我閱讀,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優勢,為學生營造輕松,飽含詩人情感色彩課堂,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從而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二、深入了解古詩背景,體會作者情感
  古詩詞是語文知識學習中最需要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文學體裁,作品語言一般比較凝練,但剛接觸古詩詞的學生中,很多對文學語言理解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文字意境進行感悟,然后才能逐漸體會作者情感內涵。教師要根據古詩背景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處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以及人生際遇,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能夠幫助學生對古詩理解,對情感態度價值變化有更全面理解,也能深入體會作者情感,逐漸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比如學習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就可以借助古詩背景教學。詩句中體現了詩人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詩人為何會有這種感傷之情,學生或許不能領悟,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這首詩寫作背景——作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宣州時,距離李白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經有整整十年了,長期漂泊生活,讓李白感受了各種人情冷暖,飽嘗人間辛酸,從而對現實有不滿之情,內心有很多孤寂之感。學生們對李白詩詞背景有了更多了解,就可以更加深刻體會詩人感情。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詩意,領會作者的情感。教師給學生講述背景知識,其實也是給學生普及知識,這樣就會大大提高詩詞教學質量。
  三、有效引發學生想象,拓展想象思維
  對于古詩詞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設身處地領會詩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需要激發學生想象力,善于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所處環境,體會作者當時心情,讓學生們可以看到作者看到的情境,感受作者感受到的情感,通過合理想象再現當時情景,設身處地感受作者內心,才能走進作者內心,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情感內涵。這也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一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收獲。
  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詩時,詩人張繼在詩中描繪了一幅“秋江夜泊圖”,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對江邊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孤寂憂愁情懷。教師在講授這首詩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誦,多讀幾遍,體會詩人情感,再回答問題,仔細分析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將詩人描述的意境想象出來。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邊讀邊感受“月落霜天”、“江楓漁火”的形象和色彩,通過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作者感知到的清冷畫面,加深對情感內涵的體會,逐漸走進詩人內心,不斷提高古詩詞理解能力,提升文學修養。
  四、積極引導學生模仿,提高文學素養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是不斷通過閱讀和感知逐漸積累詩詞模仿能力,小學生模仿能力最強,從幼兒呱呱墜地開始,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大人的生活用語,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性格優勢,引導學生模仿,寫出自己的作品,從而提高文學素養。對小學生來說仿寫范本不要舍近求遠而應該是緊緊貼合課本,尤其是古詩詞,更要做到針對性引導,因材施教,注重提煉小學生自己的表達方法,引導理解、閱讀、感受,并在此情感基礎上進行創作。
  教師在講授《春曉》這首古詩后,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學生對春天景色進行描寫,古詩詞給我們展現了盎然春意,關于春天,你還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可以模仿這首古詩寫一寫,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情感。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活動,讓學生運用原創語言文字感知春季景色,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幫助學生運用自己語言,將腦海中體會到的意境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學生可以對所學古詩進行仿寫、改編,進行二度創作,促進對古詩理解,加深對文字的掌控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樂趣。
  五、重視古詩語言學習,提升教學質量
  古詩詞語言具有一定特殊性,內斂,含蓄,卻表達不一樣的情感。同時,古詩詞講究結構工整,音節有力,便于理解,朗朗上口,通過朗誦或配合音樂節奏可以感受獨特的韻律之美,比較適合小學生朗讀。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古詩詞語言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朗誦,感受情感與內涵,體會鮮明節奏,從而激發對古詩詞學習興趣,享受古詩詞美感。教師要利用學生對語言感受力,強化語文教學效果,增加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在學習《回鄉偶書》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詩中“少小離家”“老大回”“不相識”等詞匯品味,透過字面信息感受理解詩人內心之情,體會詩人在物是人非的家鄉有怎樣的感慨,深入了解一顆奔波在外游子之心。
  教師可以利用背景音樂進行朗誦,在抑揚頓挫的音調中體會詩人情感,實現詩與情統一,利用情景結合,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理解,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語言結構藝術特色,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文學審美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六、結束語
  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結合古詩詞韻律美、意境美等特點,引導學生體會情感內涵,提高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接納與吸收,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引導學生做好古詩詞鑒賞。巧借古詩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是一項長期工作,教師應立足當下教學手段,積極探索,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錚.小學低年級語文古詩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文化傳統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2]馬世衛.閱讀 賞析 領悟 想象——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7,(10).
  [3]陸靜.“教、學、做合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2).
  [4]何世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練筆的幾點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9,(3).
  [5]陳宏杰.小學語文課堂低年級學生傾聽習慣培養的策略研究[J]. 好家長,2015,(43).
  [6]汪凱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   教育革新,2010,(12).
  [7]孫采平.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初探[J]. 教育革新,2011,(1).
  [8]周東敏.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詩情畫意[J]. 教育革新, 20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9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