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在我國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結合當下小學閱讀教學實施的基本現狀,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意義進行分析。并根據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的基本經驗,著重對批注式教學實施的要點和基本方法作詳細地闡述,旨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程改革 批注式閱讀 價值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閱讀教學不僅無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難以形成學生對閱讀基本規律的深化掌握。理解能力不足、閱讀效率低下、文章內涵和情感挖掘不充分、疑難問題和見解思路形成不清晰等成為制約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性問題。而批注式閱讀能夠實現在有效結合學生能動性與發展實際的前提下,達到學生對文本不同層面感受、理解、欣賞與評價上的能力提高,并給予其寫作情感及技巧上的多面強化,從而能夠極大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與效果。
1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簡述
批注式閱讀是指讀者在階段性的閱讀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情感、經歷、認知、觀念以及知識儲備等,將自己對作者及文章表達的情感、文學知識、觀念評價、所思所惑等以符號和文字的方式在文進行標記和書寫,從而實現對文章更加效率而深入的理解,達到閱讀價值不斷提升的一種閱讀方式。
2小學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必要性與意義
第一,小學的閱讀教學在文本的選擇與利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形式主義,閱讀文本質量低劣、可發揮的閱讀效果不高。如果采用批注式閱讀教學,教師便在文本的選擇上會選取更加有利于批注式教學實施的文本,而這些文本也就會更具能力和情感培養上的針對性以及內容的質量性,從而助力學生在文學佳作中得到全面文學情感、文學意識和語用意識的熏陶。
第二,過去的小學生閱讀往往是以教師的閱讀思路和機械的文學知識掌握評價為基準來展開閱讀,而批注式閱讀則讓學生在教師的閱讀目標引導下,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情感經歷、知識儲備,能動而積極地與閱讀材料展開對話,從而達到各個層面上對閱讀材料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還可運用批注這一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個性化感受及創新性問題進行充分地理清并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形成以問題為核心,以個性化和充分理解為主線、以交流討論為輔助、以寫作表達為強化的更加自主、能動而全面的閱讀素養培養模式。
第三,批注式教學是符合小學生閱讀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的更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小學生在復雜的情感與知識體系中的理解能力和統籌安排能力較弱,無法在閱讀材料面前實現對文本效率化地理解和創新化地觀點激發。那么就需要結合文筆記憶,將閱讀過程中線索、情感、內容概要、重點語句、技巧規律、疑問難點等進行標注,并輔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與聯想,對其中的情感予以結合自我實際的文字表達。以此,不僅能夠提高閱讀的效率,增加學生獨立閱讀的理解度,還能充分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聯想能力、創造能力和寫作能力。
3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要點和基本方法
3.1批注式閱讀的實施條件與要點
批注式閱讀的實施是建立在學生對批注式閱讀概念和方法基本理解的基礎之上,需要教師對批注式閱讀所應具備的思維、心理和技巧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示范和情境口述。并結合學生對簡短閱讀材料的批注體驗,讓學生初步掌握批注基本符號的適用場景和用法、批注閱讀實現的具體程序與方法、批注所應達到的多維度目標等,從而為系統的批注閱讀學習創造良好的實施條件。
3.2批注式閱讀的實施過程
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的一般程序為:批注式閱讀分布式教學目標的確立和批注方法的階段性建議——閱讀情境的直觀化創設——學生在目標之下進行高效的初讀、再讀和三讀的批注式閱讀學習——教師巡回指導,對問題進行記錄和必要的解答(與上一步同時進行)——閱讀成果的分享、交流與教師的答疑和內涵擴充——教學效果評價與分析。
例如在對《竊讀記》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設定閱讀總目標為“把握作者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及其所用的情感關鍵詞,構想作者的身份和所處場景,掌握文章的結構和中心思想,并結合自己難忘的閱讀經歷,深入體會作者對于書和知識熱愛?!?,并在初讀時的對結構、字詞、思路上的初步理解和疑難標注,再讀時重點字詞、修辭、表達方式等的掌握以及三讀時情感的感悟與聯想、問題的解決與再創造、仿寫續寫的自我情感表達方面的目標進行細化,并對每一階段的閱讀時間進行量化設定,以為學生批注式閱讀的階段性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閱讀前可將課堂情境創設出作者所處書店的直觀場景,給予學生閱讀資源和時間上緊迫感,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人多、下雨等到不同環境下作者心理狀態。學生在此目標和場景之下,開始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師在此期間進行巡回指導,對于學生批注時出現的錯誤和阻礙實施建議與方法引導,從而達到學生批注式閱讀高質、高效地目標化推進。
3.3批注閱讀的實施方法
批注閱讀的方法由很多種,在小學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應用較多的一般是評價式批注(自我感受的表達)、疑問式批注(理解的難點進行標記,并在空白處寫下疑問)、字詞批注(針對于需要注音和注釋的生字詞)、聯想式批注(由內容聯想自身實際及相類似的知識點)和補充式批注(延續作者的思路進行補充和續寫)等,教師和學生可根據閱讀材料和學習目的不同進行靈活地運用和實施效果評價。
3.4批注式閱讀的實施結果評價
批注式閱讀實施過后,教師可采用分組討論與分享、角色扮演及內容延展、知識點隨堂測驗以及文章的續寫和仿寫等措施對學生的批注閱讀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答疑和解惑,而對其中學生創造性聯想和評價進行多元化的延展和能動性發揮,從而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擴大化。
4結語
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極大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并能結合學生的個體實際,達到閱讀效率提高和閱讀素養提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具體實踐出發,不斷優化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從而不斷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全面擴展。
參考文獻
[1] 沈雪珍.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方法例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9).
[2] 陶曉麗.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J].麗水學院學報,2014(06):124-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7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