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 合作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在多元視野下,家庭和學校作為教育結構中的重要元素,共同承擔著對學生教育的重要作用,選擇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有利于提升教育效果。
關鍵詞:農村初中教育;家?;?途徑
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的場所,按照既定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雖然學校配備了專門的老師,建設有硬件設施,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但是和家庭教育的天然性相比,仍有一定的局限,因為家庭教育中融洽的親情關系使得對學生的教育更有靈活性和針對性,尤其在我國教育迅速發展的今天,學校教學與家庭教育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農村初中階段,對學生德育方面更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動教育模式能夠提升教育效果。
一、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家?;忧?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普遍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彼此間的交流,家庭和學校合作的方式也由單向交流的模式轉變為雙向互動交流的模式,合作渠道也由過去的書信單一模式轉變為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互動交流形式,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班主任與家長可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校訊通、博客等動態交流形式,為家校合作提供方便,提升溝通效率。老師可利用這些媒體平臺推送班級動態、學校安排,也可以展示優秀的教學成果、學生作品,宣傳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家長可以及時直觀地關注學生的動態,欣賞學生的學習成果,尤其對于那些長年在外的家長,不受地域限制,通過網絡平臺隨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動態。此外,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家校合作創造了自由、交流環境,豐富了家校雙方互動的方式。
二、多元參與提升家?;有?
家校合作的方式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育的完成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統一,所以要把社會資源引進教育的行列中,形成立體化的合作方式。學校教育中專職老師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但是社會各行業的榜樣也可作為擴充家校合作資源中的力量,讓他們成為學校教育之外的輔導員,成為合作渠道中的資源載體。比如,在建立家長學校時,不必局限于本校的老師,根據情況可邀請別的行業內的專業人士,讓他們為家長傳授知識與技能,因為他們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教學方式就會形式多樣,能有效調動家長學習的積極性。學校也可邀請有經驗的心理輔導員,定期舉辦講座為家長講解教育孩子的經驗,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方法。再如可邀請社會工作人員,結合當地的實情舉辦多樣的德育活動,來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多種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不但能拓展合作的渠道,也能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
三、組建家長委員會建立家校互動“橋梁”
家校合作中家長委員會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家校合作組織,在實際合作中,為了有力保證家校間的順暢交流,家長委員會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學校要重視家長委員會的建設,提供保障家長委員會正常運行的機制,從而提升家長參與意識,真正給予家長行使權利的可能。比如在組建家長委員會時,可采用選舉的方式,選出那些真正熱愛教育,由不同職業領域的家長代表,讓他們參與、了解、管理事務。
二是家委會的運行要有明確的制度,各司其職、分工清楚。比如成立監督機構,對學校的日常管理、教學行為形成有效的監督,隨時參與管理,查看是否有亂收費、體罰學生的現象等。再如成立座談組讓專人負責,直接與學校的領導和班主任溝通,反映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等。
三是家委會要定期舉辦多樣的活動,發揮機構應有的職能。比如舉辦“悅”讀會、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活動,一方面增進家長與學生的親情交流,另一方面豐富學生課外視野。這樣的活動能夠促進家校間的合作。
四、完善家長學校鞏固學校教育
家校合作中的家長學校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說家委會是家校間溝通的一座橋梁,那么,家長學校就是鞏固學校教育的大廈,大廈穩固也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進一步促進家校互動合作。
第一,家長學校的教學有組織性。既然是學校,就有一定的計劃性,根據各年級段的家長特點,按照既定的教學要求,來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讓家長學校的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因為家長學歷水平不同,職業不同,所以在集中授課時要注意分層教學,根據家長的興趣和需求針對不同的專題進行教學。
第三,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在對家長學校進行授課時,要區別于學校教學的方式,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運用啟發式合作性的教學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學習時家長不僅是學習者,也可以是講授者,來講授一些自己的教育經驗,供他人借鑒學習。豐富的教學方式不但提升了教學效率,也能調動家長、學校的積極性。
總之,在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家庭與學校已經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雙方應該做好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育學生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3-54.
[2]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9.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論研究述評[J].教育評論,2010(4):21-2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家?;?,形成農村初中教育合力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639。
編輯 王彥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55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