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跨文化交際中“中國文化失語癥”因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雙向性決定了大學外語教學應同時兼顧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外語學習不應該只是了解西方文化,還應更好地解決本民族文化,并能夠用外語傳播本民族文化。而中國學生在跨文化交際的實踐中由于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到位,無法用恰當的外語表達中國文化,導致出現了“中國文化失語”現象,本文重點探討造成跨文化交際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原因。
  【關鍵詞】中國文化 失語 成因
  眾多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對母語文化的作用卻未予足夠重視,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嚴重欠缺,母語文化的知識及目的語文化知識嚴重失衡。很多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無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元素。許多有相當英文程度的中國青年學者在與西方人交往過程中,始終顯示不出來自古文化大國的學者所應當具有的深厚文化素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
  應當承認,目前大學文化教育存在著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教學失衡的現象。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歸納了以下幾點造成跨文化交際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原因。
  一、社會觀念誤導
  改革開放后,接受西方文化成為中國社會的時尚,情人節送玫瑰,西方文化逐漸滲入到國人腦中。從上幼兒園的孩子到大學生,國人把學英語當成頭等大事,在家長和學生眼中,漢語可以學不好,英語卻不能丟下。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升中學、上大學、考研究生、讀博等等,高度重視英語,只要英語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就會被首先拒之門外??膳碌牟皇怯⒄Z的沖擊,而是面對這種沖擊我們所表現的無動于衷,對母語和母語文化的肆意漠視。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說:我們很多國人瞧不起自己的語言。中國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語言當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語”。在有些場合就連“中國”二字也懶的說了,只用“CHINA”來代替了。許多國際運動會上,中國運動員的運動服上除了“CHINA”和國徽以外,“中國”這兩個最具“母語”代表的漢子卻無處看到。此外,母語文化對學習目的語的負遷移作用被過分的夸大,在實踐中也極力強化,社會上流行著讓人汗顏的中國式英語就是因為沒有英式思維,學好英語就是要擺脫母語影響的說法。以上種種錯誤觀念的誤導,使大學生重視英語知識的積累,崇尚西方文化,忽視對中華文化的輸入。
  二、政府引導不力
  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規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但并未對‘跨文化交際”做清晰的界定。文件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除對“更高要求”的“翻譯能力”提出“能翻譯介紹中國國情或文化的文章”外,未對大學生正確運用英語表達中華文化做出其它的要求。該文件是教育部下發的旨在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制定教學大綱的主要依據。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揮棒一大學英語四級英語考試,其考試大綱對學習目的語能力與母語文化的關系更是只字未提,甚者英語專業大綱對聽力的要求也只是聽懂VOA、BBC、CNN等國外電臺的節目,以至于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忽略了對自己母語文化的介紹與傳播。如此的政策導向必然使各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忽視教學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很多英語教師把中國文化內容看作外語學習“以外的東西”。一部分師資良好的學院包括某些知名高校大范圍展開雙語或全英授課。這使得學生中造成一種語言優越感,引起部分學生認為西方語言文化及文學優越于中華文化和文學,從而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忽視對漢語的學習。漢語認讀錯誤百出,漢字寫得歪歪扭扭、中文表達詞不達意,這不能不說是漢文化的悲哀。
  三、教材選用適當
  我國的英語教學課堂語言輸入主要依賴于教材,英語學習和英語教材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v觀現有的大學英語教材,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編大學英語》和《新視野大學英語》,上海外語研究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學英語》以及面向高職高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實用英語》和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英語教程》等,這些教材都顧及了英語的原汁原味,課文所選內容多來自國外的報刊雜志,多選取介紹西方社會及文化背景的文章,語言中處處洋溢著英美文化的氣息,這些對學生掌握純正外語,了解西方文化無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母語文化相關內容的輸入明顯匱乏,特別是表達中國文化的英語詞匯和文章,在眾多大學英語課本中難得一見,也很少有這方面的資料可供查閱,造成了學生不能從英語教材中學習到中國文化的有效英語表達。其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在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時,表達能力明顯不足,甚至是錯誤頻出,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水平明顯都低于表達英美文化的水平。
  四、教師素質良莠不齊
  課堂教學一直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渠道,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隨著社會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教師所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可是一部分教師的素質卻亟待提高。有的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薄弱,導致教學方法技巧單一,課堂教學氣氛沉悶,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有的教師以應試教學為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未能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致使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教學失衡;有的英語教師自身漢語言文化功底薄弱又不善學習鞏固;有的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有較強的奴性意識,在介紹西方文化時極力贊美西方現代文明,貶抑中國文化。這些不僅與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馳。教師的素質高低對中國大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用英語準確表達中華文化的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失語現象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母語文化的失語不僅會導致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而且也會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明顯缺乏。只要是有跨文化交際存在的地方,都會涉及到母語文化輸出的問題,這不單單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交際中的本質上的需求。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策略來破解這種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失語的現象,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56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