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養老機構老人幸福感提升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基于中國老齡化加速、養老體制不完善的現狀,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進行數據收集,基于這些數據,從個人、家庭和養老機構三個維度探討影響老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從提高老年人的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加強子女與老人之間的聯系、呼吁社會加強對老人的關心、養老機構完善設施滿足老年人需求、政府健全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提高老人幸福感的路徑。
  關鍵詞:養老機構;老年人;幸福感;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4-0073-03
  一、研究背景、理論基礎和養老機構老人幸福感現狀
 ?。ㄒ唬┭芯勘尘?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11月1日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76億,占總人口比例的13.26%,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即將到來。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省內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 756.21萬人,占總人口的22.51%(數據來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委員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2016年鎮江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2.64%,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亟須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進程。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和全國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我國養老機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在這期間,養老服務業不斷涌入社會各方積極力量,促使養老機構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化、效率更加高效化。然而,由于時間較短、經驗不足、人才稀缺等原因,養老機構并不完善,老人們的幸福感指數也還需進一步探討。
  (二)理論基礎
  本文的核心概念“幸福感”,不同學者有其不同的理解,例如,“幸?!钡母拍畎鞓贰M意、功能、效益、偏好等。幸福也是人們對現實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一種主觀體驗。本文從生活質量和心理情感兩方面對幸福感進行界定和研究,具體指標為個人情況、家庭情況、養老機構情況、社會關愛和政府政策。本文中,養老機構指為老人提供居所、護理、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的機構。這表明,第一,養老院的宗旨就是給老人提供優質服務;第二,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是廣大老年人群體;第三,養老機構應為老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護理照料和文化娛樂活動,以便滿足老人多樣化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ㄈB老機構老人幸福感現狀
  我國學者對養老機構老年人幸福感現狀的研究多以研究單一城市為主,且幸福感指數高低不一。張超在江寧區的實地調查表明,雖然部分老年人家庭富裕,但由于家庭等因素導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十分幸福。張立力應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及老人一般情況調查表對廣州市養老機構329名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老年人幸福感平均得分為30.36±6.08,該組樣本老人總體自覺幸福、滿意。
  二、調研數據
 ?。ㄒ唬祿碓?
  本次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數據收集,樣本選擇較為科學,各類特征老年人覆蓋范圍廣,問卷內容涵蓋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養老機構的基本情況。本次調研共發放150張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共134份,有效率約為89.3%。調查對象中,男性占比32.3%,女性占比67.7%;60歲以下老人占比9%,61~70歲占比24.8%,71~80歲占比42.9%,81歲以上占比23.3%。訪談對象涉及老人、老人子女、養老院院方及相關政府機構。本次調研所設計的問卷,以“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數”為因變量,分“非常不幸?!?、“比較不幸?!?、“一般幸?!?、“比較幸?!?、“非常幸?!蔽鍌€維度。本次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運用社會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出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并以此提出養老機構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路徑。
 ?。ǘ祿枋龇治?
  1.幸福感指數。在有效的134份樣本中,選擇“一般幸?!钡睦夏耆俗疃?,占比為44.0%,將近一半的老年人感覺到幸福但其幸福指數不高,無法達到“比較幸福”或是“非常幸?!钡膶哟危踔吝€有1/3的老年人認為自己“比較不幸?!保ㄒ姳?)。這說明鎮江市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數偏低。
  2.數據分析。老年人的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狀況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個人因素都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其中經濟狀況和身體健康情況與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數的相關性分別為0.306與0.251,且經濟狀況和身體健康情況越好,老人越幸福。家庭因素中,子女探望頻率與幸福感指數相關性P值為0.411,選擇每月一次的占比最多,說明鎮江市養老院子女探望頻率較高,其直接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幸福感。在養老機構因素中,文體活動頻率和養老院設施這兩個因素分別代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在文體活動頻率中,每周至少一次占比較高,為48.9%;在養老設施滿意度中,比較滿意占比最高,為35.3%(見表2)。數據表明,養老機構雖在精神和物質方面有所發展,但效果并非令人非常滿意,養老機構仍須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三、影響幸福感指數的因素
 ?。ㄒ唬﹤€人因素
  本文以個人維度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狀況和經濟水平作為衡量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數的指標。
  曲海波的研究顯示,配偶在世時,老人一般與其在一起生活;一旦配偶過世,則由子女承擔其贍養責任。已經喪偶的老人會產生一些孤獨感,而這些老人住進養老院后,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進去,孤獨感會加劇,進而影響老人的幸福感。這表明,婚姻滿意度和老人幸福感指數具有較高的相關性,且婚姻滿意度與幸福感指數成正相關。
  調研結果顯示,文化程度的高低會影響老年人的心態。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思想較開明,認為養老機構養老是一種非常合適的養老方式;而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無法接受養老機構養老,認為進養老院就是被子女拋棄,在養老院抱有得過且過的想法,幸福感指數普遍不高。   老人的經濟狀況直接影響到老人的生活質量以及對養老機構的選擇。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會選擇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服務優良的養老機構,還會購買額外的娛樂服務來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幸福感指數也隨之提升。鄧云龍的研究表明,經濟條件好的老人幸福感普遍較高,經濟條件差的老人幸福感較低。
  研究顯示,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飲食、睡眠、認知功能、身體狀況、慢性病狀況及并發癥與其主觀幸福感相關;身體狀況差會給老人帶來許多生活的不便,身體上的疼痛也會直接影響老人的幸福感指數。
  (二)家庭因素
  本文在家庭維度方面以子女探望頻率和家庭情況滿意度作為衡量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數的指標。在“養兒防老”、“多子多?!钡葌鹘y觀念的影響下,子女對老人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其幸福感指數。牛桂芳等人的調查發現,老年人有無子女及其看望次數與老人主觀幸福感直接相關。筆者在實地訪談研究中發現,子女探望頻率較高的老人普遍更加幸福。
  研究表明,老年人在家中的地位高低及家庭關系是否和諧會影響其主觀幸福感,因此,對家庭滿意度高、家庭和睦穩定的老人心理負擔不大,其幸福感指數也隨之更高。
 ?。ㄈB老院基本情況
  在養老機構的維度中,本文以養老院設施滿意度、文體活動和護理看護作為衡量養老院老人幸福感指數的指標。李芝涵指出,老年公寓的康復性景觀設計能夠使老人獲得舒適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社會尊重感。穆光宗認為,老年人的孤獨感可以通過參加老年文體活動、增加交際機會等方式逐漸消除,并且參加精神娛樂活動還會促進記憶力的增強和思維的活躍。
  隨著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他們會不斷對養老院的硬件、軟件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鎮江市養老院的硬件設施、伙食狀況和文體活動的供給與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大,仍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導致老人們的幸福感指數較低。
  由樣本數據可知,比較不健康的老人占比高達30.8%,非常不健康的甚至失智失能的老人占比達6%,他們在起居照護、出行照顧、長期臥床照護等方面需要專業護理人員的治療和護理,說明鎮江市養老院老年人對護理看護服務要求高、需求大。因此,具有較高護理服務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數高,而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的老人幸福感指數低。
  四、提升路徑
  (一)個人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進入養老機構,進入養老機構的老人都需要再次社會化,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養老院的生活中,但部分老人仍需要較長的緩沖期來適應養老機構的生活。因此,從老人自身出發,他們需要調整情緒,用積極豁達樂觀的心態去對待養老機構的生活,主動接受、學習并適應養老機構的生活模式。
  同時,老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興趣去充實自我,完成自己原來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彌補遺憾,豐富自己在養老機構的生活。
 ?。ǘ┘彝ズ蜕鐣P愛
  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面臨的不僅是對自身健康問題的擔憂,還有對自身價值的懷疑。養老機構的老人離開自己熟悉的居家環境,選擇來到養老機構生活,因缺乏兒女親情和天倫之樂,極易產生失落孤寂等消極心理以及對自我的否定。因此,子女要對老人盡孝盡責,經常去陪伴探望老人,通過交流互動來增進感情,幫助老人適應在養老院的生活,不能將老人放在養老院置之不理。
  同時,筆者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養老機構的老人非常關注和歡迎社會上的關愛活動。因為各個公益組織所進行的探望關愛活動都給老人帶來了很多歡樂和溫暖,使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關心的、被需要的,這有利于老人們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幫助其重塑信心、重拾希望。社會各界須積極參與關愛探望養老院老人的活動,要避免形式主義,把關愛真正地落到實處。
  (三)養老機構的服務提升
  首先養老機構是老人的主要生活場所,其硬件軟件設施及各方面的條件都直接影響到老人的居住感受,進而影響其幸福感。所以,養老機構首先應在其能力范圍內完善硬件、軟件條件。其次,養老機構要提高自身的醫護水平,重視對養老護理人才的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并通過定期考核等方式對護工的行為進行監督,從而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最后,定期組織文娛活動,積極在養老機構進行精神文化建設,通過開講座、辦演出等方式豐富老人的活動,滿足其在精神上的需求。
 ?。ㄋ模┱龀?
  在社會養老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從養老服務事務管理的主導者轉變為養老事務治理的協助者和監督者,實現角色的良好轉換。與此同時,政府應加大對養老機構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減輕養老機構的稅收壓力,增加財政專項撥款,增加床位補助,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發展各類養老機構,鼓勵各種形式的養老機構的發展。
  當然,政府應客觀地掌握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出臺靈活的法律和政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給失智失能的老人以補貼,從而增加老人的安全感。發揮鎮江園林城市的優勢,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良好的環境資源,支持城市養老事業的發展。鎮江市政府還應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養老機構服務監督體系。
  最后,政府應在社會上宣揚新的養老價值觀,更新人們的養老理念,鼓勵對養老機構的社會監督,在社會形成良好的愛老敬老的氛圍。
  參考文獻:
  [1]  胡勁松.鎮江市養老服務業發展迅猛[N].新華日報,2017-03-31(19).
  [2]  吳若冰.地方政府質量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15.
  [3]  歐文·E.休斯.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  張超,張越.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探析——以南京市江寧區為例[J].現代商業,2014,(2):281-282.
  [5]  張立力.廣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幸福度調查與分析[J].中國老年學,2008,(15):1513-1515.
  [6]  曲海波.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其決定因素[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6,(3):65-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47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