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動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有效的課堂評價是保證高職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翻轉課堂強調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凇癆+課堂派”移動網絡課堂管理平臺,遵循翻轉課堂理念和過程性評價原理,在分析過程性課堂評價必要性的基礎上,構建《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過程性評價指標,并對課程過程性評價過程進行解釋說明,以期為其他課程過程性評價提供參考。
關鍵詞: 移動網絡平臺;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82
有效的課堂評價是保證高職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強調教育過程與教育目標并重的課堂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效果、學習過程以及其他非智力學習因素進行綜合性評價。高職院校課堂在考核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和原理掌握程度同時,更應強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更好的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但傳統課堂注重理論知識的評價評價,較少關注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評價,因此,在高職教學過程,采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對教學的有效實施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實現高職職業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
翻轉課堂的發展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和評價方法,使得課堂評價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的完整教學過程中,這也使得傳統的課程結果評價不能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新要求。課堂過程性評價不但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移動網絡平臺的發展及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為課程過程性評價提供了技術條件,使得科學有效的評價課堂學習效果成為可能。因此,本文以《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為例,基于移動網絡平臺對翻轉課堂的過程性評價進行探討,以期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
1 移動網絡平臺與翻轉課堂
1.1 “A+課堂派”移動網絡平臺
移動網絡教學平臺有多種?!癆+課堂派”移動網絡平臺由北京愛課互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效在線課堂管理平臺,能在課前發布課堂任務,課中開展教學互動、討論、在線測試;課后實施作業提交與批改;教師也可通過電腦客戶端進行教學資源分享、班級管理、課堂評價記錄和匯總分析;另外,“A+課堂派”移動網絡平臺不受手機操作系統的限制,使用便捷,十分符合現代教學信息化、教學移動化、資源網絡化、學習碎片化的要求,在平時教學實踐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但基于該網絡平臺的過程性評價研究較少。
1.2 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以學生中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信息化資源為支持,改變了傳統的課內課外、課前課后學習順序,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引起了教師、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符合課程教學過程性評價的要求。當前翻轉課程研究在內容方面主要體現在:翻轉課堂的發展歷史、翻轉課堂的本質、翻轉課堂的實用性、翻轉課堂配套技術、翻轉課堂的過程設計等方面;在對象方面,多集中于中小學生,而針對高職學生的專業課應用研究雖逐漸在增多,但研究仍有待深入,特別是有關基于翻轉課堂和移動網絡平臺的過程性評價研究較少。
2 基于移動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的必要性
2.1 評價結果形式化向真實化轉變
傳統的課堂評價雖然將學生平時表現作為課堂評價的主要內容,但教師主要結合學生的出勤或課堂的互動情況進行評價,分值一般占比例較小,且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特別是班級人數較多時更突出。有時還存在通過平時成績讓及格線徘徊的同學能能夠通過考試,因平時評價不但不能及時記錄也不能對每位學習進行平時評價,最后平時成績往往存在形式化現象,但基于移動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的過程性評價能隨時記錄學生的平時表現,較客觀的記錄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和學習過程,并得到有效及時反饋,也能使得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內容。
2.2 評價環節簡單化向系統化轉變
傳統教學評價強調期末筆試的表現,結果使得學生只要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強行記憶和背誦通過期末考試,就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傳統的課堂評價環節顯得簡單化并強調知識的最終評價,缺少對學生分析和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等過程系統化能力素質的培養,而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翻轉課堂的過程性評價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開展系統化的考核評價,能在不同的學習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這正是高職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
2.3 評價方式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
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多是設計好一套統一的標準試卷,以此考核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這種單一化的評價雖然評價標準準確、標準、規范,但不能對學生進的個性化或多樣化評價,因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知識基礎不同,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除了知識能力之外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能力沒得到充分評價,這樣不符合對高職學生開展多元化能力的評價的要求?;谝苿泳W絡平臺的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可在課前、課中、課后開展個性化的、多樣化的混合式評價,這符合高職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興趣不夠,動手動腦意愿高的要求,利用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2.4 評價內容理論化向靈活化轉變
傳統課程評價,特別是期末考試評價側重于填空、選擇、判斷、名稱解釋、簡答題等理論知識理解與應用,以及綜合案例、討論分析等應用能力的評價,其評價內容偏理論化,而基于移動網絡平臺的翻轉課程過程性評價,可使課堂評價的內容靈活多樣,如教學現場通過語音、文字、網絡、視頻等手段進行互動,學生也可進行角色扮演,模擬訓練等形靈活的評價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并且能依據移動網絡平臺對課外的學習情況、解決答疑情況進行突破時空的靈活評價,避免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使得課程評價更靈活、更全面,利于綜合評價課程教學效果。 可見,基于移網絡平臺及翻轉課堂的過程性評價,不僅能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還能對不同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量進行全面、靈活的評價,突破時空限制進行課堂評價有利于高職課程教學評價的創新和發展、有利于高職教學效果的提升。
3 基于移動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設計
“A+課堂派”移動網絡平臺作為一款新型的、高效的課堂管理工具,能夠對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參與活動進行記錄,并能對課堂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能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實時互動。較好的擬合了翻轉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得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能及時展現,作為過程性評價的評價依據。本文以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移動網絡平臺的功能,并參考張懷平、卞鳳,王玉璽對《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過程性評價進行設計。
3.1 過程性評價指標
基于“A+課堂派”移動網絡平臺的功能模塊及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及《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過程性評價分為課前評價、課中評價、課后評價三大部分。課前評價包括課前任務學習態度、任務學習效果兩指標;課中評價包括課中任務參與、課中任務表現、課中互動效果等指標;課后評價包括課后作業效果等指標。具體指標及權重見表1。
3.2 過程性評價實施
?。?)課前評價。首先,將《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的課前學習視頻或文字資源上傳到移動網絡平臺,并提出課前學習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后,要求學生在指定的期間登錄移動網絡課程教學平臺,觀看視頻或閱讀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根據教師給出的學習任務,進行相應學習活動,記錄自己遇到的難題,通過移動課程教學平臺發布自己的難題,移動網絡課程學習平臺保存相應的課前學習記錄情況。
(2)課中評價。首先,教師先對學生的《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的課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查看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必要時可進行在線測試,并對測試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其次,師生根據課前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卷進行現場答疑;再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安排鞏固性新任務,讓團隊分組或角色扮演完成新任務;最后,通過師生或生生之間進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互評,對任務完成效果進行評價。并借助移動網絡平臺完成課中評價,使得學生及時知曉自己的課程表現情況,并進行改進,鍛煉學生分析知識、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后評價。教師對《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的課后作業提情況及作業效果進行及時評價,學生也通過移動網絡平臺知曉自己的本次課程的學習評價結果,并為下次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這不同于傳統評價方法學生到期末結束后才知曉自己的學習結果;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課堂的學習反饋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優化設計,以至于能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
4 結論
有效的課程課堂評價是保證高職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本文運用“A+課堂派”移動網絡課程平臺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在分析傳統課程評價向過程性評價轉變的必要性基礎上,構建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過程性評價指標,并對實施過程進行分析研究,為其他課程的過程性評價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高凌飚,鐘媚.過程性評價:概念、范圍與實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5,(9):44-47.
[2]劉 強,周 林,郭 珂等.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研究綜述[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44-48.
[3]張雪蓉,喬昳玥.學習過程性評價實施效果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4):55-59.
[4]李一紅,余英.基于課堂派的過程性評價研究[J].現代交際,2017,(9):16-17.
[5]李陽.《市場營銷》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效果測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14):157-158.
[6]張懷平等.翻轉課堂過程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28-29.
[7]卞鳳,王玉璽.過程性評價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3):101-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