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完善產學合作體系 推動高等職業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先哲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行業培養實用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產學合作體系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扶持不足,產學合作體系動力缺失
  近年來,高職教育發展迅速、遍地開花,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但是,也應當看到,在產學合作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方面,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沒能夠跟上,導致很多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只開花不結果,不能培養出實用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比如:政府沒能從政策上引導企業參與產學合作,沒能通過法律來規范合作教育并建立相應的體制。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產學合作經費嚴重短缺
  開展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投入,但目前各級政府對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經費投入責任不明確,從中央到省、市各級政府的公共財政只針對以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主要目標的產學研合作設立了一些專項資助資金,對以培養大眾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還沒有設立專項資金,導致一些地方產學合作辦學困難重重,競爭力明顯不足。
  三是課程體系不完善,產學合作體系內力不足
  產學合作體系主要是培養面向一線的技術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它應是有別于學術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產學合作獨立的課程體系還沒有形成,教學目的不明確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還十分突出,不能與工作、與市場相接軌,找不準教學的努力方向和突破口。
  四是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脫節,產學合作體系缺乏市場保障
  當前,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才市場需要呈現出多樣化、深刻化、細致化的特點,密切關注當地經濟變化,迅速調整課程體系,是產學合作成功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對于市場信號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市場的反應不敏銳,教學存在盲目性,難以發揮產學合作體系的作用和功效,培養的人才不能有效的與本地和全國市場相接軌。
  
  二、完善產學合作體系,推進高等職業教育
  
  一是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三明治”教育、美國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等模式之所以能夠在取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政府的參與,政府、企業、學校任何一方的缺失和弱化均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學合作。因此,政府在“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建立由當地政府牽頭,教育、科技、發改、財政等相關部門聯合組成的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領導協調小組,統一協調本地區高職教育產學研合作,確定產學結合的工作方向、目標和重點,協調產學結合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制定產學合作中長期發展目標,并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以全面促進保障機制的構建。
  二是必須堅持校企聯合之路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培養出高素質技術人才,僅靠在課堂上所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使教育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學校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通過區域融合、校企互動,尋找實現合作的途徑。對于企業來說,必須充分認識到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認識到培養人才給企業帶來的長遠利益,主動響應,認真對待,積極跟進;在合作教育中,以大局為重,積極配合學校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充分利用產學合作教育的機會在獲取人力資源、產品研發、員工培訓、形象宣傳、政策優惠等方面為自身謀求利益。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的機會,接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積累實踐經驗;有助于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就業競爭力;有助于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動手能力;有助于培養適應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鍛煉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是必須調整課程結構體系
  要根據本地企業發展需要,面向企業第一線設置和整合專業。做到用人單位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第一,要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應考慮到就業市場的需求,課程設置要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要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就業方向要在課程方案中清晰體現。第二,要體現以專業目標為導向的原則。應緊緊圍繞專業的培養目標及相應的人才規格,實施系統的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要以“實用”為主,以“夠用”為度的原則,突出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培養,有選擇地精選理論課的內容,減少理論課的學時。同時,課程的內容要關注專業的技術發展及相關技能的改進,要把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及時充實進去,使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處于相對穩定和不斷更新的交互狀態之中。第三,要體現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在學生的學業考試上,改變以理論考試為主的傳統做法,重點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時間分配上,使實踐教學和技能培養的時間已占總學進的50%以上。第四,要體現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的原則。課程設置要為學習者提供與其未來可能從事職業活動有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反映其職業能力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因此,必須以“雙證書”制為框架,把職業標準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融人相關課程教學大綱中。
  四是必須立足當地經濟發展需要
  完善產學合作體系必須立足當地經濟發展需要,既可以使學校實現培養目標、擴大辦學規格,又可以使企業更有力地積極參與區域競爭體系。第一,產學合作體系要與當地產業結構升級、科技進步相一致,要抓住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和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與地方發展需求相接軌,急而不燥,擴而不亂,練好內功。第二,完善產學合作體系必須深入研究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得到企業、尤其是地方支柱型企業的支持,獲得一定的辦學經費,找到學生的就業職位,實現雙贏。第三,加大宣傳力度,為產學結合體系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當前,我們國家的產學結合體系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總體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需要全社會來關心、愛護和扶持。因此,各級政府應大力表彰對于產學結合做出突出成績的高職院校和企業,大力宣傳產學結合體系對于當前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通過宣傳,可以使全社會能夠了解、支持產學合作體系。
  (吳先哲,1980年生,河北保定人,保定廣播電視大學助教。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和法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74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