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家校合作是可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家校合作觀念有誤區;合作的內容和途徑狹窄;合作層次較低,缺乏互動;缺乏機制、人員、物質方面的保障。針對此提出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B39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12-00-02
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可行性
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影響并不因為子女跨入大學而停止。家庭是大學生現有心理狀態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進一步影響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因素之一。大學家校合作能為分析大學生心理現狀和心理問題提供良好平臺,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問題的解決。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進行家校合作是可行的。
?。ㄒ唬﹪鴥韧獯髮W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為我們提供了良好借鑒
20世紀70年代至今特別是近30年來,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綜合化趨勢日益明顯,其所面對的對象包括學生、全體教師、家長、學校行政領導、社會教育工作者等其他相關人員[1]。以美國為例,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象主要有個體干預、環境干預和整體干預幾種類型[2]。操作模式上有“邀請模式”、“綜合模式”以及“顧問教師計劃”[3]。具體實施內容如大學新生入學前讓家長與學生均接受心理輔導,為促進學生適應大學生活作好心理準備;學校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中會提供相應的服務項目,如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學習輔導、和教師或家長間的咨詢會診、心理干預與援助、項目評估、學術研究等。同時,通過為家長提供咨詢、培訓、保健等服務提高家長的心理功能從而間接地促進學生心理發展。
相對而言,國內這方面的專門研究較少但很有啟發意義。如李國強[4]和劉海華[5]在這方面的探討等。已有這些研究和實踐為我們開展家校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ǘ┘议L文化素養不斷提升,參與子女教育活動的意識和動機逐漸增強
當前以及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大學生大部分都將是家庭獨生子女,相對多子女家庭而言,他們的家庭為其成長與發展投入了(或更愿意投入)較高的成本,學生個體受到更多的家庭關注或期望。同時,隨著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學生家長對于教育的義務和教育的權利的認識逐漸深入,這將促進其參與子女教育活動的意識與動機的逐漸增強。這為家校合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鋪墊。
?。ㄈ┈F代科技手段的發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進一步實現
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溝通方式的多樣化、便捷化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興的便利的條件。如手機、網絡的普及、可視電話的應用等極大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途徑。就網絡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而言,目前已有研究者進行家校互動支持平臺方面的應用系統的嘗試研究[6]。隨著科技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學校和社會力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和支持投入,基于網絡等現代科技的家校合作將成為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家校合作最有優勢的途徑之一。
二、我國現有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ㄒ唬┐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觀念有誤區
高校方面往往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將家庭納入其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家校合作沒有必要,因為家長的管束將導致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功能的退化;部分高校認為家長不懂高等教育工作,也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合作基礎;還有部分觀點認為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家長們的教育理念和各自需求的多樣性以及甚至錯誤的觀念,使得合作難以協調。
同時,許多大學生家庭認為學校是專門的育人之地,沒意識到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有的父母則認為子女進大學是優秀和有能力的體現,沒有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沒有認識到家庭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還有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沒有文化和能力參與大學教育活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內容和途徑狹窄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通報學生在校表現、學習成績與學校或老師對家長的“希望”,以及學生出現心理情感危機時緊急干預或遣返休學等。對提升學生整體心理素養、促進心理能力的發展以及心理問題的解決方面很少涉及家校合作。就家校合作途徑而言,電話和短信是目前主要的聯系方式。同時書信聯系仍然扮演一定的溝通角色。合作渠道的單一性直接影響到家校合作的內容與深度。
?。ㄈ┖献鲗哟屋^低,缺乏互動
在已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學校與家庭并非對等和完全信任的合作關系,學校常把家長看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手或對象,傾向于向家長宣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思想,往往單方面要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校和教師掌握主動權,家長較被動消極,表達和參與的機會很少,來自家庭的許多有益信息無法得到發現和利用,這一現狀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功效。
?。ㄋ模C制、人員、物資方面缺乏保障
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設有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詢中心,但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這一領域缺乏明確的分工和統一的管理規劃,或沒有明確職能部門來主持,工作往往顯得零散或者被推諉,如若出現問題,則出現無章可循的狀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往往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教師而言意味著工作量的大額增加,或者出現教師人員的緊缺。此外,資金會約束著學校對家校合作溝通方式與手段的選擇,如網絡、交通、住宿、電話等費用缺乏保障直接影響工作開展。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開展策略
?。ㄒ唬淞⒋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正確觀念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的最終實現同樣需要家庭和學校雙方的互助合作。不應把學校的作用單方面夸大,忽視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優勢。家庭(或在學校的引導下)可以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的維護者和積極促進者,是一股與校方合作的積極力量。學校和家庭應遵循民主平等原則進行深入合作。當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誤解、不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懂方法技巧,因而不能正確地對待子女心理時,學校應提供相應的指導或培訓服務信息。
?。ǘ┨峁┫鄳男睦斫】到逃倚:献鞯谋U?
高校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設立家校合作的職能部門,或明確該領域的管理運行機制,完善相應的工作管理條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宣教工作,同時建立一支有較好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實踐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這直接關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質量。此外,高校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部門的設立要求進行??顚S?,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獲得必要的物質保障。
?。ㄈ┩ㄟ^多種途徑深入開展家校雙向溝通
1、繼續深化利用書信、通知、家訪、“校訪”、家長會、電話等傳統聯系方式。學??啥ㄆ谕ㄟ^書信或簡報通訊的方式向家長介紹子女在高校的學習、生活、心理動態;免費發放家長手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給家庭提供心理教育的建議性措施;設立“家長日”邀請家長走進校門正確認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鼓勵家長提供建議;對特殊家庭可以進行家訪;利用入學、寒暑假、畢業前夕等時機開學生家長會,內容涉及家庭心理健康知識,大學生不同階段發展特點、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同狀況的認識與基本處理。
2、開發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家庭、學校、學生三方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群、網絡視頻等進行交互作用,借由影音、圖像、文字等遠程資料進行信息傳遞。通過網絡家校合作對于一般家庭適當接受培訓學習完全可以實現。部分貧困農村地區若為客觀條件所制約,當前在途徑選擇上可適當協調,長遠來看是完全可行的。
3、社會中介力量的開發與利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學的艾普斯坦(Epstein)將家校合作的含義擴展為“學校、家庭、社區合作”,強調學校、家庭和社區對孩子的教育和發展負有共同的責任[7]。這為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視野:如通過高校與社區的關于大學生的信息聯系,借由社區力量開展大學生子女家庭的親子輔導等。
參考文獻:
[1]崔景貴.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及其啟示[J].中小學心理康教育,2003,(06).
[2]肖嬋.美國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模式[J].教育科學,2005,(02).
[3]佟月華.美國學校心理輔導模式的新發展[J].濟南大學學報,2004,(06).
[4]李國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理念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2).
[5]劉海華,丁紹宏.家校合作模式下貧困大學生的誠信培養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6]楊卉,王陸.基于網絡的家校合作系統中個性化推薦的設計與實現.網絡教育,2007,(10).
[7]楊善華.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