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茶葉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結合茶葉種植過程中對氣候條件的要求,分析了湘西州氣候條件,得出了湘西州氣溫、日照時數和降水條件比較適宜茶葉種植,探討了不同種類氣象災害對茶葉種植的危害并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防御對策,僅供相關部門進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茶葉;氣候條件;氣象災害;對策
古往今來,茶葉一直是人們首選的飲品,且在我國的歷史悠久,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偉大茶文化財富,在對茶葉進行種植、采集、生產及制造中的要求較為嚴格。我國有很多地區都有茶樹種植,對于茶葉的生產技術也越發成熟。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屬中亞熱帶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州各縣市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比較適宜茶葉種植,對于優質茶葉的形成極為有利。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湘西州境內茶葉種植面積達31.77萬畝,已成為全州農業特色支柱產業。因此,通過加強茶葉種植的氣候條件分析研究,提供針對性強的茶葉生產氣象服務,對確保優質、高產茶葉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湘西州茶葉種植的氣候條件
1.溫度。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適宜溫度在15~25℃之間,要求生長期內超過10℃的活動積溫在5000℃左右。通常情況下,茶樹在生長發育中可忍耐10℃的低溫天氣,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此時茶葉開始萌芽生長;春季溫度對茶葉的影響要比夏秋季節要明顯,茶葉生長旺盛期內的日平均溫度在20~25℃之間,當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時,會減緩茶梢的生長發育速度;日平均氣溫高于35℃時,茶葉的生長發育速度會停止,若超過35℃的高溫天氣持續一段時間,新梢會逐漸枯萎直至脫落;秋季日平均氣溫低于14℃時,此時秋梢的生長將會停止;進入到12月份后,日平均氣溫低于10℃時,茶樹會進入到休眠期,生長發育過程將會停止;若日平均氣溫不足2℃時,茶葉則會變得枯萎;溫度下降到零度以下,大多數的茶花會不斷脫落,直到死亡。晝夜溫差對茶樹內光合物質積累的影響較大,白天溫度越高對于光合物質的形成就越有利,夜間溫度越低,茶葉呼吸消耗的產物隨之減少,由此不難看出,晝夜溫差越大對于優質高產茶葉的形成就越有利。
湘西州年平均氣溫為16.4℃,≥10℃的年積溫在5000℃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 10℃的平均初日在3月上旬。境內熱量條件較為優越,對于茶葉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2.降水量。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需要攝入大量的水分,因此水是茶樹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休眠期內的茶葉需水量相對較低。在茶葉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需水量在1300mm左右,其中在生長季(3~10月)的需水量將近是1000mm左右,是全年需水量的77%;7~8月份的需水量將近是全年的30%;茶樹休眠期內對水分的需求較少,需水量在50mm左右。在茶樹生長發育中,要求茶園土壤的含水量和空氣相對濕度在80%~90%為宜,此時可確保茶樹生長速度和生長量達到最佳,會加快植株生長發育速度,葉芽生長量加大,會使葉片內的過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等作用加劇,對于茶葉內有機物質的合成較為有利,同時還會提升茶葉產量和品質;若相對濕度下降到70%以下,將會阻礙茶樹的生長發育速度,降低了茶葉品質;若相對濕度不足60%,會危害茶樹新梢,芽葉將會變短,茶葉較小,夾葉增多,茶樹生長發育將會停止;若相對濕度在40%~50%之間,茶樹將會緩慢生長,此時部分芽葉會出現凋萎;若相對濕度不足30%,茶樹基本停止了生長發育,芽葉將會永久萎縮并干枯,直到死亡。一旦發現茶樹外表有缺水狀態出現,說明茶樹器官已經遭到損害,即使進行灌溉也很難恢復受損的器官。
湘西州屬于中亞熱帶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降水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50mm左右,年內降水主要在4-6月較為集中,7-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29%,比較適宜茶葉種植。
3.日照時數。茶葉原本是在森林中生長的植物,適宜在弱光的環境中生長發育,因此自身耐蔭特征明顯。茶樹體內有很大一部分的干物質需要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即使茶樹生長在弱光條件下,但是鮮茶葉中的葉綠素含量較大,可很好的利用日光內的紫外線和藍紫外線。尤其是在云霧天氣下,此時空氣濕度較大,溫度條件適宜,柔和的日光對于提升茶葉內的芳香物質和氮含量極為有利。在茶葉生長發育中,如果日照百分率低于45%,此時的茶葉品質比較優;若日照百分率低于40%,此時茶葉品質更為優質。因平原區的遮蔭效果差且光照強度大,不利于茶葉種植,而在高山多云霧的山區內則比較適宜種植茶葉。若茶樹生長在長日照條件,可有效提升茶葉品質,為增強茶葉產量,可通過人工方式延緩茶葉光照時間,抑制茶樹開花,確保新枝萌發。
湘西州多年日照時數為1257.2h,其中4-9月份的日照時數是全年的68.9%,4-6月光照條件較好,呈現出逐月增加的趨勢,年內光照時數主要集中在7-9月份,高達550h,占全年日照時數的43%,由此不難看出湘西州光照條件比較適宜茶葉種植。
二、氣象災害對湘西州茶葉種植的影響及防御對策
1.高溫干旱。若在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超過10d超過35℃的高溫天氣,茶樹將會遭受熱害的危害。若出現35℃的高溫天氣,會降低茶葉產量和品質,進而影響夏秋茶抽梢的正常進行,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茶葉萎蔫死亡。由于湘西州的茶園主要分布在山地內,茶樹生長過程中的水分主要來源于自然降水。若年內降水分布不均,且夏季和秋季溫度過高,會加快空氣內的水分蒸發速率,進而引發“伏旱”或“夾秋旱”,不利于夏秋茶產量和品質的增強。若高溫干旱出現在茶葉生長中,茶農應通過滴灌或噴灌的方式給茶園降溫,確保茶樹體能損耗達到最小,提升茶樹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在對茶園小氣候環境進行改變的同時,還能增強翌年春茶品質。
2.低溫凍害。低溫天氣對茶樹的影響較大,冬季寒潮出現的過程中會伴隨有大風、降溫天氣,此時極易導致茶樹出現凍害。尤其是春季倒春寒天氣的出現,會使春茶的采摘期延遲,嚴重危害著春茶品質,將倒春寒預防工作做好,可有效確保優質高產茶葉的形成。湘西州寒潮天氣主要集中在11月到翌年3月份,而以1月份出現頻率最高,其次是11月和12月。寒潮對茶樹冬季休眠、春季萌芽和新梢展葉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應優先選用向陽坡且配備有防護林帶的區域作為茶園,在低溫寒潮天氣出現的過程中應選擇地膜、稻草覆蓋地面,降低土壤內的熱輻射,不斷提升地面溫度,將凍害對茶葉的危害降到最低。
3.暴雨洪澇。湘西州年內暴雨洪澇出現次數較多,若在山區丘陵地帶出現暴雨,會使水土流失面積增加。為避免茶園水土流失,可結合茶園氣候和地形地勢特點,在茶園內及四周增加綠肥植物的種植。將蒲草覆蓋在茶園內推廣,不僅能對茶園生態環境進行改善,還能降低茶園內的水土流失。
參考文獻:
[1]孫怡.滁州市茶葉生產的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
[2]吳葉青.德興市茶葉生產的氣候條件分析及高產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3(22).
作者簡介:夏永華(1981-)女,土家族,湖南省岳陽人,本科學歷,工程師,從事氣象裝備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