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臨床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因素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臨床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因素。方法:選取尿液標本350份及糞便標本223份進行臨床觀察,分析在尿液標本350份及糞便標本223份中不合格標本的發生率及發生影響因素。結果:350份尿液標本中不合格發生率9.14%(32/350),在223份糞便標本中不合格發生率10.3l%(23/223),其中導致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標本污染、標本量無法滿足檢測需求、容器錯誤、送檢不及時、標識錯誤等因素。結論:在臨床糞、尿標本檢測過程中存在較多影響導致標本不合格的因素,臨床中應在標本采集前對患者實施相應的指導,對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提高檢測質量,減少不合格標本現象的出現。
  關鍵詞 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影響因素
  糞、尿常規檢驗屬于臨床檢測中較為常見及主要的檢測方式之一,為了提高臨床糞、尿常規檢測質量,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臨床糞、尿標本檢測過程中應針對相應的影響糞、尿常規檢驗合格率的因素進行相應的分析,在檢驗前、檢驗中及檢驗后進行質量控制[1],提高糞、尿常規檢測的質量。為了分析臨床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因素,2018年1-4月選取尿液標本350份及糞便標本223份進行了分析及觀察。
  資料與方法
  2018年1-4月選擇尿液標本350份及糞便標本223份進行臨床觀察,尿液標本350份中門診患者185例,住院患者165例;糞便標本223份中門診患者89例,住院患者134例。其中,尿液標本350份中不合格標本發生率9.14%(32/350),在糞便標本223份中不合格發生率10.31%(23/223)。本次觀察均在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后開展,本次觀察均在所有患者及護理人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實施。
  方法:在臨床糞、尿常規檢驗過程中應將《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的糞便及尿液送檢標本相關要求作為參考[2],針對臨床送檢的糞、尿標本檢驗單中的患者臨床資料、標本外觀、形狀、標本量是否滿足檢測指標的需求量等進行統計,分析從標本采集至標本送檢的時間是否超過,通過各項指標的分析確定標本是否合格,并針對糞、尿標本的不合格影響因素進行相應的分析及統計。
  觀察指標:分析在350份尿液標本及223份糞便標本中不合格標本的影響因素。
  結果
  尿液標本350份及糞便標本223份中不合格標本的發生影響因素,見表1。
  討論
  在臨床糞尿檢驗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糞尿標本不合格現象出現,糞尿標本不合格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無法及時針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準確檢出,耽誤患者的治療,甚至不利于患者預后。
  臨床糞尿標本檢驗過程中標本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標本采集量不足、標本被污染、標本的標識書寫錯誤、容器存儲錯誤及送檢超時等因素[3],主要發生原因包括以下幾點:①標本量不足的原因:尿液標本量不足15.63%,糞便標本量不足26.09%。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采集標本的過程中未能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年齡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及講解,患者對于檢測指標所需的標本量不了解,導致標本在采集的過程中量較少,無法滿足檢驗指標所需的量。因此,在采集標本前未針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相應的宣教及指導,針對這種現象應加強我院臨床護理人員對于檢驗相關知識的培訓及學習力度[4],提高護理人員對于采集標本的重視程度及認知程度。規定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采集標本之前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述在檢驗當天采集糞尿標本的注意事項,注意休息及飲食,避免藥物的攝入,結合患者需要檢驗的指標確定標本的采集量后指導患者如何在采集過程中正確采集糞尿標本,并保證糞尿標本的采集量符合臨床檢驗標本。②標本污染的原因:尿液標本污染31.25%,糞便標本污染34.78%,出現標本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在采集標本之前護理人員未針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指導,由于女性患者陰道分泌物或經期血液混入標本中導致標本被污染的現象出現,針對這種現象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及患者家屬在采集標本中及時清洗陰道后再采集或者叮囑患者在月經結束后再實施相應的檢測[5]。③標本標識錯誤、容器錯誤及超時送檢等發生原因:尿液標本標識錯誤12.50%,容器使用不當15.63%,超時送檢25.00%,糞便標本標識錯誤8.70%,容器使用不當8.70%,超時送檢21.74%。在糞尿標本檢驗過程中出現容器錯誤、標識錯誤及超時送檢的主要原因是護理人員未接受相關檢驗方面知識的嚴格培訓,對于標本采集認知不足,在收集患者標本時未及時認真地核對信息,相應的查對制度未實施,在工作過程中將標簽貼錯,放錯容器及未將患者的信息粘貼上去等,在標本采集后未能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送檢等導致標本不合格現象的出現。在臨床檢驗過程中檢驗科應制定嚴格的采集標本、送檢標本及檢驗標本的具體流程、查對制度及時間規定等,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制度,提高臨床醫護人員對標本采集及送檢的重視程度,強化臨床護理人員的檢驗基礎知識及責任心,由科室內2名或2名以上護理人員對標本的信息等進行查對、交接,及時發現標本采集及送檢過程中存在的不合格現象并進行相應的解決[6]。針對標本檢驗標識及相關信息進行相應的規范書寫,保證標本申請檢驗單與實際的檢驗單信息完全相符,規定護理人員在采集標本后2h內送檢,及時核對標本容量是否滿足檢驗需求,提高臨床糞尿常見檢驗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糞尿常規檢驗過程中由于標本量不足、標本標識錯誤、標本送檢超時、標本污染、容器錯誤等因素導致標本不合格現象的出現,因此臨床中應針對這類現象實施針對性的預防及干預,提高臨床糞尿常規檢驗的質量及合格率。
  參考文獻
  [1]王洪燕.臨床上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改進策略[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9): 11788-11789.
  [2]張紅偉導致尿、糞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的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8):410-411
  [3]盛玲玲探討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生物技術世界,2016,29(1):73
  [4] 呂青青,卜金縣臨床尿液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l5(3): 60-61.
  [5]劉英,張燕.尿糞便常規標本接收中不合格原因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3):245-246.
  [6]葛雪微,王青云,蘭梅,等.分析尿常規、糞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的相關因素并探討相應對策[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8):348-3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