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品管圈活動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4名在職護理人員, 2015年1~12月未實施品管圈活動, 2016年1~12月實施品管圈活動, 比較實施前后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及護理質量。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19.60%,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71.4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團隊精神、個人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責任與榮譽感、品管圈手法應用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 改善手術室整體護理質量及團隊凝聚力,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品管圈;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8.112
  活體組織病理檢驗是疾病診斷重要手段, 因此在外科手術中對離體標本的妥善保管與處理為病理檢驗提供合格材料, 是準確診斷疾病的前提[1]。如何有效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是手術室護理工作重點。品管圈活動作為一種質控方法, 在較多領域中均有運用。本研究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術中離體標本固定中, 現將其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科室在職護理人員14名作為研究對象, 男2名, 女12名;年齡21~48歲, 平均年齡(32.17±5.28)歲;學歷:本科11名, 大專3名;職稱:主管護師1名, 護師7名, 護士6名。
  1. 2 方法 2015年1~12月未實施品管圈活動, 2016年1~12月實施品管圈活動, 具體方法為:①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按照自覺自愿、層級搭配、科學選取原則選擇團隊成員共14名, 并分配圈長、副圈長、督導、秘書及統計員等職務。②主題選定:參閱相關資料及文件, 通過頭腦風暴形式對品管圈主題予以討論, 最終選定“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品管圈活動主題, 并確定圈名為“保標圈”, 設計圈徽。③擬定活動計劃:對品管圈活動需要完成的項目, 完成每個項目所需時間及各項目的負責人予以明確, 并將活動計劃制作為表格。④現狀把握:對前1年各月份的標本留置情況予以調查, 發現標本合格率較低, 以魚骨圖形式分析、總結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較低的原因, 主要包括:a.密封條封閉性差;b.標本袋型號不全;c.術后物品處理未能優先處理標本;d.對及時固定標本重要性認識不足;e.手術間布局不合理;f.標本固定液放置位置少;g.固定標本處位置狹小, 等候時間久。⑤目標設定:根據現狀, 并結合品管圈能力, 將目標設定為: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提升≥36%。⑥擬定對策:針對合格率較低的原因, 擬定針對性解決對策, 如術后物品處理未能優先處理標本, 可通過優化工作流程, 在術后優先固定標本;如對及時固定標本重要性認識不足, 可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及再培訓等, 強化意識。⑦對策實施與檢討:采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循環方法, 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的流程完成對策實施與檢討, 并總結此次活動成果及不足, 探討未來努力方向。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有形成果, 即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固定時間<30 min)。觀察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 即無形成果, 包括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團隊精神、個人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責任與榮譽感、品管圈手法應用, 每項分值范圍0~10分, 分值越高, 成果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19.60%,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71.4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團隊精神、個人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責任與榮譽感、品管圈手法應用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外科疾病診斷中, 活體組織病理檢驗是金標準, 正確、妥善留置病理標本是手術室安全目標之一。研究發現, 若術中離體組織暴露時間過長, 可出現變性、脫水, 從而造成標本不合格, 最終影響診斷準確性[2]。因此,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需最大程度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 使標本從離體至固定所需時間<30 min[3]。
  品管圈是指由互補、相近或相同性質工作的人員, 在自愿條件下組成的活動團隊[4]。作為一種質控方法, 品管圈活動可根據一定程序集體合作, 通過科學手段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5-8]。目前, 品管圈活動在醫學領域已得到廣泛運用。
  本研究以14名科室在職護理人員組成小組, 實施以“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 通過擬定計劃對活動的進程及職責予以明確;通過把握現狀, 總結對合格率較低的原因;通過目標設定突出活動重點;通過擬定詳細對策使活動得到落實, 最后對對策予以實施與檢討[9-13]。結果顯示,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19.60%,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為71.4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團隊精神、個人表達能力、創造性思維、責任與榮譽感、品管圈手法應用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提示品管圈活動不僅可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 同時能增強護理人員工作能力, 提升團隊凝聚力。   綜上所述, 品管圈活動能顯著提高術中離體標本固定時間合格率, 同時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 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改善手術室整體護理質量,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娟妮, 李曉玲. 系統干預在縮短手術病理標本固定及送檢時間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6, 15(10):183-184.
  [2] 許晨耘, 柯雅娟, 陳茹妹, 等. 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護理管理, 2012, 12(1):20-23.
  [3] 周麗萌, 徐建萍. 品管圈活動在檢驗標本分析前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4):73-76.
  [4] 孫曉敏.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科化驗標本不合格率中的應用. 陜西醫學雜志, 2016, 45(4):510-511.
  [5] 付麗平, 余麗華, 黎慧, 等. 品管圈活動對手術室標本管理質量的影響. 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3):323-324.
  [6] 楊曉容, 柳容, 尹曉林. 品管圈活動在手術室病理標本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醫藥前沿, 2017, 7(2):377-378.
  [7] 楊紅梅, 郭俊艷, 王興萍, 等.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靜脈血標本合格率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5):577-579.
  [8] 周雪華, 黃瑞珠. 品管圈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3):73-75.
  [9] 王曉燕, 李臘梅, 張艷妮, 等.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臨床血標本合格率中的效果評價. 健康之路, 2016(9):64.
  [10] 江萍.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血液標本合格率中的應用效果.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7(3):87-89.
  [11] 趙月暉, 張宏宇.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血標本合格率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5(17):3932-3934.
  [12] 周廷梅, 陳飛, 楊曉紅, 等. 品管圈活動在血液標本采集和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心理醫生, 2015, 21(8):226-228.
  [13] 徐青, 曹志剛. 品管圈活動在減少不合格血液標本中的應用.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3, 38(12):1695-1697.
  [收稿日期:2018-09-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3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