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隨訪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治療依叢性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護理隨訪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肺功能和治療依叢性的影響。方法 60例穩定期COPD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出院后給予護理隨訪,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當天和護理隨訪12個月后肺功能指標水平;護理隨訪12個月后治療依叢性。結果 出院當天, 觀察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量(PEF)水平分別為(1.71±0.46)L、(3.41±0.40)L/min, 對照組FEV1、PEF水平分別為(1.70±0.45)L、(3.40±0.39)L/min,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隨訪12個月后, 觀察組FEV1、PEF水平分別為(1.98±0.48)L、(7.14±0.45)L/min, 對照組FEV1、PEF水平分別為(1.71±0.47)L、(3.42±0.40)L/min, 觀察組FEV1、PE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依叢性好30例、治療依叢性差0例, 治療依叢率為100.00%;對照組治療依叢性好26例、治療依叢性差4例, 治療依叢率為86.67%;觀察組治療依叢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護理隨訪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治療依叢性,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護理隨訪;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治療依叢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88
COPD為呼吸系統疾病, 特征表現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 且呈進行性, 和肺部異常炎癥反應相關[1]。該疾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 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2]。本文旨在分析護理隨訪對穩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治療依叢性的影響?,F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8月本院收治的60例穩定期COPD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齡48~88歲, 平均年齡(70.3±6.5)歲。對照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齡47~88歲, 平均年齡(69.5±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資料不全者。
1. 3 方法 對照組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 包括: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指導呼吸康復訓練;進行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出院后給予護理隨訪, 包括返院隨訪和電話隨訪, 具體如下:①成立護理隨訪小組:組長為護士長, 組員為主任醫師1名、主管護師2名, 明確分工, 各負其責。組長進行隨訪培訓, 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并制定護理計劃, 指揮并實施護理隨訪。主任醫師進行病情評估, 及時判斷病情發展狀態, 及時診斷、指導治療。主管護師進行護理隨訪, 對患者日常進行護理指導。②護理隨訪:具體包括:a.心理干預: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及需求, 以良好的態度、語言與患者溝通, 給予精神鼓勵, 正確疏導其負性情緒,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b.認知干預: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 如用藥、氧療、預防感染、疾病轉歸等, 指導其遵醫囑用藥治療, 適當飲水、濕化氣道以及有效咳嗽方式(晨起咳嗽排痰, 就寢前咳嗽排痰), 提高其疾病認知程度, 幫助其自我管理;c.生活行為干預: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治療和科學飲食, 如低鹽飲食、緩慢和適量進食等, 戒煙忌酒;指導患者聽輕音樂, 改善睡眠質量;d.呼吸功能鍛煉干預:指導呼吸肌訓練, 如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 2次/d, 10~15 min/次, 以患者耐受為度;e.體育鍛煉干預:評估患者病情, 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 如步行訓練、爬樓梯訓練等, 明確注意事項, 運動時間為20~30 min/次。③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 其中第1次和第4次是返院隨訪, 第2次和第3次是電話隨訪。返院隨訪時提醒患者復查肺功能。電話護理隨訪, 每次通話時間為10~30 min。根據患者病情, 可隨時調整并完善護理計劃。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出院當天和護理隨訪12個月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出院當天和護理隨訪12個月后進行肺功能評估, 采用肺功能儀測定兩組患者FEV1和PEF。②比較兩組護理隨訪12個月后治療依叢性。護理隨訪12個月后, 治療依從性以問卷形式進行評估, 問卷共設定4個問題:a.服藥時是否遵醫囑劑量要求?b.服藥時是否遵醫囑服藥次數要求?c.服藥時是否遵醫囑時間間隔要求?d.是否遵醫囑要求長期堅持服藥?每題4分制計分, 1分從不, 2分偶爾, 3分基本做到, 4分完全做到。分值累加總分≥14分即為治療依從性好, <14分即為治療依從性差。治療依從率=治療依從性好/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出院當天和護理隨訪12個月后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出院當天, 兩組FEV1、PEF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隨訪12個月后, 觀察組FEV1、PE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隨訪12個月后治療依叢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叢性好30例、治療依叢性差0例, 治療依叢率為100.00%;對照組治療依叢性好26例、治療依叢性差4例, 治療依叢率為86.67%;觀察組治療依叢性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86, 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 具有氣流阻塞特征, 可進展為肺源性心臟?。ǚ涡牟。⒑粑ソ?, 致殘率高、病死率高, 給患者身心帶來嚴重影響[4]。相關研究顯示, 多數穩定期COPD患者出院后遵醫囑的治療依從性差。治療依從性差的原因主要為患者記憶力差、理解力差、對治療產生抵抗情緒等。針對COPD患者特點, 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進行護理隨訪已經成為各醫療機構關注的重點[5]。通過返院隨訪和電話隨訪方式進行護理隨訪, 返院隨訪能夠觀察患者實際情況, 電話溝通隨訪護理方便快捷, 兩者結合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增強自我保健意識,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隨訪12個月后, 觀察組肺功能指標水平和治療依從性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本院對穩定期COPD患者應用返院隨訪和電話隨訪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改善和治療依叢性的提高。通過返院隨訪和電話隨訪, 對患者的心理、認知、生活行為、呼吸功能鍛煉、體育鍛煉進行護理干預, 能夠使患者嚴格遵醫囑治療, 提高治療依從性。本研究實施護理隨訪, 通過心理干預來穩定患者情緒、建立信心;通過認知干預提高患者認識、積極應對;通過生活行為干預提高患者依從性;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干預改善患者肺功能;通過體育鍛煉干預促進患者康復,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穩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治療依叢性。護理隨訪過程中, 針對患者病情進行健康教育, 講解疾病知識、藥物知識, 提高治療依從性。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 并告知不按醫囑用藥可產生不良后果, 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 對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護理隨訪, 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高治療依叢性,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錢桂影, 林云青, 羅蓉暉,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1):121-122.
[2] 安成玲, 辛玲. 電話隨訪對PCI術后患者遵醫依從性的護理干預.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8):1320-1321.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8-17.
[4] 楊凱桂.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功能和生活的質量影響.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5):162-163.
[5] 鐘小慧. 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 2016, 9(21):127-128.
[6] 朱亞杰. 護理隨訪對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后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8, 35(4):383-384.
[收稿日期:2018-09-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