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腦鈉肽與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的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腦鈉肽(BNP)、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與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病變程度之間的關系。方法 1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依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支數將其分為單支病變組 (51 例)和多支病變組(71 例), 同期選取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陰性、排除冠心病的55例受試對象作為正常對照組。檢測三組研究對象入院時的血清BNP與CRP 水平, 同時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單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24±0.61)、CRP對數值為(1.58±0.65), 多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91±0.87)、CRP對數值為(2.01±0.89), 正常對照組BNP對數值為(1.49±0.39)、CRP對數值為(1.10±0.45)。單支病變組及多支病變組的BNP、CRP對數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 多支病變組BNP、CRP對數值高于單支病變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隨著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升級, 血漿BNP、CRP水平逐漸升高。
  【關鍵詞】 冠心病;C反應蛋白;腦鈉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13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阻塞或狹窄引起的一種心肌功能障礙[1] , 主要分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兩種, 是老年人最為常見心血管疾病。在冠心病的疾病進程中, 可產生不同的的炎性介質, 而其中腦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 CRP)是導致局部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2], 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的BNP和CRP水平與冠心病病變程度的相關性應引起高度重視。本文旨在研究腦鈉肽和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與老年冠心病病變程度的相關性, 并探討其臨床意義, 為判斷老年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指導治療提供證據, 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65~89歲。依據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和支數將其分為單支病變組(51例)和多支病變組(71 例)。其中單支病變組平均年齡(77.4±10.2)歲, 多支病變組平均年齡(79.0±12.5)歲。同期選取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陰性、排除冠心病的55例受試對象作為正常對照組, 年齡65~82歲, 平均年齡(76.5±11.9)歲。三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檢測方法 檢測三組研究對象入院時的血清BNP與CRP 水平, 同時進行組間比較。早晨(空腹> 12 h )抽取受檢者靜脈血后離心分離, 取血清樣品及時檢測。BNP檢測使用儀器為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CP全自動免疫化學發光檢測儀。CRP檢測使用儀器為貝克曼庫爾特IMMAGE-800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各儀器的室間質評和室內質控均為 在控。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參數分析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于不同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BNP及CRP個體差異較大, 檢測結果不服從正態分布, 因此對于患者BNP值, 在分析中取其對數值, CRP結果乘以10倍后再取對數值, 經轉換后結果呈正態分布。
  2 結果
  單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24±0.61)、CRP對數值為(1.58±0.65), 多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91±0.87)、CRP對數值為(2.01±0.89), 正常對照組BNP對數值為(1.49± 0.39)、CRP對數值為(1.10±0.45)。單支病變組及多支病變組的BNP、CRP 對數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 多支病變組BNP、 CRP對數值高于單支病變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冠心病的發病機理,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但多與患者的長期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密不可分, 目前較為認可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年齡、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吸煙等。老年人作為冠心病發病的易發人群, 其病變程度分級及治療評價顯得尤為重要[3], 目前尚未把BNP與CRP 水平與老年冠心病病變程度分級與治療效果評價相聯系。
  BNP來自心室肌細胞的分泌及合成, 由于冠心病時局部冠狀動脈缺血, 隨著心室肌的負荷的加劇引起牽拉刺激, 可致使BNP的分泌量迅速上升[4-6]。有研究表明, 長期存活冠心病患者的 BNP水平較為明顯的低于死亡患者, BNP仍然是死亡發生率必要的預判因子, 可作為冠心病患者的預后判斷依據, 效果優于Killip分級、年齡和左心室射血分數。而且作為炎癥標志物的CRP與冠狀動脈的急性損傷、病變惡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CRP水平的升高與心血管危險性呈正相關[7, 8]。而炎癥是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 可作為判定冠心病預后的重要標志, BNP與CRP作為冠心病發展進程中的兩種重要的炎性因子與冠心病病變程度的關聯性可以此作為依據
  本研究對老年冠心病患者BNP與CRP水平進行檢測與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 單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24± 0.61)、CRP 對數值為(1.58±0.65), 多支病變組BNP對數值為(2.91±0.87)、CRP 對數值為(2.01±0.89), 正常對照組BNP對數值為(1.49±0.39)、CRP 對數值為(1.10±0.45)。單支病變組及多支病變組的BNP、CRP 對數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 多支病變組BNP、CRP 對數值高于單支病變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老年冠心病患者BNP、CRP水平伴隨著患者病變程度的升級加重而逐級升高, BNP、CRP檢測可作為老年冠心病患者病變程度分級及治療療效評價的指標, 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發展過程中進行BNP、CRP檢測是非常必要的, 應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耿沖.血脂異?;颊呒谞钕偌に厮降恼{查分析.新疆醫科大學, 2015.
  [2] 陸再英, 鐘南山, 謝毅, 等. 內科學.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67-312.
  [3] Foote RS, Pearlman JD, Siegel AH, et al . Detection of exercise induced ischemia by changes in B-type natriuretic peppides. J Am coll cardiol , 2014, 4(10):1980-1987.
  [4] 類延娜, 李香, 袁琳, 等. 白細胞介素-6、超敏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延邊大學醫學學報, 2016, 38(3):188-191.
  [5] 堯春茂. 冠心病患者血清內皮素、腦鈉肽和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0(8):2022-2023.
  [6] 武德梅, 陳超, 胡安梅, 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長分化因子-15、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2):2753-2754.
  [7] 王延震, 甘義榮, 寇宗科, 等.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長分化因子-15、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及其意義.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13):3564-3566.
  [8] 胡永寸. 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長分化因子-15和腦鈉肽及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5, 34(9):962-963.
  [收稿日期:2018-09-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