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層螺旋CT和普通X線在小兒斜頸影像學檢查方面的應用比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64層螺旋CT和普通X線在小兒斜頸影像學檢查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比較此種影像診斷方法的準確率。方法:選取在2009年7月~2014年7月間入住我院并經醫生確診為患有小兒斜頸的病人25例參與此次研究。25例患者同時依次采用螺旋CT掃描檢查、X線檢查對病情進行診斷,用正側位頸椎檢查進行確定,對比兩種影像學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并分析64層螺旋CT和普通X線在檢查診斷小兒斜頸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64層螺旋CT的圖片質量和小兒斜頸診斷準確率均最高。結論:使用64層螺旋CT小兒斜頸患者的影像學診斷的診斷率較高于普通X線檢查,可為小兒斜頸患者的診斷提供更多有意義的信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本次研究為臨床小兒斜頸的影像學診斷提供參考。
【關鍵詞】64層螺旋CT;普通X線;影像學檢查;小兒斜頸;診斷
作為骨類疾病的一種,小兒斜頸在兒科具有一定的發病率。導致小兒斜頸的影響因素較多,有研究顯示[1-2],局部缺血、遺傳、產傷或靜脈閉塞均可導致該病。小兒斜頸的發病機制多為身體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的纖維性痙攣引起,臨床表現為頸部傾斜,頭向一側傾斜[3]。有效的治療能夠緩解頸部腫塊,減輕斜頸對患兒產生的損害,如果不給予及時的治療,則很有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損傷[4]。小兒斜頸屬于臨床特征較為明顯的一類疾病,但是對其進行準確的確診對后續治療方案的確定也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影像學科的不斷發展,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發展起來,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臨床上面,對于小兒斜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現階段主要是利用普通X線和64層螺旋CT機進行診斷]。本次研究主要是對比64層螺旋CT和普通X線對小兒斜頸的的診斷效果,并對兩種影像學診斷方法的診斷率進行評價。具體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7年8月-2018年8月入住我院的疑似小兒斜頸需進行進一步診斷的25例小兒患者。其中常規x線(張口位+正側位)17例,男12例,女5例,年齡3—12歲。64層螺旋CT掃描檢查的患兒25例,男17例,女8例,年齡3~12歲。主要臨床癥狀為輕重不等的突發性頭頸部疼痛和、或活動受限,固定性偏斜,病史1天~1個月不等。對不配合患者根據體重水合氯醛灌腸鎮靜后進行影像學檢查[1]。常規x線檢查使用萬東新東方2000 DR機,開口位:被檢者仰臥攝影臺上,頭顱正中矢狀面與臺面垂直,家屬用雙手配合使患者頭稍向上仰,口盡量開大,使上頜切牙咬合面中點與乳突尖連線垂直于臺面,中心線經上頜切牙咬合面中點垂直射入。由于斜頸患兒往往頭顱不能擺正,擺位盡量使中心線通過口與環樞椎的連線,FFD70cm,管電壓70kV,8mAs,濾線器(+)。CT掃描: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 CT機行頸椎掃描。掃描參數:120kV,80mA,矩陣512X512,Pitch=l,準直O.75mm,層厚0.6mm,重建間隔O.6mm。
影像學診斷標準:影像學顯示側位的環椎前結節與齒狀突間隙增寬超過4mm或呈“V”形則說明有較大可能性發生橫韌帶損傷,脫位較明顯病例可見環椎后結節前緣與下方各頸椎棘突前緣的弧線連續性不佳影像學顯示冠狀位時環椎側塊兩側下角連線之中點偏移2-3mm或齒狀突側緣與環椎側塊內緣間距雙側偏移超過2-3mm則提示環椎側移。
分組比較:將x線檢查與CT檢查的患者列為兩組,比較兩種檢查的陽性率有無差異。
2 結果
常規x線與CT檢查比較:17例常規x線張口位+正側位頸椎檢查,明確診斷陽性者6例
(陽性率35.29%),診斷未見明顯異常者11例(占64.7%);25例64層螺旋CI檢查,明確診斷陽性者13例(陽性率52%),診斷未見明顯異常者12例(占48%)。兩組影像學陽性率差異顯示CT檢查優勢明顯大于常規x線檢查。
3 討論
小兒斜頸是肌張力障礙或頸椎關節錯位在頸部的表現,小兒斜頸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環樞椎旋轉性半脫位造成,臨床因素可分為外傷性,感染性,發熱以及不明原因的誘發等[5]。發病率為2/100000且呈現隨年齡相關的趨勢,我國疾病大樣本的統計數據表明30-45%的小兒斜頸出現在3歲之后,男女比例為1:1.5,由于患者無法改變的不可抑止的運動障礙,使得斜頸的發展愈發頑固,及時的發現和治療對于小兒斜頸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目前在小兒斜頸的影像學分析方面報道不多,故本次筆者將我院的25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64層螺旋CT和普通X線在小兒斜頸影像學檢查中的診斷價值。
小兒斜頸的檢查體征表現為頸部疼痛至活動受限,頭頸部固定性偏斜[6]。環樞椎關節在頸椎椎體中是一個特殊結構,在頭頸部運動中起特殊的單位作用,頸部約有60%的旋轉運動功能在環樞關節上,兩椎體間沒有椎間盤結構,環樞關節由三個關節組成,環樞外側關節、齒狀突前、后關節;樞椎上關節面近于水平,特別是兒童頭頸部韌帶比較松弛,肌肉力量比較弱。以上結構特點構成了環樞關節發生半脫位的基礎。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建議患者行X線攝影或者CT檢查,由于患者系小兒,對于檢查一般難以配合,特別是頸椎張口位攝片幾乎無法正常配合,易出現診斷失誤。經臨床溝通,建議螺旋CT檢查。螺旋CT機頭頸部CTA成為相對于普通X線更安全,更高效的無創診斷方法。螺旋CT機頭頸部CTA可以更深入的探測到血管狹窄,同時對人體的輻射概率也更小。結果發現64層螺旋CT掃描為環樞關節半脫位診斷提供了精準性和直觀性。
本次研究發現常規x線與CT檢查相比17例常規x線張口位+正側位頸椎檢查,明確診斷陽性者6例(陽性率35.29%),診斷未見明顯異常者11例(占64.7%);25例64層螺旋CI檢查,明確診斷陽性者13例(陽性率52%),診斷未見明顯異常者12例(占48%)。兩組影像學陽性率差異顯示CT檢查優勢明顯大于常規x線檢查??傊瑢τ谛盒鳖i的影像學檢查64層螺旋CT檢查相對于普通X線檢查能夠為臨床提供更多的更重要的影像學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震震.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結合后處理技術對小兒支氣管異物的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04):126-127.
[2]高麗華.多層螺旋CT在診斷小兒支氣管異物方面的臨床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23):149-150.
[3]王博.多層螺旋CT加氣道三維重建在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2018,26(10):54-56.
[4]劉路.64層螺旋CT在小兒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中的診斷價值[J].貴州醫藥,2018,42(10):1262-1263.
[5]Harred JF, Knight AR, McIntyre JS. Inventors. Dow chemical campany, assignee eXpoXidation process. USPatent 3. 2014,3(17):1927-1904.
[6]高櫻,馮玉,周旭輝,嚴超貴.多層螺旋CT掃描及圖像后處理技術在小兒氣道異物診斷中的應用意義[J].世界復合醫學,2018,4(04):81-8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