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維及X線在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比較CT三維重建在診斷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的應用及其可靠性。方法:收治既往影像學資料清晰且完整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08例,收集其影像學資料,由3名骨科醫師分別進行閱片,并根據AO及Evans標準進行分型,并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股骨轉子間骨折108例,AO分型及Evans分型中,基于CT三維組中的Kappa值均>X線組;基于CT三維及X線分型中,AO分型組的Kappa值均>AO亞型組與Evans分型組。結論:采用CT三維重建能夠提高轉子間骨折分型的準確性和精確性,AO分型的準確性較Evans分型更高。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損傷之一,具有顯著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影像學檢查明確骨折分型對于骨折的診治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隨著CT三維成像技術的推廣,臨床大量報道CT三維成像在股骨轉子間術前應用的積極性[2,3]。本研究旨在比較CT三維重建對比X線片在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診治中的可靠性。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08例,女70例,男38例,年齡59 - 89歲,平均78歲。致病原因包括摔倒外傷、輕暴力外傷97例,嚴重暴力11例(包括高出摔傷5例,車禍6例)。所有患者均無病理性骨折,無血管神經損傷,入院均行髖部線片及CT三維重建。
方法:收集患者影像學資料后,分別由3名骨科醫師根據髖部X線片及CT三維閱片,按照AO及Evans分型標準進行骨折分型,并予以統計。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0.0進行一致性檢驗。根據Landis與Koch的定義[4],Kappa系數0.8 - 1.0表示一致性很好;0.61 - 0.8,高度一致性;0.41 - 0.60,中度一致性;O - 0.4,輕度一致性;O無一致性。Kappa檢驗水準d=0.05。
結果
基于X線骨折分型結果一致性,見表1。
基于CT三維骨折分型結果一致性,見表2。
基于X線及CT三維骨折分型結果一致性,見表3。
討論
從研究結果可知,基于X線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結果一致性中,AO分型Kappa值分別為0.81、0.66、0.76; AO亞型分型一致性較低,分別為0.46、0.28、0.32;Evans分型的一致性也偏低,分別為0.38、0.30、0.40;基于CT三維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結果一致性分析中,對比X線A0分型,CT三維重建一致性略高,分別為0.86、0.83、0.82;AO亞型分型較X線分型有較大的提高,為0.70、0.61、0.66;Evans分型一致性也有較大提高,為0.42、0.55、0.60。X線片與CT三維重建結論的一致性AO分型較高,為0.68、0.71、0.72;AO亞型一致性較低,為0.53、0.41、0.32;Evans分型一致性也較低,分別為0.26、0.40、0.64。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分型對于明確骨折是否穩定,術式選擇均有良好的指導意義[5]。目前常用的AO分型、Evans分型均是基于X線檢查進行骨折分型,缺少基于CT三維的股骨轉子間分型。國內學者基于CT三維下建立股骨轉子間的三柱分型理論[6],以頭頸骨折塊與股骨轉子部骨連接為基礎,按照內側柱、外側柱、后側柱的完整與破壞情況將股骨轉子間骨折分為I、Ⅱ、Ⅲ、Ⅳ、V5種類型并相應提出了手術建議。同樣,國外有學者建議根據股骨轉子間AO分型在CT三維下冠狀面骨折的斷端形態進行分型[7],認為基于股骨外側壁完整性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診療過程作用極大。股骨外側壁骨折一定程度上將部分粗隆間骨折變成逆向斜行骨折,因此需要多加關注并將外側壁的完整性納入股骨轉子見骨折診療考慮范圍。
上述結果表明,基于X線及CT三維重建的AO骨折分型一致性均較好,但X線對于AO亞型分型、Evans 一致性較低,主要在于X線的二維成像往往因為骨折線、骨皮質線的重影影響對骨折分型的判斷。同時,基于CT三維重建下對AO、AO亞型、Evans分型一致性均高于基于X線組。表明了CT三維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的準確性及精確性。因此可以認為,x線及CT三維重建對股骨轉子間骨折的AO分型均有較高的準確性,但相較于X線,CT三維重建更能精確明確AO亞型的分型,對于后期手術方式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更可靠。
參考文獻
[1] Futamura K.Baba T,Homma Y,et al.Newclassification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hetween the attaChment of the iliofemoralligament and the course of the fracture line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l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16,47(8):1685-1691.
[2]陳少明,邱玉金,盧斌,等.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不同內固定方式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20(26):3890-3896.
[3]強敏菲,陳雁西,張坤,等.計算機輔助術前計劃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7):1061-1068.
[4] Landis JR,Koch GG.The measurement of ob-server agreement for categorical data[J].Bio-metrics,1977,33(1):159-174.
[5]Slongo TF.Audig 6 L.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lassification compendium for children:the AO pediatric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long bone fractures (PCCF) [J].Journalof Orthopaedic Trauma.2007.21(10 Suppl):S135-60.
[6]儲小兵,楊予,宋建華,等.三維CT股骨轉子間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ll):1068-1073.
[7] Cho JW, Kent WT, Yoon YC, et al.Frac-ture morphology of AO/OTA 31-A trochan-teric. fractures:A 3D CT study with an em-phasis on coronal fragments[J].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17,48(2):277-2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