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舞蹈課程的美育定位及其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舞蹈選修課程作為高中音樂課程的模塊之一,在不少中學僅視作音樂課的外延與拓展而被忽視。即使有條件開設舞蹈課程的學校也多偏重于技巧的傳授和舞蹈動作的模仿,其在美育功能意識上的弱化和模糊應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關鍵詞〕普通高中;舞蹈教程;舞蹈美學;美育定位
  一、高中舞蹈課程的現狀和特征
  2012年頒發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選修課程與音樂并列, 并強調“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同時闡明“對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可以說,舞蹈作為高中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一次被賦予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時,相比音樂鑒賞、歌唱與演奏對審美能力的培養,《課程標準》更突出舞蹈模塊審美情趣的形成及對學生身體和心靈協調發展的必備作用。2015年9月,新華網發表《國辦:普通高中要開設舞蹈戲劇等課程》為標題的文章,并引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美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并明確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等教學模塊。與國家對普通高中音樂教育舞蹈模塊教學高度重視形成反差的是不少中學仍視舞蹈教學為音樂課程的外延與拓展并隨意取消與調課,有教學條件開設舞蹈課程的學校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也偏重于技巧的傳授與動作的模仿。這些類似的處理方式本質上對舞蹈美育功能的無知和漠視,不能不引起筆者的思考以及對舞蹈美育功能的厘清與定位。
  二、舞蹈教育與舞蹈美學
  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載體的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有著本質的差別,舞蹈的功能包含強身健體、培養情操與協作、傳承民族文化。舞蹈教育最大的價值是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達到身心發展合一的功效,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舞蹈是最早出現的藝術形式,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勞動之中,貫穿人類的發展史,一度作為“通神”的工具,被當作巫師與權貴們的專利。作為精神最好的寄托,英國哲學家赫爾洛克在《生命的舞蹈》中提及:“如果我們漠視舞蹈藝術,我們不僅對肉體生命的最高表現未能理解,而且對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無所知?!蔽鞣街軐W家蘇珊·朗格也指出:“舞蹈可以說是人類創作出來的第一種真正的藝術。”從我國舞蹈歷史長河來看,早在周朝,舞蹈教育便貫穿青少年到青年的教育之中,13歲學小舞,15歲學象舞,20歲學大舞。舞蹈教育自此起興,于漢武帝時期蓬勃發展,在隋唐時代達到鼎盛。千百年來,舞蹈的興衰隨朝代的更迭而起落,直至新中國建國初期,舞蹈煥發了新的生命,隨著北京舞蹈學校(1978年改為北京舞蹈學院)的建立,舞蹈教育被賦予了新的使命:為全國文化建設的需要。至此,舞蹈教育在強調受教育者的鑒賞力和參與力培養的同時,提倡培養其美育功能。總體來說,在精神層面上,我們注意到:1.使學生感受和發揚積極、健康、樂觀的思想感情;2.我國悠久的舞蹈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舞,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身體層面上我們考慮到:1.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學生身體的勻稱發展;2.可以養成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習慣,增強辨別美丑的能力。為什么歷朝歷代舞蹈教育的教化功能能長久傳承且歷久彌新呢?這與舞蹈藝術本身所獨特的美是分不開的。舞蹈的美源于人體自身,它通過身體的運動,在思想情感的支配下,在音樂的輔佐下,有節律、有章法、有目的的運動來創建動的藝術,以一種流動的意象,富于美感的流暢性、連貫性和變化性與觀眾對話。舞蹈的美是內心情感的一種投射,其本身所具有的鮮活性和現時性也移情到觀眾心中,從而引起共鳴。舞蹈的美就在虛幻之間,把觀眾引入到一個虛幻世界,讓人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構成想象力,繼而引發創造力。
  三、舞蹈美育的定位
  舞蹈教學過程既是傳授舞蹈知識的過程,又是訓練舞蹈技能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的過程。舞蹈教學確切地說應含括美育定位、教學內容的審美定位和教師美育角色定位。
 ?。ㄒ唬┪璧该烙ㄎ?舞蹈教學的美育定位。舞蹈的美包括從行為到意識一系列的活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了解與感知舞蹈是動的藝術,同時也講究靜的映襯,正如中國傳統美學提倡的虛實結合。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提到,由舞蹈動作延伸,展示出來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筑里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征,而構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在這里,舞蹈已由動態藝術向思維層面轉換。舞蹈自漢代開始,就有了“明志、表旨”的內涵,即舞蹈是舞者有意識的行為活動,現代舞先驅鄧肯更是斷言,舞蹈不僅是一門運用人體動作表現人類靈魂的藝術,而且是一種完美的人生觀的基礎。尼采也曾經在分析希臘悲劇的日神精神時提到,舞蹈是“意志的醉”,即通過舞蹈展示天性的同時,也受到人體意志的感召。所以,舞蹈教學的美育在學生學習、模仿并創編舞蹈動作的同時,不僅體會到舞蹈所獨具的美,同時提升了自己的審美情趣,促進并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舞蹈教學的內容審美定位 根據課程標準和舞蹈模塊教學要求,高中生的舞蹈模塊課程教學內容可分為:了解舞蹈基礎知識,欣賞優秀舞蹈與舞劇片段,舞蹈基本動作及動作組合的練習。我校特開設了舞蹈與形體課程,包含華爾茲和爵士舞等教學內容,分別針對高一和高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美感的培養和引導。
  就高一新生而言,他們即將從青春期邁向青年階段,男女同學之間的羞澀和好奇往往在舞蹈學習中呈現出扭捏的狀態,從而導致動作的夸張與變形。華爾茲的特點是風格高雅、舞步優美。它以旋轉為特色,且易懂好學。借助于華爾茲男女舞伴的共舞比單純的說教更有助于引導男女同學走向和諧共處,融通互進。同時通過華爾茲舞蹈史的導入,學生們更能理解到它是十九世紀社會變革的產物,正是華爾茲成功地把對舞形式引入舞蹈,亦成功地把男女平等概念推向社會。從美學角度而言,華爾茲在進一步的演化中,它稍微夸張了第一拍而削弱第二拍,使得舞蹈更能表現出酣暢淋漓的歡快并構建一種全新的和諧;舞蹈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中,充分展示了旋轉的平和之美,同時給旁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每次舞蹈課,從舞蹈著裝、動作規范和舞蹈禮儀我們都遵照國際標準,一個學年的舞蹈學習后,學生們不僅懂得了在上身相對靜止和下身旋轉流動的對立統一中如何與舞伴共舞,并促進了彼此之間的禮貌、包容和平等意識,還養成了優雅高貴的藝術審美風格。  ?。ㄈ┪璧附處煹拿烙巧ㄎ?一部分高中舞蹈老師對舞蹈的認識常停留在肉體即身體的表層,即醉心于舞蹈技巧的展示與舞蹈動作的重復模仿,誤以為這就是舞蹈教學的本源。從舞蹈教學美育角度來說,舞蹈教師美育定位應是舞蹈美育知識的講授者,舞蹈動作之美的引領者和美感的領路人。在具體執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優秀舞蹈與舞劇片段展示,讓學生領略舞蹈的動作美;通過舞蹈行為的演練和習得,讓學生感受身體美;通過學生自己創編即興舞蹈讓學生感受創造和思維之美。
  針對高二學生,學業更加繁重,高考帶來的壓力和憂慮逐步蔓延,爵士舞的引入為他們提供了宣泄壓力、放松心態的平臺。相比優雅柔和的華爾茲,爵士舞節奏鮮明,急促又富動感,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了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松、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等。注意到學生由于伏案過多而佝胸駝背狀況,我設計了一套放松和舒展動作組合作為熱身。在課程設計中,我特意選擇了糅合了古典韻味和奔放熱烈的中國風爵士舞——《青花瓷》。在熟悉的旋律中,同學們舒緩著學習壓力帶來的精神疲憊,同時身體感受到爵士音樂的沖擊,隨著強勁的音樂節奏,擰胯、扭動身軀,在進退之間釋放激情與婀娜。在具體教授中,我結合《中國好舞蹈》等舞蹈作品視頻的賞析提高學生對于不同舞種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在動作展示中,通過引入popping和locking等街舞姿勢對爵士舞基本動作分解講述和演示,讓同學們體會到不同舞種融合而成的爵士舞魅力,然后在興趣盎然中翩翩起舞。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在觀察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在模仿的能力的培養中創造審美情趣。同時,結合學校的素質教育辦學思想,在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有意識地設置了課堂即興表演環節,結合學生自己的課程學習和人生體驗充分調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一些平時羞于言語表達的學生在舞蹈中能盡情釋放自己的活力,展示出令人驚訝且又贊嘆的舞姿時,教師分明感受到了藝術美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結 語
  基于舞蹈教學即是美育教學的理念,在普通高中舞蹈選修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通過教學環節的設置、教學理念的導入和教學效果的反饋來真正讓學生感悟到舞蹈的美,感受到舞蹈的美并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美,應是我們舞蹈教師當下的使命與重任。 (責任編輯:張貴志)
  參考文獻:
  [1]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上海:商務印書館, 1984:156.
  [2]哈夫洛克·埃利斯.生命的舞蹈[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5.
  [3]庫爾特·薩克斯.世界舞蹈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序言.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682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