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康德美學思想的分期及經驗主義美學思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篇論文從康德的美學思想分期入手,對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大致脈絡進行探析。以康德在經驗主義美學思想發展為重點,對美學思想進行大致的梳理,在本篇論文中得出了康德對人類的審美情感主要是從經驗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并且康德對經驗觀察的審美運用是對英國經驗主義美學更進一步的思考,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美學最終尋找到了一種普遍必然性的先天性原理來鑒賞美的標尺,最終奠定了康德在美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 康德美學 分期 經驗主義 情感
  中圖分類號:B83-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72
  The Stages of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and Empiricism Aesthetic Thought
  QIN Qingyu
 ?。╕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by stages, to explore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Focusing on Kant's Development of Empiricism Aesthetics, it sorts out the aesthetic thought roughly.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Kant's aesthetic feelings towards human beings are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What's more, Kant's aesthetic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observation is a further reflection on British empiricism aesthetics.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Kant's aesthetics finally found a kind of innat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necessity to appreciate beauty. Finally, Kan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was established.
  Keywords Kant's aesthetics; stage; empiricism; emotion
  對于康德美學思想的分析,國內外學者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道路問題學界的研究并沒有形成大體一致的觀點,但關于康德美學思想的發展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向度而是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這一認識上學界的觀點是一致的。
  1 康德美學思想的分期
  從學術研究的總方向來看,在康德美學思想研究道路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大多數學者對康德美學思想的梳理并不是從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上進行深度分析梳理的,而只是停留在康德哲學發展的層面上對康德美學的發展進行哲學框架下的嵌套,以此把康德在哲學上的劃分方法套用到康德美學的發展上來,所以在大多數學者的簡單劃分下,康德美學便分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從嚴格的學術角度來講,美學作為康德區別于哲學的獨立學科,應該有著康德美學獨特的內在發展脈絡。在本文中,我們對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考察,主要是從康德美學自身發展的內在線索來進行分析的。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康德美學發展經歷了經驗美學時期、先驗美學時期和經驗人類學美學時期,并且在這三個發展時期中,先驗美學時期是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最為重要的時期。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康德美學思想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先驗美學時期,但我們不可妄斷說經驗美學時期與經驗人類學時期不重要,因為思想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種思想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前一種思想的基礎之上。同樣,康德經驗美學時期的思想是康德先驗美學時期思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經驗人類學時期的思想就是先驗美學時期在經驗領域中的進一步展開。
  2 康德美學思想的轉向
  2.1 經驗主義美學
  接下來我們分析康德在經驗美學時期的思想,并梳理出康德由經驗美學時期過渡到先驗美學時期的內在線索,由于經驗人類學時期康德的美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實用人類學》這本書中,并且這一時期的思想與本文所要闡述的思想關系不大,所以在這里就不進行單獨的分析了。關于康德美學思想的分期學者曹俊峰先生認為,經驗人類學時期的美學思想是康德美學時期的過渡時期,具體來講就是康德從先驗美學時期向經驗人類學時期的過渡。對于曹俊峰先生的劃分我不太贊同。學界的普遍觀點是把康德的哲學思想分為兩個時期即“前批判期”與“批判期”,因而把對康德哲學的劃分方法也用到康德美學的劃分上來,進而康德美學思想時期的劃分也分為“前批判期”與“批判期”,而且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代表著作?!秾γ栏泻统绺吒械挠^察》認為是康德“前批判期”的代表性著作;《判斷力批判》認為是康德“批判期”的代表性著作。學者曹俊峰認為在康德美學分期的“前批判期”與“批判期”之間,還應當有一個“人類學時期”的過渡階段,而且這一過渡階段的美學代表性著作是《實用人類學》。按照學者曹俊峰先生的劃分來看,康德美學的分期首先應該是經驗美學時期;其次是人類學美學時期;最后是先驗美學時期??陀^的來講,這種劃分方法比前面的分期方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這種分期方法仍然受到康德哲學分期方法的影響,而沒有從康德美學自身發展的特點來進行分期,所以仍然不是康德美學合理的分期方法。   從康德美學發展的整體上來看,經驗美學時期是康德美學時期發展的初期階段,在這一時期康德美學思想的發展主要是在經驗現象界對批判哲學原理的進一步運用?!秾嵱萌祟悓W》就是康德在這一時期的代表著作,但是不能把《實用人類學》中康德所闡述的觀點放在批判期之前,因為這樣是缺乏說服力的。我們對康德美學思想的分期必須以康德美學內在的發展邏輯為依據,例如《判斷力批判》雖然是康德批判時期的著作,但由于這部著作是為先驗建構的人類學服務的,因而我們說《判斷力批判》是康德對先驗人類學成果的總結。在康德美學研究的初期,康德是運用經驗觀察描述的方法來進行美學探究的,故這一時期通常叫做經驗美學時期??档孪闰灂r期的到來是得益于目的論的發現,康德把鑒賞判斷運用到了先驗哲學的體系之內。而在《實用人類學》這一著作中,應該是康德的人類學時期,因為康德在這一時期的思想是對先驗原理的經驗的應用。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關于康德美學如何分期的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因為康德美學思想在發展過程中經驗與先驗是互相交織的。不過即使這樣,我們仍可以通過對康德美學思想發展內在邏輯的遵循來尋求康德美學思想發展的大致歷程即首先是不具備普遍性的必然性的經驗,其次是先驗,最后是具有先驗的原理為保證同時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經驗,因而以此為依據康德美學的分期可以劃分為經驗美學、先驗人類學美學及經驗人類學美學時期。
  2.2 情感脈絡的美學影響
  《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這部作品是康德早期重要的美學思想著作,其實從嚴格的美學角度來講,這部作品并不是一部美學著作,因為在這部著作中康德只不過是從經驗的角度和心理學的層面對優美和崇高進行了美學范疇的探討而已。而從內容的方面來說,康德在這里主要是以人類的情感問題來論述優美和崇高的,因而這種推理不具有嚴格的學術性,這也與康德所處的時代有關,所以要對這部著作進行較為清楚地認知,我們就需要回到康德所處的時代以充分了解那個時代的美學發展以及對康德美學思想的影響。通過考察我們發現,在康德所處的時代,有巨大影響的是英國經驗派美學思想與德國理性派美學思想。其中,鮑姆加通作為德國理性派美學的創立者,他們這一派認為知、情、意是人心理活動的三個方面,所以針對這三個心理方面也應該分別有三門不同的學科來進行研究。鮑姆加通認為應該以邏輯學來研究人心理活動的“知”;用倫理學來研究人心理活動的“意”;而對“情”的研究也應該用一門獨立的專門學科進行研究,鮑姆加通提出對“情”研究的學科用美學來定義。在鮑姆加通的著作《美學》的開篇中他就指出“美學是感性認識的科學”。[1]其實就“情”本身而言,它是一種較為低級的感性認識能力,但在鮑姆加通看來這種低級的感性認識能力也需要作為一種專門的學科來研究,因為如果不進行專門的研究,感性就不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因而鮑姆加通將把感性認識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賦予了美學的稱謂。后來美學就成了一門與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等同等獨立的學科。其實鮑姆加通等人對美學的建立把“美是感性認識的完善”作為標志的一種認識論意義上的美學,而且鮑姆加通等人認為這種感性認識的外衣里必然包裹著對理性的認識,或者說這一種意義下的感性認識的內核是理性的,所以他們所追求的美學的最終目標仍是對認識的一種完善,而我們知道完善就是理性追求的目標。與德國理性派美學不同的是英國經驗派美學把人關于審美的意識作為研究對象,而且這種研究是從主體人的生理與心理經驗出發的,對此英國的經驗派美學提出了關于想象、美感、審美趣味等問題。他們通過對主體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把握來揭示出關于審美的結構與特征,進而來把握審美的活動規律,從而開創出一種審美研究的新局面。值得肯定的是英國經驗派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關于審美研究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培根“詩涉及想象的提出”;以霍布斯和洛克為代表的觀念聯想律的建立;休謨美在主觀論的觀點以及博克對美感和崇高感從主體生理與心理方面進行的揭示等等。在這里我們尤其要肯定的是他們對“趣味”問題的提出,這在當時的歐洲來講其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我們再來拜讀《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就會發現,這本著作可以堪稱“趣味”美學的典范。在這部著作中,我們看不到康德運用理性美學的痕跡,這說明了康德不是從先驗的原理來著述的,而遵循的是經驗主義美學分析和觀察的方法,因而我們說康德在寫作《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時運用的是經驗的觀察和積累。
  那么,作為康德前批判時期經驗主義美學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的《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主要闡述了什么呢?首先,這本書從研究方法上來看,采用的是英國經驗主義觀察的方法?!爸饕且杂^察者而不是以哲學家的眼光來考察”[2]而這種方法所倡導的就是從主體的生理與心理角度來對美學的問題進行闡述的,這樣一來就對“美的本質”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說在這種經驗方法的考察下,就不能把“美”和“崇高”看成是人的情感能力而進行先驗的研究,也就更不能提出反思判斷力的概念。從《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的內容上來看,其所闡述的觀點和經驗主義的美學觀點也極為相似。在第一章開篇就論述到,人們對快樂與煩惱的感受取決于每個個體固有的情感。而這句話也主要是說,審美作為主體的一種情感,但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情感能力,而且主體的這種情感能力是以潛在的方式來存在的,對這種能力的激發需要外物的刺激。人類對于審美的情感與簡單的快感不同,人類的情感是一種“精細的情感”,而對這種細膩的情感進行劃分就可分為“美感和崇高感”,為此康德也對這種劃分進行了詩一般的描述“崇高和美都能引起快感,但兩種快感的性質不同。崇高的快感中含有恐怖、驚異的成分,美的快感則是單純的令人歡悅暢快的?!盵3]康德這些思想的來源很可能出自于博克,同時這些思想又與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關于“美和崇高”的規定基本相同。在對美感和崇高感進行完區分之后,康德又將崇高分為恐怖的崇高、高貴的崇高與華麗的崇高這三類。所以我們說,在《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中》第一章已經將全書的問題總起的闡述清楚了,剩下的三章只不過是這些觀點的應用而已。從康德對這些經驗材料的闡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康德對美學的研究是從主體的情感出發的,而不是從客體的美進行闡述的,所以在這里我們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康德的美學思路和英國的經驗主義美學是同一個思路。因為英國的經驗主義美學注重的就是從主體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進行研究,所以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康德美學的經驗主義性質。最后,我們從《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的研究目標進行探究,在這一時期康德對于美學研究的主要目標是,把理性主義的美學研究角度納入經驗實證的美學研究軌道,但是由于經驗實證的方法始終停留在主體生理和心理的經驗觀察層面,因而這樣的分析必然是狹隘的。所以我們說,康德沒有把審美的情感和主體生理、心理上的情感區分開來,進而就不能把握住“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審美情感,也就領略不到這種情感所帶來的精神愉悅,同時也就無法認識到審美情感“主觀普遍性”的特殊本質,也就不可能對審美的中介性質進行預見。
  3 總結
  上面我們通過《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一書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這部書中康德對人類的審美情感主要是從經驗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并且康德對經驗觀察的審美運用是對英國經驗主義美學更進一步的思考,同時這部書的完成為康德后來《判斷力批判》的寫作積累下了大量豐富的觀察素材。總的來說在《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這部書中所闡述的美學思想由于停留在經驗的觀察層面,所以在對美學的深度認知方面并沒有得到提升,但若僅從對美感經驗的描述層面來看,康德此部書的闡述是絕對不遜于博克的著作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僅僅從經驗觀察的角度進行鑒賞判斷,那么這種判斷必然是一種偶然性使然,所以要進行必然性的鑒賞判斷就不能從經驗觀察的角度出發,而應該尋求到一種必然性的鑒賞判斷的先天原理,而康德在批判時期關于美學的研究中,主要的工作就是為了尋求到這種鑒賞判斷的先天原理來確保這種鑒賞判斷的普遍必然性,康德進而也從前批判期的經驗美學向批判期的先驗美學進行轉向。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美學思想的轉向過程是艱難的,值得慶幸的是目的論自然的發現為康德的先驗美學轉向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鮑姆加通.美學[M].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
  [2] 康德.康德美學文集[M].曹俊峰,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曹俊峰.康德美學引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19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