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早就說:“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人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人這樣的境界?!比~老這段精辟的闡述,其內涵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自學習慣;創新學習;培養學生
  其實質就是培養創新人才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因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我深深感受到,能夠自學的學生,才是善學的學生。
  面對這個如此重要的課題,筆者試圖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起:
  一、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
  古入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自學習慣,對學生來說也很重要。人的一生離不開學習。因而說: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假如一個人,他雖然經歷過學前、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教育都是在老師的教學下完成的。如果將來離開了學校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即使,就是現在學生時期,現代教育向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個性,教學上要注重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精講多練的原則。
  一節課40~45分種,要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只有摒棄傳統的“注人式”“滿堂灌”等陳腐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ㄒ唬┡囵B學生運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學生身邊的老師。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好其作用。在自學課文和作文時,遇到的生字、難詞,熟練地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及時解決,以掃除閱讀和寫作中的障礙養成寫字正確用詞恰當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奏”。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上課前,讓學生將課文閱讀二~三遍對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有個初步的理解,一些簡單和一般的問題,通過閱讀和思考自己就搞懂弄通了,那么所剩的疑難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則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將會得到更透徹地解決。
  (三)培養學生課堂大膽質疑、解疑的習慣
  “要自學,靠自己學”。自學,責于“自"自己閱讀自己思考。思考,務必堅持“雙疑”是質疑,二是設疑。有疑當質疑,無疑當設疑。比如,如果對《這不是顆流星)這個題目有疑那就應當質疑:為什么要以《這不是顆流星》為題?如果對《羚羊木雕》無疑,那就可以設疑:是以《羚羊木雕》為題好,還是以《一件小事》為題好?還是以《這能全怪我嗎?》為題好?要不要解疑?自己能解疑就自已解疑,自己不能解疑就請教老師,請教同學,以至解決疑難問題。
  (四)培養學生課后整理歸納的習慣
  課后復習是一堂課的延續,這個環節也不能忽略。學生在已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用圖表式框架式和結構式等梳理成章,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達到更好地扎實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ㄎ澹┡囵B學生運用自學符號自學的習慣
  為了 不使學生自學陷人盲目性,我給他們指定了專門的符號。如用“口”框出生字難詞用....畫出重點詞;用“一-”勾畫出關鍵句用“?”勾畫出不理解的難句;用“△00”勾畫出主要人物等自學符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都能用這些專門指定的符號進行自學,在課本上勾畫圈點。
  二、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學習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為,面對知識的大海里,每個人掌握的知識畢竟有限,所掌握的知識只是滄海一朵浪花。所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生就會通其要領,得心應手地打開知識之寶庫,在知識的天地里盡情地遨游,在知識的營養里盡情吮吸。用筆描繪奇麗的圖景,用筆抒寫瑰麗的華章。因此,要指導學生如下的自學方法:
  (一)指導學生養 成正常的心理狀態。如1.養成開始學習迅速、敏捷和不延時的習慣;2.養成心平氣和耐心學習的習慣:3.養成注意集中、專心致志的習慣。
 ?。ǘ┲笇?學生養成擬定自學計劃的能力。如1.養成學生自己科學合理的支配自學的時間,來學習各科作業的能力;2.養成學生在一定地方、一定時間獨立自學的習慣和能力。
 ?。ㄈ┲笇W生運用字典詞典和參考書等工具書的方法。(四)指導學生在圖書室查閱圖書目錄、找參考資料的方法。還有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快捷,上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篩選知識,為我所用的能力。
 ?。ㄋ模┲笇W生利用書本上的索引、目錄、附錄插圖等用以搜集參考資料的方法。
 ?。ㄎ澹┲笇W生閱讀的方法:如1.能夠看出各段的中心意思;2.能夠讀得快,而且了解其意義;3.能夠記住書中要點;4.能夠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意思表達出來:5.能夠會摘要、列提綱、作表解的方法摘錄書中的要點,以便將來復習之用。
 ?。┲笇?學生做筆記寫感受的方法,使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
  (七)指導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和復習所學知識的方法。(九)指導學生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決解決問題的步驟。
  (八)指導學生組織材料和寫作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把自己從閱讀和實際經驗方面得到的知識加以系統地組織,然后寫出來與同學交流。
  三、指導學生形成自學的技能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功夫靠自己。學生掌握了科學的自學方法,就逐步形成自學的技能。
  學生工作以后仍要自學,其自學的效率就取決于自學的技能如何。培養這種自學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自學的技能包括:1.自學的組織技能2.自學的信息技能;3.自學的智力技能。
  四、培養學生自學的精神
  人的天職在 于追求高遠的目標。這個高遠的目標,即學生通過自學,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讓學生將其貫穿在整個自學過程的始終把它作為行動的指南與動力,才會真正懂得“學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在自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自滿,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發揮主觀努力,達到成功的彼岸,擷取勝利的喜悅。
  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就得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一)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自學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貴在堅持。如果“- 日曝,十日寒”,是沒有結果的,只有發揚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學有所成??v觀古今中外,大凡在事業上自學成才者,都具有此種精神。
 ?。ㄒ唬┡囵B學生嚴謹、認真的精神
  在自學中,一些同學往往粗心大意,馬馬虎虎。雖然花了不少的心血,下了很大的功夫,其結果甚微。因此,要讓學生懂得: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只有一絲不茍、細致認真,自學才能取得成效。
 ?。ǘ┡囵B學生不恥下問的精神
  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世稱大圣人,都能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難道我們更不能如此嗎?在自學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難問題,要讓學生隨時請教老師和同學,那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樣才能真正掌握學問。
  (三)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學無止境。面對新世紀,許多知識待我們去掌握,許多領域待我們去探索。所以要培養學生積極進取、銳意創新的精神,才是無悔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強者。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造就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如果學生能具備上述自學的素質,那么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受益終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80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