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直觀教學法在智障兒童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直觀教學即指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法在于對事物的觀察和直接的接觸,讓學生直面教師所展示出的教學信息和內容,達到讓學生記憶深刻的教學目的,對于在適應行為方面略有缺陷的學習者而言,直觀教學是可以幫助他們進行正常學習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直觀教學法 智障兒童 語文教學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199
根據皮亞杰對孩童在學習上的心理研究表明,孩童在學習語文類科目的時候,教師應該更注意讓學生在經驗中得到教學信息的傳授,也就是說教師在一言一行上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造成影響。為了讓教師能夠對部分適應行為有困難的孩童完成正常的語文教學,讓這部分孩童也能享受到語文帶來的樂趣,所以直觀教學法是教師必須學會熟練運用的。
一、教師要意識到直觀教學法的涵義
根據孩童所處的認知階段,教師要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對于尚且處于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的孩童來說,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思考還主要依賴于形象思維和感官體驗。直觀教學法,就是主要用教具、語言等手段呈現出具體的意象,提供給學生認知;利用模型等實物讓學生可以親自接觸或體驗,讓學生通過直接的經驗的積累,達到讓學生學習語文的教學目的。
直觀教學法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就是言語直觀,即教師根據本堂課要學的新課內容,用恰當的言語將其羅列出來,讓學生能夠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豐富的聯想,和具體的教學內容接壤。這種方法不限空間的約束,但是比較考驗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用語言來渲染氛圍的能力,用什么樣的語言可以最大限度呈現給學生們最為真實和具體的內容,方便學生們盡可能地向學習內容靠近等是教師在使用這種方法之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實物直觀,也就是用具體的現實中也存在的物體,和課文中所提及到的物體相呼應,讓學生能夠對實物進行視覺上的直接觀察、觸覺上的直接觸摸、嗅覺上的直接聞等感官方面的直接體驗,比如在《我愛故鄉的楊梅》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如果能夠將真正的楊梅請上講臺的話,學生可以通過視覺、嗅覺、味覺等多方面多感官地去直接體驗作者對楊梅的這種深刻的情感,對于學生的領悟和體會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還有模型直觀法,這種方法對于教具的要求較高,如果在教學條件合適的前提下,推薦教師使用,因為其模型都十分逼真和綠色健康,在學生觀察和體驗的時候,也不會對學生本身造成身體傷害;教學條件略有欠缺的話,教師也可以嘗試自行或者帶領學生一起親手制作模型和教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起到鍛煉作用,教師與學生的這種體驗更是不可多得。而語言直觀通常也和其他兩種直觀教學方式相結合起來共同使用,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直觀教學法更適合智障兒童的語文教學
智障兒童們正是因為在適應行為上有欠缺,比如接受新鮮的信息和事物速度緩慢,對于動作和行為的反應比較遲緩等,所以教師在對這部分兒童進行語文授課的時候,一定要聯系兒童的學習心理狀態,理論聯系實際地使用直觀教學法。語文教學本身就是既包括了實際物體和認知,還包括了情感教育的認知,也就是說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除了教授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情感和情感的體驗。那在這種情況下,直觀教學法的直觀性和感官體驗、直接接觸等教學特征無疑就是比較符合的一種教學方法了。直觀教學法就是鼓勵學生用直接的觀察經驗和親身的感官體驗去積累自身對于教學內容的經驗,通過已有經驗的積累,量變引起質變地去影響這部分孩童對于情感的認知和其他方面的教育。直觀教學法不僅能夠教給學生們書本上的具體東西是什么,還能讓學生觀察到書上所寫的具體概況。比如在《詠柳》的學習中,這部分孩童對于詩詞的學習可能比較困難,教師就可以使用直觀教學法,課前準備好柳樹的模型或需要的教具,在課堂上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看并且回答是什么,再用言語勾勒出柳樹發芽抽葉的生長場景,配合用教具模擬這幅場景,學生對這篇古詩的理解就會更加容易和深刻。
三、直觀教學法可以幫助智障兒童產生共情,領會語文中的情感
教師要對這部分孩童的語文學習抱有極大地耐心和信心,堅信堅持一定會開花,耐心地等待這部分孩童能夠緩緩地反應過來,給出眾人皆歡的答卷。直觀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帶領學生們走進課文深處,尋找課文字詞句段背后的故事,挖掘作者的此中深意,探究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小蝸?!芬晃牡膶W習中,教師不僅應該著重于讓學生知道蝸牛是一種爬地很緩慢的動物,還應該更多精力地放在一年四季的景色和特點都各不相同身上。教師可以根據言語直觀和模型直觀、實物直觀三者結合的方式上課,用小蝸牛的模型來代替課文中的小蝸牛,鼓勵學生自行扮演小蝸牛,學生在來回爬行的過程中就可以體驗到必須要爬得很慢才能等到森林里的景色不同的場景,然后由另外的學生報幕和旁白以及擔任蝸牛媽媽的角色,讓學生能夠知道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具體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再聯系學生們自身的生活經歷,鼓勵學生們看看自己周圍的景色,和書本上的做對比,讓學生嘗試判斷并說出現在處于什么樣的季節,這樣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兩個重要的認知目標就輕易完成了,在直觀的教學展示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到蝸牛媽媽經常鼓勵小蝸牛出門看世界的現象,領會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愛。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教學經驗的不足,或者精力、時間的過多花費,經常不愿意對教學對象做出更多的研究和了解,導致教學層面和教學對象的脫節,導致學生聽不進去,教師講不下去的尷尬局面。這是所有的教師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應該注意和警惕到的事情,勿要重蹈覆轍,這同時也告訴我們教師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要充分了解教師的教學對象的群體特征和學習心理狀態之后,才能對癥下藥地因地制宜。對于智障兒童而言,需要我們教師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主動地關心和關注這部分兒童,才能保證讓他們也能接受和完成正常的語文教學。
通過直觀教學法的課堂運用,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更加具體和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們,方便學生可以進行直接的觀察和感官上的接觸和體驗。讓他們在經驗的不斷積累中達到認知教育的目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穿插情感的教育,才利于學生的成長。這僅僅只是筆者我一個人的看法,希望會有所幫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