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自主合作,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妨一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低年級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彌補學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缺陷,常常會嵌入自己的教育痕跡,攙扶著孩子上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難以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要正確地處理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之間的關系,保障課堂教學的活力。提出要用圖激發,引領學生在學習情境中情趣盎然地學;融通互學,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松自如地學;扎實展示,引領學生在檢驗匯報中大膽自信地學,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用圖引領;融通互學;扎實展示;自主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3-0075-01
  低年級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彌補學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缺陷,常常會嵌入自己的教育痕跡,攙扶著孩子上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負面影響,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難以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教師要正確地處理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之間的關系,保障課堂教學的活力。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一文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在識字學詞復述的過程中明晰“做事要明確目標、始終如一”的道理。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給予了學生廣闊的自主空間,在學生學有障礙時進行巧妙地幫扶點撥,在提升教學效益的同時歷練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
  一、用圖激發,引領學生在學習情境中情趣盎然地學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有限,注意力容易渙散,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文本的插圖和文字資源創設適合他們深入學習、交流互動的學習環境,開掘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契機,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小猴子下山》本身就是一個連環畫故事,在構段上有著獨特之處,第一到四自然段都是由“小猴子來到哪里一看到什么——心情如何——怎么做的”為基本元素構成的,教材配置的插圖形象生動,文本內容鮮活淺近。教師綜合性地利用插圖和文字資源,繪制了五幅精美的畫面,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大膽進行表達。如小猴子下山之后都干了些什么呢?學生可以從課文中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教師創設的鮮活情境之下學生有了表達的靈感,有了交流的自信,自主的意識和思維飛揚起來。
  二、融通互學,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輕松自如地學
  學生真正處于學習的中央位置,并不是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而需要在課堂學習中完成自我喚醒。為此,教師就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內需,引發學生思維深處的“內生”,在創設了全員學習之后,組織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向目標邁進。
  首先,通讀課文,學生將不認識的生字新詞圈畫出來,向別人請教,在互助分享中讀好課文。其次,讀懂課文,教師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想法,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幅圖畫,與同桌進行互說,在彼此聆聽、相互建議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及時地修繕。同桌的兩個人在密切配合下,向全班進行展示。再次,全班交流,教師可以分別選擇優秀、中等和后進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并利用不同的標準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聆聽評價,由此,用優秀的學生帶動中等學生,用中等學生激發后進學生,所有的學生都能在互相幫助中進入輕松自如的學習狀態。
  三、扎實展示,引領學生在檢測匯報中大膽自信地學
  正因為認知能力和思維品質的不同,學生內在的認知體驗就有了一定的差別。課堂上,教師就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經歷實實在在的學習歷程。
  如這篇《小猴子下山》中,由于學生有了自主讀、合作讀、展示讀等不同維度的層層遞進,他們對于文本的故事就有了深入而通透的理解。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檢測。檢測的目的不在于評選優劣,也不是甄別高下,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匯報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不足,在全面評價和積極鼓勵下,激發他們的自信。
  如在組織學生講述故事梗概時,暴露出了兩個共性不足:第一,語言表達不夠自信,很多孩子不敢上臺講述;第二,形式較為單一,不能配合自己的動作進行綜合展示。為此,教師在點撥中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指導:首先,針對第一個問題,教師鼓勵孩子多邀請自己的伙伴一起參與講述,一起分擔講述壓力;其次,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緊扣文本的語段——比如“追兔子”,將課文中的動作想象成為畫面,并引導學生以模仿的方式加以呈現,自然而然用動作加以配合,由此學生順利地進行了大膽而自信地交流匯報。
  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薄弱是客觀事實,但也可以實現自主性學習的狀態。教師需要搭建平臺,巧妙點撥,打造樸實、靈動而情趣盎然的低年級課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
  (責編 韋淑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